梅子鄉[陝西省]

梅子鄉[陝西省]
梅子鄉[陝西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子鄉現有中心國小一所,占地約500平方米,教職工12人,在校學生100餘人。 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9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459戶12306人。 2006年底,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680元。

此詞條為消歧義詞

(圖)梅子鄉梅子鄉

主要有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梅子鄉和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梅子鄉

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梅子鄉

梅子鄉地處寧陝縣西南部,鄉政府距210國道25公里,距縣城56公里,東與筒車灣鎮相連,西、南與石泉縣兩河鎮接壤,北與佛坪縣毗鄰。全鄉總面積7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86米。轄瓦房、安坪、女王、生鳳、南昌、北昌6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村民總計669戶2460人。保有耕地3641畝,人均占有1.6畝,其中水田892畝。2007年全鄉農業總產值888萬元,糧食總產量1173噸,人均純收入1751元。

(圖)梅子鄉梅子鄉派出所

梅子鄉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屬秦嶺中淺山過渡帶,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薯類為主;農副產品有香菇、木耳、板栗、核桃等。

梅子鄉黨委、政府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板栗、蠶桑、藥雜、養殖業,建成板栗園8600畝,桑園2200 畝,竹園2100畝;全年豬、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036頭、1341隻、19940羽,其中建成良種繁育點2處、綠殼蛋雞示範養殖點4處,種植杜仲 、棗皮、天麻、茯苓、黃姜共達2430畝。

寧陝縣境內第一大河流汶水河由東向西貫穿全鄉,是“引漢濟渭”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梅子鄉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林地面積達11萬畝。

梅子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西漢高速公路橫貫全鄉18公里,高速路石泉、佛坪出入口設在梅子鄉境內,使梅子鄉形成了一定的區位優勢,有效地推動了全鄉的經濟發展。“油梅”縣鄉公路橫貫全鄉東西,密切了縣域之間的聯繫,全鄉現有村級公路9條總計約55.2公里。梅子鄉電力供應充足,10KV高壓線路貫通全鄉6個村25個村民小組,低壓入戶率達99%,電視、固定電話、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鄉。農村其它基礎設施發展速度迅猛,截止2007年全鄉共建有水窖100餘口、沼氣140餘口。

梅子鄉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汶水河橫貫全鄉,省重點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三河口水庫攔水大壩於2007年在汶水河瓦房村段動工。該工程實施後,梅子鄉將成為其主要淹沒區和影響區,全鄉將有6個村19個組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共需移民789人,縣鄉公路油梅公路梅子段全部被淹。梅子鄉石英石、花崗岩、雲母等礦產資源豐富, 2007年梅子鄉通過招商引資投資200萬元新建女王、馬家山兩座石英礦。

山野特產資源極為豐富,盛產竹筍、厥菜、香椿等數十種野菜,盛產杜仲棗皮天麻茯苓、黃姜等多種名貴中藥材。

199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民眾開展掃盲工作,成效顯著。梅子鄉現有中心國小一所,占地約500平方米,教職工12人,在校學生100餘人。2007年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教育扶持政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2006年起全鄉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100%,全鄉有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衛生院和計生站各1所,標準村衛生室6個。

2006年至2008年省級企業“兩連一包”扶貧工作全面推進。中鐵二十局集團連梅子鄉安坪村,每年投入13—15萬元用於主導產業建設,道路建設、水窖沼氣等基礎建設,共為安坪村村民建良種桑園200畝,道路6.1公里,沼氣24口,水窖5口,搬遷貧困戶5戶,扶持養雞5000隻,極大地推進了村容村貌的改善。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梅子鄉

梅子鄉位於寧洱縣西北部,東沿把邊江與墨江分界,南與該縣德安鄉相連,西以乾壩子大山為界與景谷接壤,北與鎮沅毗鄰。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9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459戶12306人。全鄉境內居住著漢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3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7%。全鄉實有土地面積3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42畝,其中水田7433畝,旱地20909畝,人均占有耕地2.5畝。全鄉90%以上人口居住在山區,山高坡陡箐深,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落後,資源貧乏,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落後於縣內其他鄉鎮。2006年底,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680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糧食480公斤。全鄉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訊、電力等制約因素得到緩解,培植了以畜牧業、林產業、礦業為主的經濟支柱,梅子經濟社會有了較大發展。2006年末,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8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0元(扣除鄉鎮企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68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