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屬於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黑或黑褐色,有光澤,被灰或灰黃色短毛,足發達。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本信息

簡介

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

【拉丁名】:原動物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mtori (Hope)

【分類地位】 昆蟲綱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藥 名】:桔褐天牛

【拼 音】:JIEHETIANNIU

【來 源】:為天牛科動物桔褐天牛的全體。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我國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蘇、浙江、廣西、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島、福建、台灣、香港等地。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特徵

成蟲長26—51mm,寬10—14mm。黑或黑褐色,有光澤,被灰或灰黃色短毛。額前方中央有2條弧形深溝,複眼之間有1條深縱溝.雄蟲觸角起過體長約12—23mm;雌EE蟲觸角較體長略短;第1節粗大,有小刺,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密生不規則的瘤狀皺摺;側緣中部有尖銳刺突.鞘翅兩側平行,末端較狹,翅面有細密刻點.老熟幼蟲體長可達80mm,前胸寬可達17mm;長圓筒形,乳白色.前胸背板近前緣有4個黃褐色橫斑排成一列;後半部多細小縱皺紋,足發達。

天牛 天牛

生活習性

桔褐天牛是柑桔的重要害蟲,國內分布與柑桔產區相一致,最北為陝西武功。桔褐天牛完成一代所需時間,因幼蟲孵出時期遲早而不同:7月上旬以前孵出的幼蟲,次年8月上句至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第三年4月下旬成蟲外出活動;8月以後孵出的幼蟲,則需到第三年8—9月化蛹,10—11月羽化,第四年春成蟲才外出活動。越冬蟲態有成蟲、二年生幼蟲、及當年幼蟲。在成蟲產卵期進行防治,造成成蟲產卵的不利條件,杜絕成蟲潛藏場所,消滅小幼蟲於蛀入木質部之前。對已蛀入的幼蟲,可採用藥殺。

危害

幼蟲攢蛀樹幹,樹勢逐年衰弱,籽至枯死,嚴重地影響了柑桔的生產和發展。1961年秋、冬及1962年夏、秋,作者等曹赴南豐、三湖等重點桔區作祥繃呢察,並總拮南豐捉蟲能手李折里‘同志的防治握撇,現特將有

藥用價值

【別 名】:牽牛蟲、老木蟲(《中國藥用動物志》)

【功 效】:息風止痙、活血祛瘀、通經下乳。

【主 治】:用於小兒驚風、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性味歸經】:苦鹹,微寒。入肝、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8克。外用:適量。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備用。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鞘翅目(四)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