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納

格瓦納

埃內斯托·拉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西班牙語: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稱做切·格瓦拉,香港譯作捷·古華拉。他是出生於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和古巴游擊隊領導人。格瓦拉於1959年參與了卡斯楚領導的古巴“七二六運動”,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了一些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在其它國家繼續策動共產革命。

簡介

格瓦納格瓦納
格瓦納(Ernesto Che Guevara Serna,1928—1967)埃內斯托·切·格瓦納·塞爾納,人們又稱他為切-格瓦納,古巴革命領導者之一,"游擊中心論"創始人。

一生經歷

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一莊園主家庭,父母都是貴族後裔,家庭條件比較優越。1946年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學習。1951年12月,曾遊歷南美各國,195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次年赴墨西哥,加入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古巴革命組織——"7·26運動",後在墨西哥城附近接受游擊戰軍事訓練。1955年,他在墨西哥城結識了流亡海外的古巴年輕律師卡斯楚,後來和卡斯楚一起在古巴堅持游擊戰爭。1956年11月,格瓦納和新組成的古巴遠征軍登上"格拉瑪"號遊艇,從墨西哥灣向古巴進發,後轉移到馬埃斯特那山區。1957年5月,格瓦納率軍攻占烏維羅兵營,被授予起義軍最高軍銜——少校。任第二縱隊司令。1957年古巴革命勝利後,歷任全國工業部主任、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和中央計畫委員會委員。於1959年1月4日,切·格瓦那一舉攻占首都哈瓦那,推翻了美國政府支持的腐敗的巴蒂斯塔軍政權。一時間,在整箇中美洲地區,格瓦拉成了傳奇式的人物。1962年—1965年任古巴統一革命組織全國領導委員會書記處成員。1965年4月,辭去黨內外一切職務,並放棄古巴國籍。先到非洲,後入玻利維亞,建立"游擊中心"組織,進行武裝活動。1967年10月,被玻利維亞政府俘獲後殺害。

毛澤東對格瓦拉的評價是“歷害的人”。
法國哲學家對格瓦拉的評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22

個人名言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你們應當永遠對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非正義事情產生強烈的反感,那是一個革命者最寶貴的品質。

▶在聰明人之中,最聰明的人知道自己懂得最少;在蠢人之中,最蠢的人認為自己懂得最多。

▶正義,有多少邪惡假你的名義而行!”

▶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我

▶革命是不朽的

著作

生前著作甚多,有《游擊戰》、《古巴:是歷史上的例外,還是反殖鬥爭的先鋒》、《游擊戰:一種手段》、《切·格瓦納在玻利維亞的日記》等。

國際社會主義符號:格瓦納

後社會主義中國與過去相比,它重要的區別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引入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管理和文化;同時,也引入了國際社會主義符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格瓦納”。

格瓦納符號的意義在於:

1.它填補了中國革命的一個空缺,改變了過去嚴肅、刻板的社會主義的形象,讓後社會主義的中國多了一種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的想像,以及在革命過程中一種另類的個人存在方式。
格瓦納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革命體驗,一種革命加浪漫、英雄主義加個人趣味的體驗:大鬍子、貝雷帽、雪茄、私生活、傳奇經歷……它讓革命除了犧牲、鮮血、死亡之外,還具有了一種個性化的、冒險的、刺激的、騎士般的魅力。
這種魅力為中國式的“斗土豪、分田地、團隊精神、鬥私批修”的社會主義革命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異域色彩,也成為後社會主義中國開始重視個人的合理性依據之一。

2.格瓦納作為社會主義紅色符號引入到中國,迅速與改革開放後的商業背景結合在一起,馬上成為一種既是紅色的、又是時尚的,既是社會主義的、又是商業化、娛樂化的混合符號。 格瓦納的圖像通過T恤、時尚消費物品、娛樂場所的裝飾等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消解了這個符號所有的意識形態性,而更成為一種消費文化的符號,成為“狂歡”、“酷”、“high”、“出位”的象徵。 3.格瓦納巧妙地化解了社會主義理想和資本主義化的某些個人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能夠較好地融入中國後社會主義的精神現實和物質現實。

相關詞條

革命 文學 毛澤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