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中藥名稱]

柴胡[中藥名稱]
柴胡[中藥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虛熱中藥,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概述

《神農本草經》註:氣味苦、平,無毒。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清虛熱中藥,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並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

簡介

北柴胡_圖片_互動百科北柴胡_圖片_互動百科

藥名:柴胡

漢語拼音:Chái Hú

拉丁名:Radix Bupleuri

別名:茈胡、地薰《神農本草經》、山菜、茹草《吳普本草》,柴草《品匯精要》。

藥材相關

藥材簡述

柴胡-原植物藥名:柴胡

柴胡柴胡

漢語拼音:Chái Hú

別名:茈胡、地薰《神農本草經》、山菜、茹草《吳普本草》,柴草《品匯精要》。拉丁名:Radix Bupleuri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膽經,具疏肝利膽、疏氣解郁、散火之功效。

功能主治

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主治:,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解表退熱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昇陽舉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柴胡柴胡

生態環境:生於沙質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

來源產地

資源分布:原產中國,主產於湖北、四川等地。朝鮮、日本、蘇聯也有分布。

藥材基源:該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或全草。按性狀不同,前者習稱“北柴胡”,後者稱“南柴胡”。 北柴胡

採收炮製

採收儲藏: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切段,曬乾。全草則在春末、夏初拔起全草曬乾

炮製: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泥沙,撈出,潤透後及時切片,隨即曬乾。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醋吸盡並微乾,取出,曬乾。(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鱉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內,淋入用溫水少許稀釋的鱉血,拌勻,悶潤,置蝸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柴胡100斤,用活鱉200個取血)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乾。

性狀鑑別

北柴胡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 ,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 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理化鑑別

1.取該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生持久性泡沫。

2.取該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黃色螢光斑點。

藥材炮製

1.柴胡 將原藥除去雜質、殘莖及鬚根,洗淨,潤透,切成約4毫米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柴胡(圖)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米醋拌勻,吸盡,悶潤,用文火炒乾。每100公斤柴胡片,用米醋20公斤。

3.鱉血柴胡 先將鱉血與黃酒混和,濾過,再與柴胡片拌勻,吸盡,悶潤,曬乾或低溫烘乾。每10公斤柴胡.用鱉血1.25公斤、黃酒1.25公斤。炮製研究進展:略

藥材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炮製品貯於乾燥容器內,密閉。

植物屬性

形態特徵

柴胡-植物形狀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較粗大,堅硬。莖單一或數莖叢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葉互生;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狂橢圓形,長4-7cm,寬6-8mm,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6-18mm,有時達3cm,先端漸尖或急尖,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脈7-9,上面鮮綠色,下面淡綠色,常有白霜。復傘形花序多分枝,頂生或側生,梗細,常水平伸出,形成疏鬆的圓錐狀;總苞片2-3,或無,狹披針形,長1-5mm,寬0.5-1.2mm,很少1-5脈;傘輻3-8,纖細,不等長,長1-3cm;小總苞片5-7,披針形,長3-3.5mm,寬0.6-1mm,先端尖銳,3脈,向葉背凸出;小傘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長約1.2mm,直徑1.2-1.8mm;花瓣鮮黃色,上部內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圓形,先端2淺裂;花柱基深黃色,寬於子房。雙懸果廣橢圓形,棕色,兩側略扁,長2.5-3mm,棱狹翼狀,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發達,圓錐形,外皮紅褐色,質疏鬆而稍脆。莖單一或數分枝,基部留有多數棕紅色或黑棕以的葉柄殘留纖維。葉細線形,長6-16cm,寬2-7mm,先端長漸尖,基部稍變窄,抱莖,質厚,稍硬挺,常對摺或內卷,3-7脈,葉緣白色,骨質;上部葉小,同形。總苞片1-4,針形,極細小,1-3脈,常早落;小總苞片5;線狀披針形,細而尖銳;小傘形色,棱淺褐色,粗鈍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柴胡-概述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並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柴胡屬於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從基部分出數莖,莖基部木質化,上部多次分枝。葉為寬或窄的披針形,背面具有5–7條明顯突起的縱脈,基生葉和下部的莖生葉有長柄,葉片較大;莖上部的葉小,披針形或線形。傘形花序常有傘幅10–15,傘幅長2–3厘米,形成開展疏散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6,披針形,長0.5–1厘米,寬1–3毫米,向後反折,頂端漸尖;小總苞片通常5,少數7,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亦向後反折;花瓣淡黃色。雙懸果長圓狀橢圓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條,少數2–3條。花期6–7月,果期7–8月。

品種分類

北柴胡

特點: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1.和解少陽:用於外感發熱,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熱往來及瘧疾寒熱等,如(<傷寒論>小柴胡湯)、(柴葛解肌湯)。

2.疏肝解郁:用於肝鬱氣滯,脅肋脹滿疼痛,及肝鬱血虛,月經不調等,如(<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

3.昇陽舉陷:用於中氣不足,清陽下陷的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如(<脾胃論>補中益氣湯)。

4.熱入血室:婦女患外感發熱期間遇到月經來潮,外邪傳入血室,致寒熱發作。如(<和劑局方>逍遙散)。

南柴胡

特點:根莖細,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大葉柴胡

特點:葉較寬,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小傘梗細如絲狀。比小總苞長3-4倍。生於林內及灌木叢中。

狹葉柴胡

特點:主根多單生,棕紅色或紅褐色;莖基部常被棕紅色或黑棕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2~6 mm,有5~7條平行脈;復傘形花序多數;總苞片1~3,條形,傘幅5~13,小總苞片4~6,花梗6~15;雙懸果棱粗而鈍。

醋柴胡

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醋炙能緩和升散之性,增強疏肝止痛作用,適用於肝鬱氣滯的脅痛、腹痛及月經不調。常與枳殼、香附、川芎等同用。

鱉血柴胡

苦,微寒。歸肝、膽經。鱉血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強清肝退熱、截瘧功效。常與青蒿、地骨皮、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強表里退虛熱作用。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種),甾醇,揮髮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還含黃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大葉柴胡的根和莖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達3.8%,並從中分離到4種多烯炔類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醯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這些化合物對光、熱不穩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醯柴胡毒素有劇毒,它們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柴胡含揮髮油有: 2-甲基環戊酮(2-Methyl cyclopentaone),檸檬烯(Limonene),月桂烯(Myrcene)、反式-葛縷醇(Trans-tarved carveol)、長葉薄荷酮(Pulegone)、桃金孃烯醇(Myrtenol)、α-萜品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α-蓽澄茄油烯(α-Cubeb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長葉烯(Longi- folene)、努特卡酮(Nootkatone)、六氫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十六酸(Hexade- canoic acid)、戊酸(Pentan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庚酸(Heptyl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2-庚烯酸(2-Heptenic acid)、2-辛烯酸(2-Octenic acid)、2-壬烯酸(2- Nonenic acid)、苯酚(Phenol)、鄰甲氧基苯酚(O- Methoxy phenol)、甲苯酚(Methyl phenol)、乙苯酚(Ethyl phenol)、百里酚(Thymol)、γ-庚酸內酯(γ- Heptalactone)、γ-辛酸內酯(γ-Decalac- tone)、瑪索依內酯(Messoia lact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等.亦含皂甙,如柴胡皂甙(Saikosaponin)a、b、c、d及柴胡甙元(Saikogenin)E、F、G,龍吉甙元(Longispinogenin).

尚含有機酸,如油酸(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廿四酸(Lignoceric acid)以及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春福壽草醇(Adon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柴胡醇(Bupleurumol)、側金盞花醇(Adonitol)等醇類物質.此外,還含白芷素(Ange- licin).

狹葉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揮髮油、柴胡醇、春福壽草醇、α-菠菜甾醇.全草還含槲皮素、異槲皮素、蘆丁、水仙甙等.

北柴胡根含揮髮油、柴胡醇、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龍吉甙元。另有報導,根和種子中分出柴胡甙,這是多種甙的總稱。此外,根中含α-菠菜甾醇、Δ7-豆甾烯醇、Δ22-豆甾烯醇、豆甾醇、側金盞花醇、白芷素。莖、葉含芸香甙。果實含油11.2%,其中有洋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亞袖酸。 狹葉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揮髮油、柴胡醇。莖、葉含芸香甙。 金黃柴胡含芸香甙、核糖醇、廿九酮、廿六醇、α-菠萊甾醇、黃酮醇類、皂甙、生物鹼、抗壞血酸、胡蘿蔔素等。在開花、結果期,從花、葉、莖中可得到槲皮素、異槲皮甙、芸香甙、異鼠李素和異鼠李素-3-芸香糖甙。 大葉柴胡根含柴胡甙、α-菠菜甾醇、蔗糖及多炔類化合物。

醫學作用

【理化鑑別】

1. 取該品粉末0.5 g,加水10 ml,用力振搖,產生持久性泡沫.

2. 薄層層析

柴胡(5張)樣 品 液:稱取該品粉末200 g,加甲醇800 ml,提取至甲醇近無色,減壓回收甲醇,得甲醇浸膏,以乙醚脫脂後,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除去不溶物,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3次,分取正丁醇層,水洗一次,回收正丁醇至乾,得總皂甙.取少量總皂甙溶於甲醇作為供試液.

對照品液:取柴胡皂甙a、c、d加甲醇溶解為對照品溶液.

展 開: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展開.

顯 色:晾乾後噴1%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試液,加熱到105℃ 5 分鐘顯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藥理功用

1.解熱,有效成分:揮髮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內酯和對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商品柴胡煎劑2g/kg給兔灌胃,對用疫苗及溫刺引起的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對多種致炎劑所致踝關節腫和結締組織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膠、5-羥色胺、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同時可使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抑制炎症組織組胺釋放及白細胞遊走。

3.促進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胞轉核率,提高皮膚遲發性過敏反應。

4.抗肝損傷,柴胡注射液(濃度1∶1)1 ml/只皮下注射連續5天可顯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細胞變性及壞死也明顯減輕,肝細胞內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輻射損傷,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細胞中3H-TdR的摻入增加,同時加速胸腺細胞的釋放,同時又使血漿中皮。質酮含量增加,切除腎上腺後,不再有這些表現,故認為是通過腎上腺皮質實現的。此外,體外有抗結核菌作用。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與中藥藥理研究資料庫連線。

臨床套用

1.用柴胡注射液 (每支2ml,含生藥8g)及柴胡糖漿臨床觀察197例發熱患者,其中感冒115例,扁桃體炎39例,大葉性肺炎 16例,急性支氣管炎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療110例,總有效率為54.54%。其劑量不同,療效有異,肌注2ml者,總有效率為31.47%,4ml者為68.54%,6ml者為89.91%,2~4ml注射後 30~60分鐘退熱0.4~1℃,而有回升現象,6ml注射後有出汗,體溫下降未見回升;柴胡糖漿口服20ml(相當生藥3g),每日3次,治87例,總有效率為78.15%,服後約90分鐘,體溫逐漸下降,3小時可達正常。如不維持,4小時後又可逐漸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顯的退熱作用。用法:使患者平臥,取頭後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藥液,兩側鼻孔各滴

柴胡-野生植物1~3滴後,輕輕按摩鼻翼,再繼續滴完全量。用量:小兒0.3~0.5ml,成人0.5~0.8ml。用於60例發熱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發熱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發熱(如輸液反應等)5例。結果顯效48例,有效4例,無效8例,普通感冒均系顯效。

3.治療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藥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靜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靜滴,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為100%,對改善症狀、回縮肝脾、恢復肝功及B肝抗原陰轉率均有較好作用。

4.治療高脂血症:用乾柴胡和適量羅漢果調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時以上,煎出液過濾澄清濃縮。口服,每次20ml(相當於乾柴胡3g),每日3次,3周為1療程。治療86例,治療前甘油三酯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膽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療後甘油三酯降為1.61±0.566mmol/L(145.96±51.42mg%),膽固醇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為39.7%。

5.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當於原生藥1g),每次2ml(10歲以下首劑3ml),每日2次,肌內注射。治療28例,治癒27例,其中24小時治癒7例,48小時治癒的15例,72小時治癒的5例。合併頷下淋巴結炎1例療效不顯。未發現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應。可全部治癒。

6.治療單皰病毒角膜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當於原生藥1g)採取滴眼、球結膜下注射及肌內注射三種方法綜合治療。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鹽水配製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時1次。球結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內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變程度重,症狀嚴重者,合併使用10%阿托品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療21例,除3例外,其餘18例,均獲得滿意效果。

7.治療多形紅斑: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藥4g)每次2ml肌內注射,每日2次。治療13例,結果全部治癒,其中5日治癒者5例,7日治癒者6例,10日治癒者2例。

8.眼色素膜炎,柴胡注射液2ml肌內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結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結膜下注射10次為一療程。治療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結果痊癒23眼。可全部治癒。

9.治扁平疣,柴胡注射液(每1ml相當於生藥1g),肌內注射,每日1次。治療39例,結果痊癒35例,3例比原皮損縮小1/2,1例比原皮損縮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10.治鏈黴素中毒所致眩暈耳鳴,香附30g,柴胡30g,川芎15g。共研細末,裝入膠囊。飯後溫開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兒酌減。治療10例,結果有效率為100%。其中眩暈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鳴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可全部治癒。

禁/宜人群

柴胡其性升散,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相關論述

①《滇南本草》:“傷寒發汗用柴胡,至四日後方可用:若用在先,陽症引入陰經,當忌用。”

②《本經逢原》:“柴胡,小兒五疳羸熱,諸瘧寒熱,鹹宜用之。痘疹見點後有寒熱,或脅下疼熱,於透表藥內用之,不使熱留少陽經中,則將來無咬牙之患。”

副作用

柴胡毒副作用: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導致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使人體免疫功能降低。有腎毒性,能損害腎臟。柴胡中含的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柴胡揮髮油能引發心率減慢,脈搏細弱。

柴胡劫肝陰,在陰虛病人(舌紅少苔、口渴等)用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類,否則會出現自覺有氣往上沖,頭暈腦脹等情況,也就是中醫說的肝氣升得太過

【柴胡的副作用】

一、口服柴胡製劑後可有倦怠、嗜睡、食慾減退、腹脹等。

二、柴胡注射液肌注或靜滴可致變態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等。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發涼、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發紺、兩眼酸脹、腹痛、腹瀉、左面頰部見褐色斑塊、周圍微紅、瘙癢及全身有淡紅色的大小不等的風團。嚴重時脈搏細弱、體溫驟降、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以及溶血反應,個別患者有意識喪失,甚至心跳停止。

三、含有柴胡的中成藥有:小柴胡片、小柴胡顆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兒熱速清口服液、午時茶顆粒、牛黃清心丸、氣滯胃痛顆粒、龍膽瀉肝丸、加味逍遙丸、護肝片、補中益氣丸、乳疾靈顆粒、逍遙丸、消食退熱糖漿、通乳顆粒、黃連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熱顆粒、鼻淵舒口服液、鼻竇炎口服液、平肝舒絡丸、安坤贊育丸。

柴胡的做法指導

1、解熱生用量宜大,昇陽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陰虛骨蒸宜鱉血炒。

2、大葉柴胡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3、柴胡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柴胡[中藥名稱]柴胡[中藥名稱]

4、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

5、對瘧疾症,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套用。

6.見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鬱金等藥同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