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山茶

柳葉山茶

柳葉山茶,柳葉毛蕊茶灌木至小喬木,嫩枝纖細,密生長絲毛。是中國特有的植物,分布在廣東、江西、湖南、台灣、福建及廣西一帶。

基本信息

植物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9(3)卷||山茶科THEACEAE||毛蕊茶組Sect.EriandriaCoh.St.||柳葉毛蕊茶CamelliasalicifoliaChamp.
柳葉毛蕊茶柳葉山茶(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CamelliasalicifoliaChamp.exBenth.inHook.Kew.Journ.Bot.3:309.1851;Changl.c.179.1981.——Theasalicifolia(Champ)Seem.inTrans.Linn.Soc.22:349.1859.——Theasalicifoliavar.warburgiiKochsinEnglerBot.Jahrb.27:583.1900.——Camelliastrumsalicifolium(Champ.)NakaiinJourn.Jap.Bot.16:701.1940.——Camelliasalicifoliavar.longisepalaKenginTaiwania1:233.1950.

植物形態

葉薄紙質,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4-2.5厘米,有時更長,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圓形,上面乾後帶褐色,無光澤,沿中脈有柔毛,下面有長絲毛,側脈6-8對,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密生細鋸齒,葉柄長1-3毫米,密生茸毛。花頂生及腋生,花柄長3-4毫米,被長絲毛;苞片4-5片,披針形,長4-10毫米,有長毛,宿存;萼片5片,不等長,線狀披針形,長7-15毫米,基部寬3-4毫米,宿存,密生長絲毛。花冠白色,長1.5-2厘米;花瓣5-6片,基部與雄蕊連生約2毫米,倒卵形,最外1-2片革質,長11-13毫米,背面有長毛,內側花瓣長1.3-2厘米,有長絲毛;雄蕊長10-15毫米,花絲管長為雄蕊的2/3,分離花絲有長毛;子房有長絲毛,花柱有毛,先端3淺裂。蒴果圓球形或卵圓形,長1.5-2.2厘米,寬1.5厘米,1室,種子1粒,果爿薄。花期8-11月。

生長分布

產廣東、江西、湖南、台灣、福建及廣西。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本種的葉披針形,多長毛,苞片及萼片狹長披針形,花瓣及花絲均被毛,子房和花柱亦有毛,易於識別。在缺乏花及果實時,容易和心葉毛蕊茶C.cordifolia(Metc.)Nakai混淆,但心葉毛蕊茶的葉片革質,毛被較稀少,基部常較寬,多少為心形。

植物之山茶科

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多為常綠木本。單葉,互生,革質,無托葉。花兩性,少數單性。苞片2至多數,脫落或宿存,常具有分類的價值。萼片多數或5數,有時與苞片分不開,二者逐漸過渡,組成苞被片。花瓣多數至5數,白色、紅色或黃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數,子房上位,少數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個。蒴果,或不開裂的核果和漿果。約30屬750種,主要分布亞洲的亞熱帶和熱帶。中國有15屬500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