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音樂

柯爾克孜族音樂

柯爾克孜族音樂。柯爾克孜族演奏音樂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與天山南麓,少部分居住在新疆的特克斯、昭蘇、察布查爾,以及黑龍江省的富裕縣。人口113999人(1982年統計)。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使用阿拉伯字母體系的文字。柯爾克孜族喜愛音樂,民間音樂源遠流長,音樂遺產也很豐富。

柯爾克孜族音樂柯爾克孜族演奏音樂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天山南麓,少部分居住在新疆的特克斯、昭蘇、察布查爾,以及黑龍江省的富裕縣。人口113999人(1982年統計)。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使用阿拉伯字母體系的文字。柯爾克孜族喜愛音樂,民間音樂源遠流長,音樂遺產也很豐富。歷代的音樂作品主要是由“阿肯”(彈唱藝人)、“額爾奇”(歌手)、“庫姆孜奇”(琴手)等藝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在節慶假日或勞動之餘,常舉行考姆茲彈唱。民間歌手“考姆茲奇”、“伊爾奇”、“阿肯”和“瑪納斯奇”活躍在柯爾克孜草原上。

作品

《康巴爾汗》、《蘇勒交勒》、《恰衣克瑪》、《沁格拉瑪》、《納斯哈提》、《喀齊肯》、《布托衣》、《蓋爾別孜》、《窮哈扎提》、《都目布日君》、《我的親人》、《解放軍》,《我的家鄉》、《凱爾曼陶》、《我的庫姆孜》、《黑眼睛》、《今日的牧場》、《古麗扎木》、《唱吧,庫姆孜》、《我的啟明星》、《婚禮》等。

形式分類

民歌主要有“恰爾威奇額爾”、“木卡巴特額爾”、“達斯坦”、習俗歌等4種。恰爾威奇額爾牧歌,內容主要反映牧民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或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生活。多為散板,並具吟誦性。

恰爾威奇額爾
牧歌,能演奏雙音、三音的和弦。內容主要反映牧民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深受民眾的喜愛。或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生活。流傳的歷史較久,多為散板,並具吟誦性。

木卡巴特額爾
情歌,在柯爾克孜族民歌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有的揭露了買賣婚姻給少女帶來的痛苦,如《姑娘的憂傷》、《姑娘的哀怨》、《古娜泰》、《噢,古麗哈英姆》等。情歌和敘事歌常由歌手持考姆茲自彈自唱,並具有幽默和詼諧的性質。如下例:柯爾克孜民歌素材簡練,上例前3個樂句幾乎只改變了樂句結尾的一兩個音,卻使整首民歌顯得異常完美、清新。達斯坦敘事歌,多以表現英雄史詩、傳說、故事為內容。如反映1913年柯爾克孜族人民奮起反抗沙俄而遭到殘酷鎮壓,被迫四處飄流的《悲傷的歲月》;還有馳名中外的長篇英雄史詩《瑪納斯》等。敘事歌的歌詞較長,一般採用同一首曲調反覆演唱。

達斯坦
有以下3種:1.“拖衣額爾”,即結婚歌,其中有女伴們給新娘梳妝打扮時唱的勸嫁歌,由嫂嫂主唱,內容多讚揚姑娘的美貌;姑娘則哼唱一種哭泣性的長音,表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內容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誇獎和悲痛的感情,又有婚禮歌,是親人逝世時邊哭邊唱的一種歌曲。是在婚禮的晚會上,新郎與新娘坐在氈房一角的帷幕內,青年男女則在帷幕外唱婚禮歌,內容多是對新婚夫婦的讚美與祝願。民間歌舞。2.“吉額拉西額爾”即喪歌,是親人逝

柯爾克孜族音樂柯爾克孜族
世時邊哭邊唱的一種歌曲。內容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誇獎和悲痛的感情,自由編唱。3.“阿依勒利西額爾”,即離別歌。當人們向親人、好友告別時,唱離別歌以表達對親友的祝願和留戀不捨的感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柯爾克孜族民眾中產生了不少優美動聽的新民歌,如《光輝的北京》、《火車來了》等。這些歌曲在原民歌的基礎上已有所發展與創新。

柯爾克孜族音樂分為兩類:一是有歌詞的配曲;一是沒有歌詞的演奏曲。史詩、敘事詩、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配曲是表現歌詞內容的,內容變化,配曲亦隨著變化。如《瑪納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瑪納斯出生時,配曲曲調則類似搖籃曲;演唱到瑪納斯出征打仗時,配曲曲調則奔放、豪邁;演唱到瑪納斯負傷死亡時,配曲曲調則十分悲傷。其他民歌的配曲,亦根據歌詞的不同而各有其特色。一般說來,除哭歌、怨歌、死訊歌和送葬歌的配曲而外,其他配曲都是明朗的、爽快的、優美的、細膩的。

柯爾克孜族無歌詞的演奏樂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有《庫巴爾汗》、《喀熱孜曲》、《勝格熱瑪》、《布托依》、《凱爾別孜》、《獵人曲》、《喀帕爾圖》、《哲提庫爾》(七個奴僕)、《加孜加依克》、《獅子和布穀鳥》、《卓魯阿依熱克》、《黑駿馬》等。小曲則有《闊兀孜巴什》、《綽克奧依》、《賽凱特巴依》、《考姆祖木》、《勃托木》、《黑眼珠》、《凱爾麥套》、《喀奇肯》等。《庫巴爾汗》由幾十個樂章組成,規模很是宏偉。大曲小曲所描繪的有農民、牧民、手工工人的勞動生產,有本民族的歷史和風土民情,有英雄人物的英雄業績,有家鄉的山巒、河流、草原,有民族間的友愛,也有人民民眾反抗本族巴依等剝削階級及外來侵略者的鬥爭。大曲《喀帕爾圖》所描述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對柯爾克孜族的掠奪和柯爾克孜人民的反抗鬥爭的。《哲提庫爾》所描述的就是柯爾克孜人民反抗本族剝削階級的鬥爭的。小曲《喀奇肯》(逃亡者)所表現的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皇俄國橫徵暴斂,強行徵兵,柯爾克孜族人民舉行武裝反抗,失敗後大批遷來中國,後又遭到新疆軍閥楊增新的暴政,流離失所等一系列的悲壯情景。

特點

柯爾克孜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是:①多數是上下句結構形式,和帶疊歌的單二部曲式結構形式。②以七聲音階為主,以do、re、mi、sol、la為主音的多種調式,也有用五聲、六聲音階的,極少數民歌含有增二度音程。③常見的節拍有、、等。在一首歌曲中只採用一種節拍的情況較少見,常用混合拍,或在某種節拍中加進其他節拍,增加了音樂的情趣。④鏇律中固定句首、固定句尾和變格終止頗具特色,民歌的終止式常由上方四度、三度跳進至主音。器樂柯爾克孜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是考姆茲(見彩圖柯爾克孜族的考姆茲彈唱),流傳的歷史較久,深受民眾的喜愛。能演奏雙音、三音的和弦。除用於伴奏外,主要用它來演奏標題性的樂曲,著名的獨奏曲有《康巴爾》、《脫郭屈》等。

柯爾克孜族音樂柯爾克孜族音樂樂譜
吹奏樂器卻奧爾是音色優美的豎笛,弓弦樂器有二弦的“克雅克”以及為婦女、兒童所喜愛的“奧孜考姆茲”(口弦)。此外,還有“多不勒巴”、“索羅拉依”等古老樂器,現已失傳。柯爾克孜族著名的考姆茲演奏家買買提·土魯木西曾多次到國外訪問演出。他創作的考姆茲獨奏曲《我的千里駒》、《灰色的走馬》等廣為流傳。柯爾克孜族女歌手莎莉·波爾布西的演唱獲各界好評。

柯爾克孜族的音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歌詞的演奏曲,一般在節奏上都比較自由,具有開闊悠長的特點。柯爾克孜族音樂還廣泛流利地用了聲樂。聲樂多由一個純五度和四度構成,同時也採用了三和音。這種現象在演奏民歌方面尤為突出。有時在裝飾樂句中也可以看到主調音輕快的純四度或六度音程的和音。不過,柯爾克孜族全部音樂結構,還是以七級全音節的和聲為基礎的。柯爾克孜族的這些音樂特點,突出地表現了它的草原特色及其民族風格。

演奏樂器

古典樂器有小調和大曲之分。小調稱為“烏般”,歌手可按調填詞彈唱。大曲稱為“股衣”,“窮股衣”是規模很大的組曲,可以用幾十種不同的曲調演奏幾天幾夜。

柯爾克孜族音樂多用民間樂器演奏。史書記載有:鼓、苗、笙、蓽篥、盤鈴等。流傳至今的樂器有“考姆孜”(木製羊腸三弦彈撥樂器)、“帕米爾考姆孜”(木製鐵三弦彈撥樂器)、“奧兀孜考姆孜”(鐵制指撥口琴)、“克雅克”(二弦拉琴)、“卻奧爾”(牧笛)、“吐圖克”(鳥翅簫)、“結孜吐圖克”(銅簫)、“蘇乃”(哨吶)、“曾格拉瑪”(笙)“巴斯”(鼓)等。史詩《瑪納斯》還提到“多兀勒巴斯”(戰鼓)、“多兀勒”(手鼓)、“班達魯”(腰鼓)等。

柯爾克孜族音樂“考姆孜”
“考姆孜”
“考姆孜”是柯爾克孜族最古老的樂器,使用最為廣泛。據傳,“考姆孜”乃古柯爾克孜語“考吾孜”的音變,“考吾孜”的含義則為美麗的樂器。最早的“考吾孜”是用紅松樹做成的,它的形狀與現在的“考姆孜”大體相同,即頭部橢圓形,根部細而長。它既被用來演奏民間音樂,亦被用來與“多兀勒巴斯”鼓一起演奏戰爭進行曲,以鼓舞士氣。後來出現的“考吾孜”是木製的,上面安四根鐵弦。據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把這種“考吾孜”傳到了西達克山、克什米爾、中亞、波斯、阿拉伯等地。傳統考姆孜用整塊杏木挖制而成,使用羊腸弦,共鳴箱為扁葫蘆形成不等邊扁六方形;現代考姆孜常用杏木、桑木和白松製作,共鳴箱由面、背、框板膠合而成,為扁葫蘆形。琴長88厘米,面寬20厘米。琴頭圓頂無飾,左側置3個弦軸,琴頸細長,正面為按弦指板,不設品位。弦為3條鋼絲弦。琴上用牛角和牛骨嵌出黑白相間的飾緣,圖案美觀大方。演奏時,將琴體斜置於胸前,左手持琴頸按弦,右手彈弦或輪奏,音色清亮而柔和。演奏技法有彈、挑、勾、提、掃、滾和按、滑、吟、揉、泛、點等,並創造了用手的各部位觸弦,或將琴身倒置,或抵住兩肩、頭部、背後反彈、反(左扌右芻)等,真是豐富多彩。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民歌、說唱伴奏。柯爾克孜族人民最喜歡邊彈邊唱的表演形式,即考姆茲彈唱。著名獨奏曲有《夜鶯曲》、《啄木鳥》、《棗騮馬駒》、《願望》、《白鹿》和《庫爾滿別克》等。著名演奏家有新疆歌舞團的買買提·托列米西等。

“克雅克”
拉弦樂器克雅克,用一整段松木或桑木挖制而成,外形與短把羹匙相像,全長70厘米。共鳴箱上部較寬、內腔外露,下部蒙以駱駝羔皮或羊皮。琴頭古樸,左右各置一個弦軸,琴頸上窄下寬,正面指板無品,張兩束馬尾弦。演奏時將琴箱夾於兩膝間,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弦外拉奏。音色柔和優美,有如帶弱音器的小號。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敘事長詩及民歌伴奏,奏者多自拉自唱。

其他
鷹笛,柯爾克孜語稱卻奧爾。管身多用鷲鷹的翅膀骨製作,管長24厘米,管內中空無簧,兩端相通,下端開有3孔,演奏時,左右手指按孔,嘴對上口,兼用平吹和超吹,音色高亢明亮。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民間舞蹈《比翼舞》伴奏。

鐵簧,柯爾克孜語稱奧孜考姆茲。簧長7厘米,呈鉗形。左手持簧,右手撥簧尖發音,音色優美,有金屬聲。樂曲有《包脫衣》、《娜西卡提》等,除常在氈房內獨奏或齊奏外,還可與考姆茲或克亞克合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