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市鎮

柞市鎮

柞市鎮位於衡南縣西南,東南與茅市鎮接界,西鄰祁東縣金橋鎮和白鶴鎮,北與泉湖鎮、譚子山鎮相連,總面積79.6平方公里,共轄25個村、2個居委會、3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989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柞市鎮柞市鎮概貌
柞市鎮現有耕地面積20650畝,其中水田19615畝、旱土2035畝,農民以種植水稻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糧食總產量目前已達到17241噸,農副產品的種植以花生、黃豆為主。柞市鎮共有山地面積123191畝,其中退耕還林4100畝、森林覆蓋率達46%,山多林密是柞市一大特色,這也為柞市的養殖業提供了天然牧場,養殖山羊在柞市有較長的歷史習慣,每年共養殖山羊15000多頭。

柞市鎮黨委、政府按照“發展民營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大做強小城鎮”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產業帶鎮、招商活鎮”戰略,柞市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計畫生育工作連續六年榮獲全市先進單位。柞市鎮政治穩定,社會安全,經濟發展,事業進步,呈現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地理水文

柞市鎮柞市鎮民營企業
柞市鎮位於宜興西南35公里,東接張渚鎮,南連太華山區,西界溧陽市,北毗鯨塘鎮。境內三面環山,南高北低,丘陵、平地各半。柞市鎮總面積66.6平方公里。(原西渚鄉總面積24平方公里,有59個自然村,11個大隊,120個生產隊,11個林副業專業隊。橫山鄉總面積約29平方公里,35個自然村,6個大隊,42個生產隊。原元上鄉總面積26.4平方公里,有70個自然村,12個大隊,141個生產隊。)

水文: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42小時,最多為2395小時,最少為1730小時。年平均氣溫15.6度。春季平均氣溫14.5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6.8度,秋季平均氣溫17.2度,冬季平均氣溫4.1度。風力變化一般是清晨小、午後大。從季節上看,是冬春最大,夏居中,秋最小。風向變化:春夏多東南風,秋多偏東風,冬多西北風。風力七級以上日數為12天,7月份較多。年平均降水量1197.3毫米,全年6月份為降水最多月,占年總降水量的14%,12月為最少月,占全年的3.9%。全年無霜期239天,一般初霜期11月15日,終霜期3月20日。按氣候學劃分,進入春夏秋冬的時間是3月20日、6月12日、9月16日、11月18日。山區降水比平原多10%左右。

文物古蹟

柞市鎮柞市鎮恩榮坊
柞市鎮歷史悠久,經南京博物館專家考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豬婆山曾是人群居住點,其陶瓷殘片已被宜興文管會收藏。1984年,吾橋村出土的一條長8米、寬1米的漢代獨木舟被南京博物館收藏。

1、筱王村古窯群:主要分布在五聖行政村的筱王、大地、中窯、五聖、潘山岕、包家等自然村。現已發現的窯址有20多處。窯址直徑小的約30多米,大的近百米,堆積高5—10米不等。古窯群建於宋代,部分窯址延燒至明初。其產品主要有四系壇、四系罐(俗稱韓瓶)、小缸、執壺、盆等。灰褐色胎。施亮青釉,因胎色較深,施釉後器表略近褐色;釉層較薄,施釉往往不及底。拉坯成型,部分器物修坯不夠精細,表面有旋坯紋。流、系、把等均採用粘接法。古窯群窯址分布範圍較廣,據傳共有窯墩90多座,除五聖行政村外,在溧陽戴埠的神山、東乾、宥里等地亦有分布。從堆積狀況看,其延燒時間較長,產量巨大,是宋代宜興日用陶瓷的重要產地之一。曾為岳飛抗金立下汗馬功勞。2002年10月,筱王村古窯群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步龍橋:在柞市鎮巷裡村,建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相傳有真龍天子從橋上經過。故名步龍橋。步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青石砌築,欄桿為4柱5節,柱頂刻蓮花紋。橋長19米,中寬3.3米,橋堍寬3.7米。橋孔淨跨4.6米,矢高3.55米。橋下券石內嵌橋名石,陰刻“步龍橋”三字,銘文為:步龍橋,為首,任玉圭、任玉瑜、任宙風、任火三。萬曆元年孟春吉旦造。1996年11月,步龍橋被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恩榮坊:位於柞市鎮牌樓村東端,為清乾隆皇帝特恩諭史貽直建造。恩榮坊正面朝南,北村面河,建於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為三間四柱三樓石牌樓。除四柱為青石外,其他均為花崗石雕砌,總高10米,寬9.8米。上層南刻“紫雲里”,北刻“恩榮”。1979年5月中旬遭雷擊,樓層全部擊倒。現存底層石坊,殘高5米,石柱0.9米見方。石坊北側6組浮雕為:喜鵲登梅、雙獅戲珠、雙鹿靈芝、獼猴采桃、雙鳳朝陽、河馬戲水;南側6組為:天鵝遨翔、雙獅戲珠、松鶴長青、雙鹿賓士鳳凰牡丹麒麟送子。均用高浮雕,局部鏤空雕,雕工精細。由於風雨長期侵蝕,雕刻已略有殘損。坊南近河邊有青石龜形碑趺2隻,碑體以失。1983年6月,恩榮坊被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發展

柞市鎮柞市鎮領導視察
柞市鎮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5700畝,主要分西渚(2200畝)和元上(5500畝)二個工業集中區。工業企業138家,其中進區企業45家,亞麻紡織企業120家。亞麻紡織,銅材、鋁材加工業已成為柞市鎮的支柱產業。其中亞麻混紡紗、布是中國鄉鎮中最大的生產基地,形成了從原料到亞麻開松紡紗、漿紗、織布、印染一條龍配套生產,產量占中國總量的60%以上。2006年9月7日,被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授予江蘇亞麻紡織名鎮稱號,2006年11月2日,江蘇省紡工協會在天水灣舉行紡織行業資格評審會。2007年3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中國亞麻紡織名鎮稱號。

江蘇義源銅業集團主要下屬企業有:宜興市無氧銅桿廠、無錫義源銅業有限公司、宜興市舜昌亞麻紡織廠、巢湖義源線纜有限公司、宜興市神馳交通設施有限公司。產要從事電工圓銅桿(絲)、電工圓鋁桿、亞麻產品、公路交通設施產品製造與銷售。其中,年產電工圓銅桿(絲)、電工圓鋁桿6萬餘噸,是華東地區電線電纜行業最大的原料生產、供應基地。2007年集團應稅銷售達26.5億元。是宜興50強企業之一。

宜興市無氧銅桿廠創建於1992年,占地面積100多畝,擁有員工300多人,總資產3億多元,年生產電工圓銅桿(絲)、電工圓鋁桿6萬餘噸,是華東地區電線電纜行業最大的原材料生產供應基地。2005年12月,企業繼續加大投入產出力度,實施無氧銅桿產品深加工生產線工程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其中廠房及附房面積17000平方米。該項目固定資產投入5000萬元,其中廠房、附房投入1300萬元;設備投入2500萬元(主要設備上引法組合爐、銅桿冷軋機、大拉機、連鑄連軋線圈收軋機等30多台套,皆由上海電纜研究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計製造);土地徵用600萬元;電力設施、配套工程等600萬元;需新增流動資金投入2億元。該項目投放生產後,可新增年產量5萬噸,企業生產總量可達11萬噸,年應稅銷售可達20億元。

特色產業

柞市鎮柞市鎮插秧忙
1、企業結構:柞市鎮工業企業138家,其中亞麻紡織企業120家,其中織布企業80家,紡紗企業25家,漿紗企業8家,開松企業7家,占柞市鎮工業企業數量的85%以上。規模企業20家。如宜興市舜昌亞麻紡織廠、宜興市華裕紡織有限公司,宜興市新得利紡織有限公司、宜興市金雲紡織有限公司、宜興市天馬紡織有限公司、無錫市宇航紡織有限公司等省內乃至全國都是相當著名的亞麻紡織企業,其中宜興市舜昌亞麻紡織廠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擁有國際一流、環錠紡16000錠,織機300台,配套有自動絡筒機、射頻烘乾機等一流的先進裝備。產品90%出口到國際市場,出口額排全國同行第三位,已形成年銷售5億元的生產規模。

2、技術設備:柞市鎮亞麻紡織企業技術成熟,設備較為先進,在國內同行中,處於領先位置。擁有氣流紡生產線83條,漿紗生產線11條,環錠紡生產線54780錠,劍桿織機2584台,開松機224台,其他紡織設備200餘台。設備製造年代以1998-2005年為主,設備水平居國內領先水平,氣流紡、環錠紡、印染等設備是國內較為先進的生產設備,引進了多條法國、荷蘭等世界上最先進的亞麻紡織生產線,其中純亞麻紡有部分進口設備,各項技術指標領先,企業每年研究與開發投入800萬元。形成了配套生產,提高了產品質量及附加值,增強了市場的競爭力。

3、生產能力:日產亞麻坯布40萬米、亞麻紗80噸、開松亞麻原料120噸、漿紗40噸。2005年,生產各類亞麻紗25000噸,亞麻混紡坯布1.5億米,占江蘇省的90%。棉紡燈芯絨1500萬米,開松各類亞麻原料3000噸。完成工業總產值25億元,工業利稅2.8億元,其中亞麻紡織工業分別占柞市鎮的65%和80%。形成了從原料到亞麻開松、紡紗、漿紗、織布、印染一條龍配套生產。據有關部門權威統計,西渚亞麻紡織行業生產規模,產品質量,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稱雄華東地區,在全國亞麻紡織鄉鎮中名列前茅。

4、產品結構:主要生產亞麻坯布、亞麻混紡紗、純亞麻紗。產品價格,亞麻坯布平均6—8元/米,亞麻混紡紗平均15000-17000元/噸。亞麻原料、開松、紡紗、漿紗、織布、印染,各類紡紗、坯布,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從紡織品原料到成品,已經形成了環環相扣,關係密切的產業集群。

5、市場情況:以國內紹興、柯橋溫州等江浙一帶紡織品市場為中心輻射全國、國外市場以歐美和中東地區為主。上游產品亞麻原料由新疆、東北、雲南提供,少量由法國、比利時、埃及、荷蘭等國家進口。內銷市場覆蓋率20%左右,出口5000萬美元。下游產品銷往中國紹興輕紡城和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中東、歐盟、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如宜興市舜昌亞麻紡織廠、宜興市新得利紡織有限公司、宜興市華裕紡織公司產品大部出口,2007年完成自營出1200萬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