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油斑病

柑橘油斑病

柑桔油斑病俗稱印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發生在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實上,產生不規則形的淡黃白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為2~3厘米。一般發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實或采後貯運期的果實。初期果皮上出現形狀不規則的淡黃色或淡綠色病斑,病、健交界處明顯。病斑內油胞顯著突出,油胞間的組織凹陷,後變為黃褐色,油胞萎縮。

病原

(1)自然條件下,霜降後果實採收以前,由於日溫差大和霧水重,大風大雨天氣。(2)果實採收儲運中造成的機械傷,如刺傷、風傷,採摘時相互碰撞。(3)柑桔防腐保鮮時使用2.4-D濃度過高,或果實生長後期使用過松脂合劑或石硫合劑等農藥(4)儲藏庫中不適宜的溫度濕度等。(5)果皮結構細密脆嫩的品種(如胡柚)。

危害症狀

柑橘油斑病俗稱印病,僅發生在成熟或近成熟的柑橘果實上。患病後的果實會產生不規則的淡黃白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為2-3厘米,個別果實擴大到果面一半以上。明顯症狀是:病斑內的油胞顯著突出,油胞內的組織向下凹陷,後期病斑油胞萎縮,斑快變為黃褐色。油胞本身不會引起果實腐爛,但病斑枯死後,易受青黴、綠黴菌侵染而導致果實腐爛。

發生條件

柑橘油斑病 柑橘油斑病

油斑病是生理性病害,有果皮在濕潤條件下細胞破裂滲出的桔皮油侵蝕果皮細胞而產生。油斑病發生的原因分兩類:採收前果實成熟期受紅頭葉蟬為害刺傷,或則成熟期間颳大風、雨水較多引起;由於採摘、貯運、洗藥、包裝過程中人為造成的機械損傷所至。當地中熟柑橘成熟期,出現颳大風、下大雨兩次,其餘是日暖夜涼露水重天氣,故容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

果實成熟期間如發生紅頭葉蟬為害,可噴80%敵敵畏2000倍液防治。2、果實時應在露水乾後進行,雨天及露水未乾時不採果。3、采果時套用采果剪,並實行一果兩剪,剪平果柄。採摘時輕拿輕放,果藍內應墊有海綿或布,果簍裡面應光滑,最好墊上紙張。4、采果後應預貯2-3天再進行包裝,調運、裝箱、運輸過程中避免果皮受損,同時,保鮮果的洗果液中不得加催熟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