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數

第三,JT郵票時期,自1974年1月至1991年12月,期間總計發行紀特郵票353套1123枚,平均每套3.18枚;單套枚數種類11種。 老紀特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有153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6.13%。 大套票的枚數種類有12種,發行頻率最高的要數8枚一套的,占了全部大套票的近一半。

簡介

郵票的發行是以套的基本單位的,而枚則是最小的計量單位。每個單套郵票的枚數不等,少則一枚、二枚一套,多則十幾、幾十枚一套。新中國自1949年10月8日發行第一套郵票—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以來,截至2002年底,五十三年間,總計發行紀念、特種郵票866套3053枚(不計入同時發行的東北貼用郵票、無齒孔郵票及配發的小型張、小全張,下同),平均每套3.53枚。這些成套郵票,枚數最少的是1枚,最多的56枚。全部紀特郵票,其單套枚數種類共有1枚、2枚、3枚、4枚、5枚、6枚、7枚、8枚、9枚、10枚、11枚、12枚、14枚、15枚、16枚、18枚、20枚、40枚和56枚等19種。

郵票單套枚數發行概況

新中國紀特郵票的發行,根據其不同的特徵,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老紀特郵票時期,自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期間總計發行紀特郵票199套820枚,平均每套4.12枚;單套枚數種類16種,是單套枚數種類最多的一個時期。第二,“文”字,編號郵票時期,自1967年4月至1974年12月,期間總計發行紀特郵票40套175枚,平均每套4.37枚;單套枚數種類11種。第三,JT郵票時期,自1974年1月至1991年12月,期間總計發行紀特郵票353套1123枚,平均每套3.18枚;單套枚數種類11種。第四,編年郵票時期,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間總計發行紀特郵票274套935枚,平均每套3.42枚;這一時期單套枚數種類9種,不到全部種類的一半,是枚數種類最少的一個時期(各個時期不同枚數套票發行情況見附表一)。

從附表一中可以看出,五十三年來紀特郵票的發行,以單套1枚至4枚的中小型套票的最多,是主角,共有698套,占全部紀特郵票的80%強。而單套5枚以上的大中型套票相對來講則較少,只167套,占19.22%,尤以8枚以上的大型套票更少,僅53套,占全部紀特郵票的6.13%。在唱主角的1枚至4枚的套票中前兩個時期發行要少些,後兩個時期要多得多。老紀特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有153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6.13%。在唱主角的1枚至4枚的套票中前兩個時期發行要少些,後兩個時期要多得多。老紀特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有153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76.88%;“文”字、編號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26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65%;JT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288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81.58%;編年票中單套1枚至4枚的有231套,占同期全部紀特郵票的84.22%。這中間還有1953年、1958年、1988年、1989年和1992年五個年份,全年所發行的紀特郵票都無5枚以上的套票(詳見附表二)。

這就單套1枚至4枚的套票中,發行也不均衡,差距較大。發行數最多的是2枚和4枚的,各有270多套;1枚的也很少,不足150套,最少的是3枚一套的,總共發行了101套,僅是2枚和4枚的發行數的45%左右。

此外,紀特郵票的發行,在有些年份又比較突出了某一枚數套票的數量。如,單套1枚最多的是1982年,共發行了12套,占全年郵票總數25套的48%;單套2枚最多的是1958年、1960年和1999年,這三年均發行了10套,分別占全年郵票總數23套、20套、20套的43.48%、50%、50%;單套3枚最多的是1958年,共發行了8套,占全年郵票總數23套的34.78%;單套4枚最多的是1996年,共發行了15套,占全年郵票總數31套的48.34%;單套5枚最多的是1978年,共發行了7套,占全年郵票總數25套的28%;單套6枚最多的是1981年,共發行了6套,占全年郵票總數24套的25%…等等。

大型套票的發行情況

單套8枚以上的大套郵票,多數選題好,設計精美,印刷上乘,很受郵人的喜愛,幾乎每每都受到郵人的追棒。自1952年發行第一套大套票—特4《廣播體操》至今,總計發行3大套票53套622枚,平均每套11.74枚,占全部紀特郵票的6.13%,年均發行1套。大套票中,有不同枚數種類12種。從數據看,大套票僅僅是個配角,而且是個小配角,發行不盡人意,給人有種每況愈下之感(不同時期大套票發行情況見附表三,並參見附表一)。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大套郵票發行的年份共有30年,整體發行情況,早、中期好於後期,前者較多,後者較少。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是個高峰期,共發行了大套票35套,占全部大套票的66.04%。特別是1955年至1966年,我國集郵事業第一個黃金時期,除1956-1958年外,其餘各年都有大套票發行,且數量亦較多,共有22套。象1963年,全年發行了4套,還有1959年、1964年、1965年和1966年,全都發行了3套(大套票發行較多的年份情況見附表四)。

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套票在度減少,總共才發行18套,占33.96%,僅七十年代以前總數的一半多一點。尤其是1985年到1990年的6年間,還有編年票的前3年,都沒有發行過一套大套郵票,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大套票的枚數種類有12種,發行頻率最高的要數8枚一套的,占了全部大套票的近一半。其他發行較多的依次有10枚一套、12枚一套、16枚一套等。發行最少的是14枚、15枚、20枚、40枚及56枚一套的,都只發行過1套票。故不難看出,在大套票當中,單套8枚的是主角,這在JT票和編年票這兩個時期發行的情況便可佐證。JT票時期發行了15套大套票,其中有9套是8枚的,占60%;現在的編年票時期,已發行的8套大套票中,有5套是8枚的,占了62.5%。當然,10枚一套的大套票,也將繼續發行。甚至枚數更多的,也會視需要而發行,就象1999-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團結》郵票那樣。

以“數典認祖、追宗尋根、中華子孫、萬姓一家”為主題,由著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設計,全套郵票的主票為其設計的《同心結》,副票由128枚《中華百家姓》圖騰郵票組成,由楚國時期的“鳥蟲書”(又叫“龍鳳書”)以及大禹的“蝌蚪的姓氏圖騰組成,將目前占中國人口總數90%左右的128個姓氏,以全新發行的8個整版即128枚個性化姓氏郵票為主要載體,深入淺出介紹了姓氏圖騰、得姓始祖,涉及家風家規、姓氏對聯、尋根地圖等結集成上下兩冊。其中還有大型中華人文始祖立體浮雕包金銅章1枚,採集自炎帝陵、黃帝陵的“中華故土”以及通用型空白家譜1冊。全套珍藏冊國內限量發行8000冊,廣州地區限量發行128冊,每個姓氏只有1個收藏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