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對聯

姓氏對聯簡述

姓氏對聯源自何時,目前沒有史料文字記載。我國第一部關於對聯的專著——《楹聯叢語》中也未曾出現過關於姓氏對聯的條目和內容。姓氏對聯的明顯特點是夸宗頌祖、短小精悍、風格古雅、集體相傳。姓氏對聯的遣詞造句,尋章摘句、覓史搜典,高古博雅,若不懂歷史,不知其典,織觀文字表面,通常一眼看去不知其意。姓氏對聯都是靠本族代代相傳,逐步完善定型,而後傳入後世,錄入古籍之中。

姓氏對聯典故

碧紗籠護詩人草金帶圍開宰相花。這是一副王姓典故聯。上聯指唐代王播的故事。《全唐詩話》載,王播少時孤貧,曾寄揚州惠昭寺,隨僧齋餐。後僧因厭之,便於飯畢而擊鐘。王播乃憤而在齋壁上題詩曰: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題詩至此,為眾僧阻止。後來,王播出任是邦,因訪舊遊,見原詩已被碧紗籠護,王播又題一絕句: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題完此詩,又將原詩向續成一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下聯則為宋代王歧公、王荊公的故事。據宋代周煇《清波雜誌》載:有號金帶圍的藥物,若開則城中當有宰相。當韓琦為京城地方官時,一出四枝。其中適逢家宴,韓琦自當一支,王珪當一支,王安石當一支,適陳太傅入門,又應一支。後四人皆為宰相。

琴聲字型中郎業;荔譜茶箋學士風。這是一副蔡姓典故聯。上聯敘述東漢蔡邕(伯喈)郎中的才藝,史實見《後漢書·蔡邕傳》:“蔡邕,陳留圉人,字伯喈,性篤孝,博學,好詞章、天文、術數。工書畫,善鼓琴。建寧中,拜郎中,奏定六經文字,自書冊立太學門外,後學鹹所取正。”今之戲曲將其面目完全弄顛倒了。下聯為宋代蔡襄(君謨)之著述及雅稱。蔡襄為宋代仙遊人,工詩文,善書法,累官知諫院,遷直史館,出知開封、福州、泉州、杭州等府,有《茶錄》、《荔枝譜》等著作傳世。

齊家公藝;治國子房。這是一副張姓典故聯。上聯指唐代張公藝九世同居之盛事,史實見《唐書·孝友傳》序。據載:“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有事泰山,臨幸其居,問本末,書忍字百餘以對,天子為流涕,賜縑帛而去。”下聯則是譽漢代張良的政績。史實可見《史記·留侯世家》。劉邦曾評價張良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後封為留侯。張良實漢之功臣名將,劉幫得天下,實賴漢初三傑之功。

江左稱風流宰相;程門重道學先生。這是一副謝姓典故聯。上聯極言晉代名臣謝安的風流灑脫,吟詩作文,最出色的是淝水之戰中的沉著鎮定。下聯則譽美宋代名人謝良佐的修養功夫及治學精神。傳說北宋年間游酢、楊時、謝良佐、呂大臨四人拜程頤為師求學,一天冒雪來到程頤住處,見老師正在睡覺,就站立雪中等候。程頤一覺醒來,見門外大雪下了一尺多深。當時的情景使老師深受感動,遂將四人收於門下。後來四人成為程門高徒,合稱“程門四子”。

三讓兩家天下;一劍萬世千秋。此為吳姓典故聯。全聯敘述太伯三次讓國和季札掛劍的故事。《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少弟季歷,生文王昌,有盛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傳國於季歷,以太王病,托採藥於吳越,不返,太王薨而季歷立,一讓也;季歷薨而文王立,二讓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讓也。吳國季札出使列國,使魯時從徐國經過,在徐君處作客。徐君好季札劍,季札亦知之,因任務在身未給。後完成任務回經徐國時,雖徐君已死,仍解其劍系其墓旁的樹上。聯語乃贊囯姓為“孝義之家”,亦寫成:八閩孝子弟;三讓帝王家。

劍南詩派;江左文宗。這是一副陸姓典故聯。上聯指南宋詩人陸游,字放翁,著有《劍南詩抄》,自成一家之言。下聯敘述宋代理學大師象山先生在江左的文名。當時江左有三陸: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稱江西三學,而以九淵為江左之宗。

安富尊榮公府弟;文章禮樂聖人家。這是一副孔姓典故聯。聯語所涉及孔姓人氏有:孔子,為世界聞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古代稱之為禮樂聖人。孔伋,漢武帝時的大司農,興農事而富國。孔光,漢明帝時為博學官尚書。孔融,漢獻帝時為北海相,興校重儒。其幼時的“讓梨故事”,尤為人們傳頌。孔穎達,隋唐人。煬帝集天下之明經集至東郡,與國子秘書學士論議,穎達年少為冠,撰有《五經正義》。

三善名世;四韻家聲。此聯為沈姓典故聯,聯言沈度和沈約二人事。宋代兵部尚書沈度,字公雅。善政,曾為餘干令,時人稱其有三善:一曰無荒土;二曰無遊民;三曰獄無積案。後為其建三善堂。南朝梁大臣、聲律學家沈約,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篤志好學,仕宋及齊。官至尚書令。有《四聲譜》等書傳世。提出“四聲八病”之說,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發明。

性道在文章;廉平稱治績。此聯為端木姓典故聯,出自子貢。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為其號。他是春秋時衛人,孔子弟子,有口才,能辦事,又善貨殖,家累千金,並曾歷相魯、衛。衛輝府之宜溝驛,為子貢故里,有端木子祠,祀先賢子貢,祠有聯曰: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廉平稱治績,遺愛無窮。聯乃截取前半部而為之。

有廬堪千古;讀策定三分。此聯為諸葛姓典故聯。人們一眼就能看出是贊述諸葛亮隱居臥龍作《隆中對》,定鼎三分的故事,不贅述。

絳帷若族;銅柱後人。此為馬姓典故聯。上聯的用典是:後漢馬融,學博才高,授徒千人,嘗坐高堂,施絳帳紗,前授生徒,後列女樂。下聯的用典是:伏波將軍馬援,平交趾後,立兩銅柱於林邑岸北,遣兵十餘家不返,居壽洽岸南,面對銅柱,全部以馬為姓。

平陽世守三章約;子建才高七步詩。此聯為曹姓典故聯。上聯出自曹參,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沛(今江蘇沛縣)人。惠帝二年繼蕭何為相國,舉事無所變更,按照蕭何制訂的成法行事。他委任屬官,總是選擇郡國官吏中不善辭令的忠厚長者,還經常宴請卿大夫和部下、賓客。任相國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漢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下聯出自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為人所熟知。

姓氏對聯軼事

舊時,一個村鎮住著朱、項兩家大戶。一年,朱姓人家翻新祠堂,祠堂門口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兩朝天子,一代聖人。後梁的太祖朱溫,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是坐龍廷、當皇帝的先祖,故謂“兩朝天子”,宋朝的理學家朱熹,曾以“亞聖”名揚天下,故是“一代聖人”。項姓人家見朱家口氣如此之大,難抑憤慨,遂也重建了一個祠堂。竣工之日,堂門兩邊懸掛的對聯為:烹天子父,為聖人師。口氣和語句,直壓朱姓。“烹天子父”指的是秦漢時代,楚霸王項羽烹煮了漢高祖劉邦的父親;“為聖人師”是指春秋時期,被稱作“聖人”的孔夫子曾經師從項囊,學習禮儀。這兩副姓氏對聯的故事,以其極強的概括力和針對性,令人拍案叫絕!

姓氏對聯與客家文化

客家人向來具有追宗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因此,包含祖宗功績榮耀、品德成就的姓氏對聯在客家群體裡倍受歡迎、發揚光大,幾乎所有客家居住的地方,都有濃厚的姓氏對聯文化。

客家人被譽為東方猶太人,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移史。客家人因為遷移頻繁,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記住自己的根源所在,多喜歡用姓氏對聯為自己貼上標籤,表達血脈相連、一脈相承的情感。

不同的姓氏,甚至同姓不同宗的客家人都會使用不同的姓氏對聯貼在大門口。以下為一些客家姓氏對聯:

丁氏堂聯:鳧游家池水化鶴歸遼鄉

卜氏堂聯:鉅野振家聲,續署烏羅,文學淵源東魯重;杭川為牧守,疆開太古,風規道理西河傳。

馬氏堂聯:絳帳家聲遠,銅標世澤長。

上官堂聯:天水家聲遠,上官世澤長。

文氏堂聯:信國昭日月,潞公品圭璋。

方氏堂聯:正學家聲遠,壯猷世澤長。

王氏堂聯:三公槐樹,一甲梅花。

車氏堂聯:京兆家聲遠,螢照世澤長。

毛氏堂聯:風雅詩宗第,潔廉世望家。

鄧氏堂聯:東漢家聲遠,南陽世澤長。

石氏堂聯:萬石家聲遠,雙蓮世澤長。

龍氏堂聯:日射風平第,星交龍宇長。

古氏堂聯:勇冠魯齊,名揚東漢。

馮氏堂聯:文武世第,道德家聲。

盧氏堂聯:德為師表,學乃儒宗。

葉氏堂聯:冠裳累葉第,科甲榴花香。

丘氏堂聯:渭水家聲遠,河南世澤長。

包氏堂聯:秉政清廉第,執法嚴峻家。

艾氏堂聯:陵邑新世第,天水道脈長。

江氏堂聯:文擅家聲遠,正陽世澤長。

湯氏堂聯:銘盤世德,理學家聲。

池氏堂聯:西平舊居遠,垣河流源長。

許氏堂聯:高陽世澤,洛水家聲。

劉氏堂聯:藜閣家聲遠,彭城世澤長。

呂氏堂聯:岳陽仙家,渭水耆英。

朱氏堂聯:漢代名臣長,宋朝理學家。

華氏堂聯:清平夙稱康直,攻守令仰雲龍。

危氏堂聯:聲振江南長,名登天府家。

鄔氏堂聯:世襲將軍長,名賢雙冠家。

孫氏堂聯:金聲播譽,良史傳名。

阮氏堂聯:竹林家聲遠,陳留世澤長。

江氏堂聯:歙邑源流遠,平陽世澤長。

沈氏堂聯:修文彥士,匡正名賢。

巫氏堂聯:治勤戴星,功稱息警。

李氏堂聯:西平世長,北海名家。

嚴氏堂聯:楚辭章句長,滄浪詩話家。

楊氏堂聯:四知門第,弘農世家。

連氏堂聯:賦筆見稱,連陂存愛。

蘇氏堂聯:眉山世第,武陵名家。

何氏堂聯:東海家聲遠,廬江世澤長。

鄒氏堂聯:尊親家聲遠,仁厚世澤長。

余氏堂聯:四諫家聲遠,三台世澤長。

吳氏堂聯:渤海家聲遠,吳山世澤長。

陳氏堂聯:媯水源流遠,太邱世澤長。

張氏堂聯:金鑒千秋長,青錢萬選家。

宋氏堂聯:西河源流遠,京兆道脈長。

杜氏堂聯:兆陵世澤,杜甫家聲。

鄭氏堂聯:詩禮家聲遠,滎陽世澤長。

林氏堂聯:九龍新世第,十德舊名家。

范氏堂聯:龍圖世第,文正家聲。

歐氏堂聯:菟虎供祀第,芙蓉閃鍔家。

羅氏堂聯:宜城源流遠,豫章世澤長。

卓氏堂聯:褒德世第,東漢名高。

周氏堂聯:濂溪世第,細柳名家。

練氏堂聯:贛水家聲遠,岐山世澤長。

陸氏堂聯:雲間二龍躍,劍南萬卷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