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帶圍

金帶圍

芍藥花有紅葉黃腰者,號金帶圍,是種非常罕見的花,不同於一般的芍藥。史書近千年內記載只開過6次。宋朝的揚州芍藥中,佳名不少,有一種花形、花色尤為特別。它的花朵上下為紅色,中間有一圈黃蕊,形似身穿紅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帶的宋朝官員,因此,當時的人們便稱此種芍藥為“金纏腰”,或稱其為“金帶圍”。按當時官制規定,只有宰相才有資格穿紅色官袍、系金色腰帶,因此,官員們都以能觀賞到此花為升官的吉兆。而百姓們則是以訛傳訛地傳說:出現了“金帶圍”這種芍藥,當地就要出宰相了。

基本信息

闡述

芍藥之名貴者。也稱金腰帶。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花之名天下者, 洛陽 牡丹、 廣陵 芍藥耳。紅葉而黃腰,號金帶圍,而無種,有時而出,則城中當有宰相。” 清 趙翼 《壽全惕莊鹺健六十》詩之一:“玉杯香浥薔薇露,金帶圍開芍藥枝。”
中國傳統栽培名花之一,亦為江蘇揚州的地方特色花卉。宋代揚州芍藥的名噪天下,不僅在於栽培規模令人嘆為觀止,“負郭多壙土,種花之家,園舍相望”;更在於在出色而科學的培育下名品迭出,“名品相壓,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韓魏公為揚州太守時,得金帶圍四株,便邀3位客人來賞,時王壄為郡卒,王安石為令官,皆被邀,還缺一人。此時花開已盛,韓魏公便說:今日有客經過,即邀他共賞,至傍晚,門下人報陳昇之太傅到。韓魏公便留住了他,次日開宴,折金帶圍欣賞,並插之於官帽之上。在後來十年中,4人先後成為宰相。

栽培歷史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劉頒《芍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四相簪花宴

北宋年間,那時韓琦鎮守揚州,就在禪智寺的芍藥圃中,忽有一株芍藥開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紅,腰有金線,便是這叫金帶圍的芍藥了。
這種芍藥從所未有,極是珍異。下屬稟報上去,韓琦駕臨觀賞,十分喜歡,見花有四朵,便想再請三位客人,一同賞花。那時揚州有兩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華見識之人。韓琦心想,花有四朵,人只有三個,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請一個人罷,名望卻又配不上。正在躊躇,忽有一人來拜,卻是陳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韓琦大喜,次日在這芍藥圃前大宴,將四朵金帶圍摘了下來,每人頭上簪了一朵。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這四人後來都做了宰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