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體郵票

變體郵票

變體郵票是指郵票印製過程中,由於印刷技術上的差錯而造成有缺陷的郵票,未檢驗出來,被郵局售出流入市場,稱作“變體郵票”。

變體郵票無齒橫雙聯帶下邊邊紙變體)

介紹

變體郵票是指郵票印製過程中,由於印刷技術上的差錯而造成有缺陷的郵票,未檢驗出來,被郵局售出流入市場,稱作“變體郵票”。主要有以下幾種:

種類

倒印---雙色或雙色以上的套印郵票,印刷時把中心圖案或文字印倒了。
錯位---即“移位”,如印刷錯位,齒孔錯位,加蓋錯位等。漏印---僅印有郵票中心圖,漏印框線,稱作框線漏印;僅印有框線,漏印中心主圖,稱作中心漏印。
漏齒---在郵票打齒孔時,該打上孔的地方,沒打上,稱為漏齒。
倒蓋---將加印,加蓋的文字或圖案印倒,稱為倒蓋。

郵票在印刷上的變體有兩種,即主要變體和次要變體。其中主要變體是由於印版中一個版模或印刷滾筒上的一個畫面破損而造成的;而次要變體則是在印刷當中印刷滾筒、印版或版模發生破損而造成的。

美國“韓國國旗-國名錯誤”變體票美國“韓國國旗-國名錯誤”變體票

在多色的郵票套印中,使用某一印版時,因誤將紙倒放而形成倒印,根據倒印的內容,有中心倒印、框線倒印、文字倒印和圖樣倒印等。

官方錯版票

變體郵票變體郵票
在發生錯版的情況下,郵政當局為防止投機活動,繼續印製錯版郵票照常出售,稱官方錯版票。如1937年在郵票上加蓋紅十字時,發生少量倒蓋,並被出售出去。在此情況下,郵政當局又有意加蓋了一些倒蓋的錯版票,在一些郵局出售,以打擊投機行為。

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利亞州於1855年發行以該州州徽“黑天鵝”為圖案的郵票,藍色,面值4便士,因印製時框線印模倒置,而造成郵票上的天鵝倒印,集郵者稱它為“倒天鵝”郵票;1863年,首批錯印票在愛爾蘭被發現。它是集郵界公認的世界珍郵之一。

日本於1871年4月20日發行首套郵票,其中五百文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它是美國集郵家J.C.林斯萊於1953年發現的,此票迄今只發現一枚.

“美郵之王”是集郵界對1918年5月13日美國發行的中心倒印24美分“倒飛機”錯版航空票的美稱,即通稱的美國中心倒印航空票。

變體郵票價值

變體郵票又稱畸形郵票、異體郵票,是指與正票相比有差異的郵票。變體郵票的局部圖樣、齒孔、紙質、背膠或加蓋文字等往往與正票有變異。郵票作為有價證券,在出現變體時,均應予以銷毀,但常常因為郵票在印製生產過程中漏檢,或其它種種原因,致使部分變體郵票流入社會。

在集郵界,變體郵票歷來是人們爭相收藏的對象,一則由於其存世量少,珍罕性高,再則通過變體郵票可以研究其成因、出售使用情況,甚至郵票發行史上的某些特定情況等。另外,如果能在參展的展品中收入變體郵票,那么被評分時,就會在珍稀程度上占有相當的優勢。

因此,變體郵票的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以我國著名的“宮門倒印票”和“紐約版框線倒印票”為例,前者是在1914年~1919年中華郵政發行的普通郵票中,2元面值的牌坊郵票出現了中心圖案倒印的情況,由於集郵界誤將國子監牌坊視為宮門,因此稱其為“宮門倒印郵票”(圖1)。這枚郵票是雙色印刷,在第二次印刷時紙張倒置,所以出現了圖案倒印的變體票,據考證,此票僅流出48枚,被集郵家視為珍寶,列入“民國四珍”之中。後者是重慶的一位中學生髮現的,該票是1941年發行的紐約版孫中山像郵票,面值2元的郵票中,因印刷操作失誤,出現了中心倒印變體(圖2)。在展品、貼片中,為使孫中山像正置,集郵界一般稱這枚郵票為“框線倒印票”。由於“民國四珍”的說法在此票出現前已經形成,因此該票未列入“四珍”之中,但其珍罕程度遠在“四珍”之上。

當然,也有一些人單純以獵奇為目的進行變體郵票收集,或者以升值為目的利用變體郵票發財,這些自然都是不可取的。收集變體郵票,應該樹立正確的集藏態度,在整理、欣賞和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對藝術的鑑賞能力,獲取各種有效信息,豐富集郵知識。

日本變體郵票

《恢復觀測南極地區紀念》全張漏色

日本郵趣協會的一次拍賣會上,1965年11月20日發行的日本郵票《恢復觀測南極地區紀念》全張漏色拍品,最低估價為90萬日元,最終以100萬日元落槌。

此漏色全張是日本郵商中村和夫在整理手頭的一些老郵票全張時發現的,1998年2月號的《郵趣》雜誌曾予以披露。

所漏印的顏色是深藍色,故此變體全張上每枚郵票畫面左下角的南極觀測船隻圖案、右上角南極地圖上表示觀測基地位置的黑點,以及全張邊紙上的“大藏省印刷局製造”的版銘都不見了。圖1是此變體全張右下角部分,邊紙上虛線所框就是漏印版銘的位置。

日本的《恢復觀測南極地區紀念》郵票曾在1971年被發現和報導過,全張局部有深藍色漏印的漏色變體。

《寫信日》小全張“無齒變體”

在雅虎的網上拍賣中,實物尚未被確認的日本《寫信日》小全張“無齒變體”,從最低估價1000日元起拍,最終以50.1萬日元落槌。

此《寫信日》小全張是1999年發行的,不但所含郵票中有日本的首枚圓形郵票,還是日本首套外國承印的小全張郵票。圖2是此小全張的正常形式,所含郵票均打有齒孔。

雅虎網上拍賣的《寫信日》“無齒變體”小全張,據介紹小全張上完全無齒孔,因無實物確認,故無法進一步分析其是真正的漏齒變體,還是印製中打孔工序前的半成品。

因此,對雅虎的這一拍賣結果,尚有待進一步核實後,才能斷定日本《寫信日》小全張是否存在此變體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