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述慶墓

”墓碑兩旁分立圍屏,上面鐫刻林紓的一首詩,行書,字徑4厘米。 封土後側護牆正中楷書一“福”字,徑0.59米。 既而清廷乞降,南北統一,公乃解職歸里。

簡介

林述慶墓位於福州市郊區亭江鎮閩安溪頭頂,背靠棋盤山,面向閩安鎮,左為滔滔東去閩江,右有千年唐代迥龍橋。墓坐北向南,如意形,三合土夯築,面寬8.9米,縱深22米,四層墓埕。四周用花崗石疊砌護牆,墓的左側砌建一條數十米長的石磴路,直通山下。封土前立花崗石墓碑,碑高1.66米、寬0.83米、厚0.16米,碑面陰刻:“東越,陸軍上將林都督頌亭公、德配陳夫人、長男定南公、次男宣南公、次媳□夫人壽域。民國乙卯年。”墓碑兩旁分立圍屏,上面鐫刻林紓的一首詩,行書,字徑4厘米。詩曰:“十年曾飲京江水,北顧蕭條羞故壘。題詩鐵瓮吊寒潮,恨欠英雄江上起。英雄千古一蘄王,試劍孫劉好戰場。一擲盤龍今已矣,蠻煙悉殺小南強。寄奴奇氣軍中吐,半壁健兒跨北府。義聲從此震盤龍,變色誰知談臥虎。金山形勢拱焦山,九月江城凱隊還。西望兵氣憐古治,秣陵何處漢時關。樓船鐵騎翻千古,水陸雙方馳契箭。單騎飛登龍膊岡,淡月疏星觀夜戰。君不見天保巋然第一城,再興血戰猶縱橫。又不見建康城中北極閣,岔路炮痕猶焦灼。吁嗟乎!太平有兆太平門,浦口橫戈大敵奔。破魏由來能救趙,解圍遙壯武昌援。武昌回首上流固,石頭無恙台城路。吁嗟乎,噫嘻東南兩大功,樓中黃鶴洲中鷺。古閩林紓”。封土後側護牆正中楷書一“福”字,徑0.59米。墓柱鐫刻聯對:“殿下黃袍加檢點,關中赤幟先重瞳。”墓柱兩邊裝飾蝙蝠浮雕和“壽”字圖案。封土前兩側的墓鏡鐫刻“龍吟”、“虎嘯”四字,隸書,字徑0.25米。墓屏刻有“風清、月朗”,“山明、水秀”八字楷書。墓埕橫屏由林森撰書林述慶的生平簡介,行草,字徑0.065米。全文如下:“林公述慶,中華民國閩侯縣閩安鎮人也。清光緒間卒業於福建武備學堂。報效江寧陸軍第九鎮,歷充排長、隊官、管帶各職。

相關

辛亥武昌起義,公被推為鎮江都督,率所部克復江寧。嗣後被推為臨淮總司令,規畫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統一,公乃解職歸里。民國元年袁總統聘公為顧問。二年袁叛民國,公不贊同,遂歿於北京,年三十有三歲林森撰書”。墓原在長樂縣籌岐山,1986年5月因福州火力發電廠建設需要,墓按原狀遷葬故里。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