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蔭千里光

林蔭千里光

中文學名是林蔭千里光,界是植物界,門是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綱是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林蔭千里光,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在花期凋落;中部莖葉多數,近無柄,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2.5-4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狀漸狹或多少半抱莖,邊緣具密鋸齒,稀粗齒,紙質,兩面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羽狀脈,側脈7-9對,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至線形,無柄。頭狀花序具舌狀花,多數,在莖端或枝端或上部葉腋排成復傘房花序;花序梗細,長1.5-3毫米,具3-4小苞片;小苞片線形,長5-10毫米,被疏柔毛。總苞近圓柱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4-5,線形,短於總苞。總苞片12-18,長圓形,長6-7毫米,寬1-2毫米,頂端三角狀漸尖,被褐色短柔毛,草質,邊緣寬乾膜質,外面被短柔毛。舌狀花8-10,管部長5毫米;舌片黃色,線狀長圓形,長11-13毫米,寬2.5-3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脈;管狀花15-16,花冠黃色,長8-9毫米,管部長3.5-4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毫米,尖,上端具乳頭狀毛。花葯長約3毫米,基部具耳;附片卵狀披針形;頸部略粗短,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長1.3毫米,截形,被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4-5毫米,無毛;冠毛白色,長7-8毫米。花期6-12月。

地理分布

產中國新疆吉林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浙江安徽河南福建台灣等省區。生於林中開曠處、草地或溪邊,海拔770-3 000米。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蒙古歐洲也有分布。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林蔭千里光的全草。
【性味歸經】苦辛,寒。入肝、脾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治熱痢,眼腫,癰癤疔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鹼:大葉千里光鹼(Macrophylline)與瓶千里光鹼(Sarracine)等。還含洋薊素(Cynarin)、綠原酸等。
【相關選方】
①治腸炎癰瘡:林蔭千里光配鼠麴草(或火絨草),水煎服。
②治肝炎結膜炎:林蔭千里光配龍膽草獐牙菜,水煎服。
③治瘡腫:林蔭千里光,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