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東久赤斑羚自然保護區

林芝東久赤斑羚自然保護區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加拉白壘峰北坡,東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護區總面積2.26萬公頃。是一個以保護赤斑羚等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為目的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林芝東久赤斑羚自然保護區簡介

以保護赤斑羚等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為目的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加拉白壘峰北坡,東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護區總面積2.26萬公頃。

詳細介紹

保護區屬高山峽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嶺,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質移動強烈,局部地區山崩、雪崩、滑坡、土石流等物理地質現象頻繁發生。冰川類型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達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對濕度70%左右,年均溫8.5℃。

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環境造就了保護區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顯。海拔2 500米左右河谷為植被基帶,有部分通麥櫟和西藏箭竹等組成的常綠闊葉林帶;海拔2 500~3 500米是以林芝雲杉林為主的地帶;海拔3 500~4 100米之間分布了急尖長苞冷杉林;海拔4 100米以上是高山灌叢草甸帶,由雪層杜鵑、藏十柳等矮灌叢組成;海拔4 500~4 800米多流石灘,主要有雪蓮花屬、矮垂頭菊等;海拔5 200米以上為雪線。保護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動物的垂直分布呈現古北界與東洋界並存的現象。除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赤斑羚外,還有雲豹、熊猴、黑熊、小熊貓、小爪水獺、大靈貓、麝、岩羊、大緋胸鸚鵡、藏馬雞等。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0種,珍稀植物5種。赤斑羚是珍稀保護動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發現,其分布區域十分狹小,西藏境內赤斑羚總數不足1 500隻。因此,該保護區已成為赤斑羚的保護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