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談判

板門店談判

朝鮮停戰談判最初在北方控制的開城市郊來風莊進行,1951年10月10日移到軍事分界線的板門店。當時,這裡什麼建築也沒有,只好以一些臨時搭起的軍用帳篷作為談判會場。停戰協定簽字的前一天晚上,朝中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奇蹟般地建起了一座有朝鮮民族特色的木結構大廳。

基本信息

簡介

朝鮮停戰談判最初在北方控制的開城市郊來風莊進行,
板門店談判板門店談判
1951年10月10日移到軍事分界線的板門店。當時,這裡什麼建築也沒有,只好以一些臨時搭起的軍用帳篷作為談判會場。停戰協定簽字的前一天晚上,朝中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奇蹟般地建起了一座有朝鮮民族特色的木結構大廳。如今,這座簽字大廳連同當年談判的會場已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場所。在朝鮮停戰後的一段時間內,板門店仍作為停戰委員會開會的場所。朝鮮停戰後,朝鮮北南雙方在這個直徑大約為800米的“聯合安全區”內,建起了24座建築物。北方建築了“板門閣”、“統一閣”,南側建有“自由之家”和“和平之家”,分別作為北、南雙方聯絡機構所在地和對話場所。不少朝鮮北南雙方的會談也都曾在這裡舉行。“聯合安全區”實際上橫跨在南北軍事分界線上,而軍事停戰委員會內那張談判桌剛好坐落在這條線的正中位置。
在軍事分界線上,還建有7幢天藍色的簡易木板房,這是根據停戰協定建立的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場所。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內,一條長桌位居正中,開會時雙方代表各坐一側。房子外面,朝鮮與美國、韓國警衛人員隔一條5公分高的水泥線──軍事分界線相視而立,雙方均不得越過一步。南北軍事分界線全長241公里,共有1291個黃色的界標。向著韓國方向的上面用英文和韓文書寫;而向朝鮮一面的則用朝文和中文書寫。根據規定,軍事分界線兩邊各2000米為非軍事區,以避免雙方發生摩擦。

板門店

板門店已成為國外觀光客的旅遊點。大凡到朝鮮訪問的客人一般都被安排去板門店參觀。
韓國也把板門店作為一條旅遊路線。但是來這裡觀光的遊客不準穿牛仔褲、涼鞋、短褲或者運動服等,頭髮也必須整齊。此外,遊客也不準隨意走動。乘坐的車輛也要在外圍的波尼法斯軍營換乘聯合安全區的專車,經過兩道憲兵哨卡檢查後,方可進入板門店。板門店的另一獨特的景觀是南北兩方各自豎起的旗塔。韓國一邊的只有100米高,而朝鮮一方的旗塔則高達160米,旗的長度達30米,號稱世界第一。
在朝鮮軍事管理區一側,是一個由若干規劃整齊的小樓構成的村莊,據稱沒有真正的村民居住,常年居民只有若干負責升旗降旗的工作人員和維修房屋的工人。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
韓國一側的軍事管制區內,也有兩個村莊,其中一個是受聯合安全區管轄的大成洞(也稱自由村)。大成洞人口237人,他們世代居此。觀光者一般不允許到大成洞參觀。由於處於一個特殊的環境,大成洞的居民白天下地勞作,天黑時必須回家,並且要求在晚上11時前關好自己的門窗。只要有機會,外國領導人也會來此一游。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德國前總理科爾、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現任總統布希都曾到過板門店韓國一側。

板門店現狀

如今,這座簽字大廳連同當年談判的會場已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場所。在朝鮮停戰後的一段時間內,板門店仍作為停戰委員會開會的場所。

談判據點

朝鮮停戰後,朝鮮北南雙方在這個直徑大約為800米的“聯合安全區”內,建起了24座建築物。北方建築了“板門閣”、“統一閣”,南側建有“自由之家”和“和平之家”,分別作為北、南雙方聯絡機構所在地和對話場所。不少朝鮮北南雙方的會談也都曾在這裡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