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鳳英

束鳳英

束鳳英,女,漢族,1940年生,江蘇省宜興人。制壺藝人。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名藝人裴石民、顧景舟學藝。1987年《翻蓋柿子壺》選定在中南海紫光閣陳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束鳳英(左) 束鳳英(左)

【姓名】:束鳳英【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宜興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代表作品】:翻蓋柿子壺

人物簡介

束鳳英,高級工藝美術師。1940年生於江蘇宜興。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名藝人裴石民、顧景舟學藝。1982年作品《十二件什壺》獲輕工部陶瓷美術評比二等獎。1987年《翻蓋柿子壺》選定在中南海紫光閣陳設。現居於宜興市丁蜀鎮。

人物成就

1982年:《十二件什壺》獲輕工部陶瓷美術評比二等獎

1987年:《翻蓋柿子壺》被選定於中南海紫光閣陳設

自述

我是於1956年進蜀山生產合作社學習紫砂工藝,跟隨顧景舟大師學了二年基本功。在嚴師的要求下學得了深厚的基礎,不論光貨、花貨樣樣都學,而後跟裴石民老藝人學做花貨,如螃蟹、花果等。

1958年廠方招收學徒,我便負擔起教導學徒的技術指導工作。學徒滿師後,我又從事產品的製作,到1971年至1980年間又再次擔負起培養藝徒的工作,共帶領了三批學徒,如張毅、丁洪順、高建華、高建芳、丁亞平等,他們現在都具有較高的技藝水平。1981年由於紫砂漸受矚目,廠方便集合各方人才成立研究所,由顧老帶領一起研究紫砂工藝這項傳統藝術與製作。

而這段訓練對我而言是個重要階段。集精英共聚一堂,接受精力充沛的顧老嚴格要求和實務訓練,使我在紫砂藝術更上一層樓。1985年我生了一場病,在家休養,正當紫砂藝術起飛之際,沒能好好的創作,一直到1988年才開始專心用功,專注於創新工作。

從1995年六月退休後,雖然人已退休。但思想上還在思考,構思新的產品如「方圓如意壺」,它的造型古樸大方,別具一格,上方下圓,蓋面的如意花紋,給人以稱心如意的感覺。

由於自己的刻苦實踐,不但對師傅的技法進一步熟練和提高,同時也能不斷學習提高紫砂工藝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參考其它師傅的點滴經驗來提高自已的紫砂工藝技巧,從事紫砂藝術並以此項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為終生職忘,努力不懈。因此用自己的心血和工藝技術全心全意培養兒媳,來繼承自己均事業直至永遠。

蘇鳳英的其中一些代表作 蘇鳳英的其中一些代表作

現代宜興紫砂名人錄

宜興紫砂壺,始於明代正德年間。宜興紫砂壺是藝術品,它形制優美,顏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明清兩代,伴隨著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器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發展到現代,宜興紫砂更是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本任務就是盤點現代宜興紫砂制壺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