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曲

李路曲

李路曲,男,1959年6月出生,山東省樂陵市人,中共黨員。師從我國著名學者齊世榮教授和徐藍教授,;1999年7月評聘為教授,2004年評聘為博士生導師;2004年被評為“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點首席教授。先後訪問台灣大學、台灣中山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德國亞森大學;2005年受國家留學基金“高級研究學者項目”資助前往國立新加坡大學亞洲研究所進行研究。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Li Luqu 李路曲,男,本名李明,筆名路曲,1959年6月出生,山東省德州市人,2004年6月獲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7月評聘為教授,2004年評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1999-2007);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2008-2012);山西省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政治學科組組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2005年);山西省政治學會副會長。1998年被國家科委聘為“國家軟科學專家”,2004年被評為“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點首席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政治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山西省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任職經歷

李路曲教授 李路曲教授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1999-2007);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2008-2012);

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2012-至今)

山西省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政治學科組組長;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2005年);

山西省政治學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方向

比較政治學,東亞政治,新加坡政治

主要講授課程

比較政治制度、比較政黨制度、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學、東亞政治概論等

主要獲獎

(一)1994年12月《新加坡政治文化的形成與演變》一文獲“全國第一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二)1998年《新加坡的現代化之路:進程、模式與文化選擇》一書獲山西省教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三)1998年《新加坡治理腐敗的文化分析》一文獲太原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四)2004年《東亞模式與價值重構:比較政治分析》一書獲山西省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五)2006年《當代東亞政黨政治的發展》一書獲山西省教育廳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六)2006年博士論文《當代東亞政黨政治的轉型與民主化》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主要研究項目

(一)2000年主持“東亞與中國政治改革環境的比較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二)2004年主持“當代東亞的政治與文化轉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三)2000年主持“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幹部使用制度及機制研究”山西省軟科學重大招標項目。

(四)主持省部級項目多項。

主要著作

(一)《新加坡的現代化之路:進程、模式與文化選擇》(獨立),新華出版社1996年;

(二)《東亞模式與價值重構:比較政治分析》(獨立),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三)《東亞政黨政治的轉型與政治發展》(獨立),學林出版社2005年;

(四)中國與東亞政治改革環境的比較分析(主編),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

(五)《雲譎波詭的股市風雲》(獨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六)《比較政治學解析》(獨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

(七)《政黨政治與政治發展》(獨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

(八)《新加坡熔鑄共同價值觀:“移民國家”的立國之本》(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主要論文

李路曲教授與王賡武教授合影 李路曲教授與王賡武教授合影

1.論"亞洲式民主"  1999年6期  《戰略與管理》

2.新加坡公共行政的改革及其現代性特色  1995年1期 《政治學研究》

3.新加坡的權威主義政治與現代化  1997年1期 《政治學研究》

4.論東亞國家的政治轉型及其特色  1999年1期 《政治學研究》

5.日美兩國行政運作的政治環境與行政文化的比較分析

2002年1期  《政治學研究》

6.試析東亞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腐敗與政治變革 2004年1期  《政治學研究》

7.東亞各國主要政黨意識形態的發展階段及其兼容性特徵 2005年1期 《政治學研究》

8.當代東亞政黨體制的轉型:範式、原因及歷史任務

2005年1期 《清華大學學報》

9.東亞文化與民主的構建  2002年5期 《國際問題研究》

10.政府與市場:東亞的個案分析 2000年7期 《中國行政管理》

11.已開發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發展新趨勢  1998年5期  《中國行政管理》

12.當代東亞政黨體制轉型原因的比較分析 2004年6期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13.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是如何聯繫民眾的 2005年2期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14.關於民主鞏固的兩個問題 2005年6期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15.泰國多黨政治的發展與民主的進程 2005年4期 《社會主義研究》

16.論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對民主社會主義的民族主義改造

1997年4期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17.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參與

1998年4期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問題》

18.新加坡的政治價值觀及其社會功效  1997年3期  《現代國際關係》

19.現代化與腐敗的增殖 1993年6期 《社會科學研究》

20.新加坡政治文化的形成與演變  1991年3期  《東南亞研究》

21.論新加坡的政治發展 1992年3-4期 《東南亞研究》

22.關於東亞"民主的危機"的思考  2004年1期  《東南亞研究》

23.文化、政治、腐敗--關於亨廷頓論新加坡治理腐敗的質疑

2005年1期 《東南亞研究》

24.當代台灣政黨政治的腐敗與政治轉型 2005年11期 《東南亞研究》

25.新加坡社會發展中的政治穩定機制 1993年2期 《亞太研究》

26.新加坡政府的經濟發展觀 1993年4期 《亞太研究》

27.新加坡治理腐敗的文化分析 1995年3期 《當代亞太》

28.試析新加坡政治的特色 1996年6期 《當代亞太》

29.亞洲"四小龍"利益集團參政的特點 1998年3期 《當代亞太》

30.東亞社會政治關係及其對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 1999年3期 《當代亞太》

31.日美文官政治比較 2000年2期 《當代亞太》

32.東亞的中產階級、市民社會與政治轉型 2000年11期 《當代亞太》

33.東亞政治轉型的路徑分析  2002年1期 《當代亞太》

34."亞洲式民主"述評  2002年7期 《當代亞太》

35.印尼多黨體制面臨的挑戰   2003年9期 《當代亞太》

36.關於新加坡社會經濟性質的爭論 1995年8月2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

37.愛國主義內涵的變遷 1998年8月11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

38.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中的矛盾與制約 1998年3期 《經濟問題》

39.東亞各國政府干預經濟的得失、特色及改革取向 1999年4期 《經濟問題》

40.東亞的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及其改革困境 2000年11期 《經濟問題》

41.世界多極化趨勢與現在單極世界的衝突 1998年3期 《學術論叢》

42.國際政治的經濟化與國際經濟的政治化:雙刃劍的雙重效應

1999年2期 《學術論叢》

43.當代中國的法制建設與文化選擇問題 2000年1期 《學術論叢》

44.當代中國的制度建設與文化選擇  2000年11期 《學術論叢》

45.東亞的腐敗與政治轉型 2001年1期 《東北亞研究》

46.美日兩國行政改革的走向    2001年2期 《行政論壇》

47.台灣政治轉型原因的制度分析 2004年3期 《台灣研究》

48.新加坡的國有企業為何能贏利 1995年4期 《開放導報》

49.新加坡企業家階層的崛起 1995年5期 《開放導報》

50.菲律賓多黨政治面臨的挑戰與民主的發展  2004年1期  《國際政治研究》

51.移民對東亞的社會和文化變遷及民主化的影響 2002年1期 《外國問題研究》

52.文化與民主:"亞洲式民主"的再探討  2001年2期 《貴州師大學報》

53.美英行政文化的比較分析  2002年2期  《貴州師大學報》

54.關於新加坡政黨體制的幾個問題  2004年1期 《河南師大學報》

55.現代化進程中意識形態的交融與整合 2004年4期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56.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國家合作主義 1998年2期 《山西大學學報》

57.全球化時代的移民對東亞的影響 2002年5期 《山西大學學報》

58.論新加坡法制社會建立的途徑和原因 2004年6期 《山西大學學報》

59.東亞政黨意識形態的發展階段及其兼容性特徵 2005年5期 《山大學報》

60.略論當代中國企業文化中的群體精神 1992年4期 《晉陽學刊》

61.轉型社會中的腐敗與反腐敗 1995年3期 《晉陽學刊》

62.東西方經濟倫理的比較分析 1996年5期 《晉陽學刊》

63.新加坡"共同價值觀"評析 1997年4期 《晉陽學刊》

64.關於新加坡政黨體制的幾個問題《河南師大學報》2004年1期(獨立)

65.新加坡發展模式探析《河南師大學報》2007年6期(獨立)

66.現代化進程中意識形態的交融與整合《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4期(獨立)

67.當代西方政黨的形態和類型評析《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4期(獨立)

68.開發中國家的政黨在民主鞏固中的作用《中共長春市委黨校黨報》2006年3期(獨立)

69.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國家合作主義《山西大學學報》1998年2期(獨立)

70.全球化時代的移民對東亞的影響《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5期(獨立)

71.論新加坡法制社會建立的途徑和原因《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6期(第一)72.東亞政黨意識形態的發展階段及其兼容性特徵《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5期(獨立)

73.政治推銷對歐洲政黨黨內民主的影響《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3期

74.略論當代中國企業文化中的群體精神《晉陽學刊》 1992年4期(獨立)

75.轉型社會中的腐敗與反腐敗 《晉陽學刊》 1995年3期(獨立)

76.東西方經濟倫理的比較分析 《晉陽學刊》 1996年5期(獨立)

77.新加坡“共同價值觀”評析 《晉陽學刊》 1997年4期(獨立)

78.市場經濟的全面推進及其難以填平的鴻溝《晉陽學刊》1998年3期(獨立)79.東亞的文化選擇與制度建設 《晉陽學刊》 2000年4期(獨立)

80.論新加坡政府的儒學社會化政策 《晉陽學刊》 2002年3期(第一)

81.關於民主化、制度化與發展水平關係的思考《晉陽學刊》2008年1期(獨立)

82.程仁乾教授與盧森堡研究 《山西日報海外版》1989年9月28日

83.比較歐美與東亞政黨在民主化過程中的作用 《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3期

84.新加坡與中國政治發展模式比較 《理論探索》2008年4期(獨立)

85. 現代化與腐敗的增殖 《社會科學研究》1993年6期(獨立)

86.關於政黨分類的一些思考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4期(獨立)

87.群體精神是不是中國企業文化的靈魂?《社會科學報》1990年9月20日(獨立)

88.家庭中的文化差異 《中國社會報》 1990年12月7日(獨立)

89.新加坡法律嚴明 執法嚴厲 《光明日報》 1993年9月9日(獨立)

90.借鑑新加坡經驗完善我國的社會管理《山西公路報》1993年11月20日(獨立)

91.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公眾服務意識 《學習時報》2005年9月19日(獨立)

92.國民黨在新加坡的興衰   《史志研究》 2000年3期(獨立)

93.新加坡佛教的傳揚與社會功效 《五台山研究》 1996年4期(獨立)

94.新加坡市場經濟結構的主要特徵 《今日太原》 1996年4期(獨立)

95.新加坡的工業化進程和發展戰略 《今日太原》 1997年2期(獨立)

96.新加坡的文官制度 《國際展望》 1992年9期

97.論古代中國的地獄繪畫作品 (譯文) 《雲中大學學報》1990年2期(獨立)

98.美國的“新思維” (譯文) 《信息波》 1990年1期(獨立)

99.關於美國南部奴隸制的一種新說(譯文)《信息波》 1990年4期(獨立)

100.政治發展的核心問題 (譯文) 《信息波》 1991年3期(獨立)

101.新加坡社會運動的特色 《信息波》 1992年1-2期(獨立)

102.新加坡政治體制的特色 《政治與行政》 1993年1期(獨立)

103.新加坡國有企業管理體制舉要 《經濟時刊》 1995年7期(獨立)

104.西方宗教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 《當代宗教研究》1997年3期(獨立)

105.國外腐敗定義評述

106.《社會科學動態》1992年8-9期(獨立)

107.東亞企業精神新論 《社會科學情報資料》1990年6期(獨立)

108.新加坡經濟的性質和企業政策《社會科學情報資料》1993年4期(獨立)

109.新加坡公共行政的現代性特徵《社會科學情報資料》1995年5期(獨立)

110.新加坡經濟起飛的教育與人才背景》社會科學情報資料》1996年5期(獨立)

111.新加坡華人社會:西化與儒化的歷史角逐《中外政治文化論叢》集刊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獨立)

112.正確處理改革開放與政治穩定的關係《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在山西的實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獨立)

113.新加坡治理腐敗的政治文化基礎《理論探索》 2006年1期(獨立)

114.新加坡基層組織與管理經驗 《理論探索》 2005年2期(獨立)

115.礦工文化淺論 《山西煤炭報》 1993年12月6日(獨立)

116.石圪節企業文化初探 《山西煤炭報》 1990年11月3日(獨立)

117.新加坡的精英主義與高薪養廉《深圳大學學報》2009年1期

118.泰國多黨政治的發展與民主的進程《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4期(獨立)

119.新加坡政治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4期(獨立)

120.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參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問題》1998年4期(獨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