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義

李經義(1859-1925年),字慮生,號仲仙。李鴻章弟李鶴章之子,1879年(光緒五年)優貢生,先後歷任四川永寧道、湖南鹽糧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職。

該詞條名應為“李經羲(xi)
(1859—1925)
李經羲(1859-1925年),字慮生,號仲仙。李鴻章弟李鶴章之子,1879年(光緒五年)優貢生,先後歷任四川永寧道、湖南鹽糧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職.1901年起任廣西巡撫、雲南巡撫、貴州巡撫。1909年升任雲貴總督。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避居上海。1910年10月,大多數清朝督撫聯名奏請清廷立即組織責任內閣,儘快召開國會,他們的這一舉動,顯然是對當時正在發起第三次國會請願運動的立憲派的支持,在這次督撫聯合行動中,雲貴總督李經羲起了倡導和組織作用,應引起人們的重視。1912年,被選為在滬成立的中華進步黨副主裁。次年,宋教仁被刺後,與岑春煊等從上海致電袁世凱等,要求嚴查。歷任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1913年先後出任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1914年,為審計院院長。次年,袁世凱稱帝後,同徐世昌、趙爾巽、張謇被封為"嵩山四友"。1917年5月起曾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三個月,張勛復辟失敗後被免職。退職後,移居上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