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

唐文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的第十四代皇帝,生於公元809年,卒於公元840年,於公元827~840年在位,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後抑鬱而死。

人物資料

唐文宗唐文宗

姓名:唐文宗

初名:涵

出生: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日

屬相:牛

卒年:開成五年(840年)

享年:33(一說32)歲

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

廟號:文宗

陵寢:章陵

父親:穆宗李恆

母親:貞獻皇后蕭氏

皇后:無

子女:2子,4女

繼位人:弟弟武宗李炎

個人之最

最得意:以次子即位

最失意:受制於宦官

最不幸:受制於宦官

最痛心:受制於宦官

最擅長:讀書

人物生平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漢族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本名李涵。長慶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寶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6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在位期間,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動頻繁,政權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後起用李訓、鄭注等人,意欲剷除宦官。

大和九年(835年),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事後,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慨嘆自己受制於家奴,境遇不如漢獻帝。

在位間,去奢從儉,勤於政務,期成明君;但既受制於宦官,又受制於朋黨,,又再受制於藩鎮。開成五年(840年)抑鬱病死,死後諡號為元聖昭獻孝皇帝。

相關事件

劉克明蘇佐明殺害敬宗後,假冒敬宗旨意選立了憲宗的另一個兒子絳王李悟“權勾當軍國事”。這樣做本來也是多年來宦官擁立的慣用伎倆,大臣也都見怪不怪了。劉克明等還不以此為滿足,又商議著剝奪其他宦官手中的權力,這樣就惹惱了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以及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唐末任左右樞密使和左右神策軍中尉的四位大宦官被稱為“四貴”,他們是宦官中的實力派。王守澄等密謀商定,動用了所掌握的禁軍力量將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宮中,此舉還得到了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員的支持。神策軍中尉派出的精銳禁軍將劉克明與蘇佐明一夥全部誅殺,絳王李悟也死於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文宗,即位後改名為李昂。

由於沒有先帝的遺囑,文宗應當以什麼方式登基即位,王守澄搞不明白。他聽從了翰林學士韋處厚的主張:先以江王的名義宣告平定了宮廷的叛亂(這是為了說明江王有功於國家),然後百官再三上表勸他登基(這是為了說明江王有群臣的擁戴),再以太皇太后的名義頒布冊文,下令指定他為繼承人(這是為了說明江王即位具有合法性),然後舉行冊立新君的大典。

文宗於寶曆二年十二月十日在紫宸殿外素服與百官相見,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即位,十三日正式“成服”,也就是扮上了皇帝的行頭,次日親政。十五日文宗將自己的生母蕭氏上尊號曰皇太后(穆宗貞獻皇后)。文宗即位後一直有崇樹外戚的打算,但是他的生母蕭氏是閩人,來京以後父母早亡,家裡只有一個弟弟,已失去了聯繫。文宗後來令福建官員尋訪,一連有三個人自稱是文宗的舅舅,其中有人還得到了優厚的待遇,但是最終都是假冒,真的國舅竟無從找到。據說元和、長慶時,兩京百姓在大街巷裡見面打招呼,多說“合是阿舅”,文宗找國舅的事正好與“合是阿舅”的說法相應驗。

文宗生母蕭氏被立為皇太后以後,居住在大內,穆宗的母親也就是文宗祖母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居興慶宮,敬宗的母親王氏寶曆皇太后居義安殿,號“三宮太后”。文宗對她們是每五日一問安,逢年過節都會親自往各宮謁見。對於祖母太皇太后郭氏,因為有擁立之功,更是禮數有加,文宗經常從城內復道中前往南內興慶宮,群臣及內外命婦也到宮門問候起居。開始,有司獻四時新鮮瓜果給三宮時稱“賜”,文宗認為言賜不妥,就拿起筆將“賜”改為了“奉”。太和五年,在宰相的建議下,為了把太皇太后郭氏與寶曆皇太后稱號有所區別,將居義安殿的寶曆太后以宮為稱,改稱為“義安太后”。開成年間的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文宗率同諸王、公主等在鹹泰殿上燈,亮如白晝,迎來三宮太后,為她們奉觴進壽,一如家人之禮。

文宗在位期間的行為舉止,與敬宗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勤勉聽政

文宗與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單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時間都很長。舉凡軍國大事,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他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儘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文宗還比較重視發揮諫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鑄造“諫院之印”,改變了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狀況。

生活節儉

文宗不僅倡導節儉,革除奢靡之風,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宮女、太常音聲人,各地額外的進獻和上供的奇珍異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鷂鷹玩物和遊獵之事也都停廢。他自己的飲食從不鋪張,特別是遇到各地發生災荒的時候,他更是主動地減膳。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這一天被立為“慶成節”,文宗也不允許宰殺豬牛,只許食用瓜果蔬菜,他還特別詔令京兆尹暫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請百官和在宮中為他祝壽。文宗嚴禁臣下衣著豪華,有位駙馬戴了很貴重的頭巾,他提出批評。有位公主在參加宴會時穿的衣裙超過了規定,他就下令扣除駙馬兩個月的俸錢以示懲戒。有一個官員穿著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見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區生產的一種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較之綾羅綢緞自然略遜一籌,文宗見他衣衫就認定此人是個忠正廉潔的臣子。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紛紛效仿,致使桂管布的價格上漲很快。文宗穿著樸素,有一次他對臣下說:“我身上的衣服已洗了三次了。”眾人都讚譽皇上節儉的美德,只有翰林學士兼侍書的柳公權認為,皇上君臨天下應該選賢任能,使天下太平,皇上穿洗過的衣服,只是生活細節而已。不過,能夠注意節儉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史書上也稱讚他“恭儉儒雅,出於自然”。

喜歡讀書

文宗不喜歡音樂、歌舞和遊樂,不近女色,自己在聽朝理政的閒暇,十分注意讀書。文宗曾對身邊的人說:“若不能甲夜(初更)親自處理政事,乙夜(二更)觀覽圖書,怎么能夠做人間君主呢?”所以,他每當退朝處理完政事以後,就手不釋卷。

文宗博覽群書,見識很是淵博。他經常就經書詩賦中的名物詢問大臣,結果宰相經常被他問住,回答不上來。有時候,他不僅讀古典,也很了解當代人的詩文。有一次,他在內殿賞花,就問身邊的人:“現在京城傳唱牡丹詩,誰寫的最佳?”前朝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師”是很有名的,侍臣告訴他中書舍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句極佳,文宗聽了很是讚嘆。文宗平時尤喜讀史書,對於歷史上的名君賢臣羨慕不已。他因為喜歡讀《貞觀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詔尋訪到魏徵的後人五世孫魏,並把魏謩任命為右拾遺,也是屬於可以對皇帝進諫的言官。文宗也很喜歡把他認為有學問的大臣召到宮中講談經義,評論文章。像當時的翰林學士柳公權就常常被他召來,一談就是很長時間,有時候在夜裡閒聊不自覺中蠟燭都燃盡了。他和柳公權留下過“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聯句。

自德宗以來,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制度,宦官勢力的膨脹有了充足的理由,已經無法簡單根除。由於文宗是宦官擁立,所以宦官的權勢更是不斷擴大。

太和二年(828)三月,文宗下詔制舉,以賢良方正與直言極諫問策取士。進士出身的幽州昌平(今北京)劉蕡對策,直陳宦官專權。認為天下傾覆、海內大亂、國家政治危機都是由於宦官的專權所導致的。他還論述了藩鎮擅兵、奸臣當道的危害,在當時引起了極大震動。由於文宗剛剛即位,羽翼未豐,他任用了其他的對策者,惟獨沒敢用劉蕡。隨著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也開始著手解決專權的宦官。

太和四年(830),文宗任用宋申錫為宰相,要他秘密剷除宦官勢力,但因時機不成熟,計謀破產。後來,文宗又重用鄭注、李訓開始翦除宦官。鄭注本姓魚,因為冒姓鄭,人稱“魚鄭”,以精通醫術得以進用。李訓原名李仲言,出身名門,以精通《周易》得以進用。鄭、李二人都善於揣度人心,思路敏捷,口才極佳,文宗把二人視為“奇才”。鄭注幾番死裡逃生都得益他的擅辯,他本來是因大宦官王守澄推薦得到重用的,太和九年(835)時他建議文宗剝奪了王守澄的實權並將他毒死。同時,李訓建議文宗將擔任山南東道監軍的陳弘志召回京城,宮中一直認為是此人當年殺死了憲宗,文宗便派人將其杖死於回京途中。文宗在翦除宦官的行動中,引發了一場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

本來,鄭注和李訓計畫在下葬王守澄的時候,要求所有宦官都為王守澄送殯,然後以所率親兵懷藏利斧將其全部砍殺。但李訓求功心切,決定搶先下手。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提前在宮中部署了兵力,等文宗上朝後,假稱大明宮左金吾大廳之後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甘露是預示天下昇平的祥瑞),誘使神策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今本《舊唐書》偶有誤為“魚志弘”處)等前往,想一舉誅殺宦官。沒想到,被仇士良看出破綻,他們立即返回大殿,挾持著文宗直往內宮奪路而逃。緩過神來之後,立即派兵關閉宮門,對宰相和朝廷官員下了殺手。李訓喬裝出宮,一路上假裝瘋癲逃到終南山的寺院中。後被地方官抓獲,他擔心押送到宦官手中會遭羞辱和酷刑,在到達京師附近時,便對押送的人說:“現在禁軍到處抓我,是因為能夠得到重賞。等他們見到我,肯定會將我從你們手裡搶去領功,不如你們把我殺了,拿著我的首級去領賞更直接了當。”結果,李訓被殺。鄭注和全家老幼被仇士良派人誅殺,與事變有關無關的朝廷官員也有上千人被殺。這次事變後,宦官更加盛氣凌人,對待皇帝也很不禮貌,常常出言不遜,文宗羞懼難當,從此也不再做聲。據說,只是在獨居無人的時候,文宗才會自言自語:“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隔。”文宗留下了一首“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的詩,正是這一淒涼無奈神情的寫照。

開成四年(839),文宗在一次延英殿召對的間隙,退坐思政殿,悄悄地問當直學士周墀:“在你看來,朕是什麼樣的君主?”周墀再拜:“此事不是臣所能夠有資格評價的。不過天下都說陛下是堯舜一樣的君主。”文宗苦笑道:“朕的意思是,如果與周赧王、漢獻帝相比如何?”周墀惶駭跪奏:“陛下之德,周成、康二王和漢文、景二帝也難與相比,怎么要自比那二位君主呢?”文宗道:“周赧王、漢獻帝不過是受制強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為遠遠比不上他們。”說罷,不免又一陣傷感。宦官對待皇帝尚且如此,宰相更是不在話下。天下大事從此都由宦官的北司決策,南衙宰相機構只是“行文書”而已。

歷史上對文宗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評價: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就是說,文宗雖然能夠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國的才幹,最終也不能消除禍患。

似乎上天也不眷顧文宗,到開成(836~840)中,各地水旱蝗災不斷,彗星頻頻現於天際,百姓的房屋倒塌,田苗顆粒無收,文宗發出了存撫百姓實施賑濟的詔書,但至於能夠取得多少賑荒的實效,他已經顧不上了。開成三年(838)正月初五,京城內發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襲擊的嚴重事件。李石中了一劍,卻是刺斷了馬尾,還中了一箭,人傷得並不重。但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第二天常參官入朝者僅有9人而已。開成四年六月,久旱無雨,派往各處祈雨的使者卻沒有帶來多少值得鼓舞的訊息。文宗一度對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這樣不下雨,他就將退居南內興慶宮,另選賢明之主,不再做這個皇帝了。十二月,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發生了大火,文宗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開成五年(840)的新年,文宗沒有接受群臣的朝賀,正月初四,文宗在大明宮的太和殿走完了他32歲的一生。

年表

公元809年,唐穆宗的第二個兒子李昂出生,原名李涵。

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為帝,是為唐文宗。

公元828年,橫海留後李同捷叛亂。

公元831年,盧龍節度使發動兵變。

公元835年,朝廷大臣與宦官鬥爭白熱化,發生“甘露之變”,宦官集團掌握朝政大權。

公元840年,李昂在宦官擅權的陰影中,抑鬱而死。

作品

《宮中題》

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后妃子女

妃嬪

王德妃

楊賢妃

莊恪太子李永,母王德妃

蔣王李宗儉

興唐公主,母不詳。

西平公主,母不詳。

光化公主,母不詳,薨廣明時。

郎寧公主,母不詳,薨鹹通時。

章陵

李昂是穆宗李恆的次子,敬宗李湛的異母弟。繼敬宗為唐代第十五任皇帝,827年至840年在位。唐憲宗元和四年十月十日(809年11月20日),貞獻皇后蕭氏生其於長安東內。穆宗長慶元年(821)封江王。寶曆二年十二月八日(827年1月9日),敬宗遇害,宦官劉克明、蘇佐明等偽造敬宗遺詔,脅迫絳王李悟(憲宗李純第六子)入宮為帝。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等率禁軍入宮殺死絳王,擁立18歲的江王李涵即位,改名李昂,年號“大和”。(《舊唐書·文宗本紀上》卷17上)

章陵位於陝西渭南市富平縣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鄉與齊村鄉交界處的天乳山之陽。天乳山又名西嶺山,海拔783米,孤聳而立於台塬上。章陵即修建於天乳山之陽,陵園封內22.5公里,下宮去陵1.5公里。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陵“因山為陵”,玄宮鑿於天乳山南麓。陵園平面近方形,東西約1350米,南北約1300米。陵園內城四面各闢一門,四隅建角闕。南門外設神道,長約500米,其南筑乳台一對。現殘存城垣東南、西南和東北角闕基址。其中東南至西南角闕遺址相距約840米,東北至東南角闕遺址相距約830米。陵園面積約65萬平方米。四門之外原置石獅、石馬、石人、華表等石刻,其形制與豐陵相同。現殘存石獅1隻(東門),殘高0.95米;拄劍石人1件,殘高1.75米,胸厚0.55米;華表1通,徑1.01米,棱面寬度不等,殘高2.60米;蕃酋像2件,殘高0.64-0.80米,肩寬0.63米,其基座每邊皆0.62米,高0.14米。其餘石刻在文革中被毀。

史籍記載

新唐書本紀第八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諱昂,穆宗第二子也。母曰貞獻皇太后蕭氏。始封江王。

寶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劉克明等矯詔以絳王悟句當軍國事。壬寅,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神策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奉江王而立之,率神策六軍、飛龍兵誅克明,殺絳王。乙巳,江王即皇帝位於宣政殿。戊申,始聽政。尊母為皇太后。庚戌,兵部侍郎、翰林學士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出宮人三千,省教坊樂工、翰林伎術冗員千二百七十人,縱五坊鷹犬,停貢纂組雕鏤、金筐寶飾床榻。

大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免京兆今歲夏稅半。賜九廟陪位者子孫二階,立功將士階、爵,始封諸王后予一子出身。五月戊辰,罷宰臣奏事監搜。丙子,橫海軍節度使烏重胤討李同捷。六月癸巳,淮南節度副大使王播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卯,以旱降京畿死罪以下。七月癸酉,葬睿武昭愍孝皇帝於莊陵。十一月庚辰,橫海軍節度使李寰討李同捷。十二月庚戌,王智興為滄州行營招撫使。

二年正月壬申,地震。六月乙卯,晉王普薨。己巳,大風拔木。乙亥,峰州刺史王升朝反,伏誅。是夏,河溢,壞隸州城;越州海溢。七月辛丑,魏博節度使史憲誠及同捷戰於平原,敗之。甲辰,有彗星出於右攝提。八月己巳,王廷湊反。壬申,義武軍節度使柳公濟及廷湊戰於新樂,敗之。己卯,劉從諫又敗之於臨城。辛巳,史憲誠及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癸未,劉從諫及王廷湊戰於昭慶,敗之。九月癸卯,柳公濟又敗之於博野。丁未,岳王緄薨。庚戌,安南軍亂,逐其都護韓約。十月庚申,史憲誠及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丁卯,洋王忻薨。癸酉,竇易直罷。戊寅,史憲誠及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壬午,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載義又敗之於長蘆。十一月壬辰,給復隸州一年,稟戰士創廢者終身。甲辰,昭德寺火。十二月乙丑,魏博行營兵馬使丌志沼反。壬申,韋處厚薨。戊寅,兵部侍郎、翰林學士路隋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年正月丁亥,宣武、河陽兵討丌志沼。庚子,地沼奔於鎮州。三月乙酉,罷教坊日直樂工。乙巳,以太原兵馬使傅毅為義武軍節度使,義武軍不受命,都知兵馬使張璠自稱節度使。戊申,以璠為義武軍節度使。四月戊辰,滄景節度使李祐克德州,李同捷降。乙亥,滄德宣慰使柏耆以同捷歸於京師,殺之於將陵。五月辛卯,給復滄、景、德、隸四州一年。六月甲戌,魏博軍亂,殺其節度使史憲誠,都知兵馬使何進滔自稱留後。八月辛亥,以相、衛、澶三州隸相衛節度使,進滔不受命。辛酉,以旱免京畿九縣今歲租。壬申,赦王廷湊。甲戌,吏部侍郎李宗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癸丑,仗內火。十一月壬辰,朝獻於太清宮。癸巳,朝享於太廟。甲午,有事於南郊。大赦。詔毋獻難成非常之物,焚絲布撩陵機杼。是月,雲南蠻陷巂、邛二州。十二月丁未,鄂岳、襄鄧、忠武軍伐雲南蠻。庚戌,雲南蠻寇成都,右領軍衛大將軍董重質為左右神策及諸道行營西川都知兵馬使以伐之。己未,雲南蠻寇梓州。壬戌,寇蜀州。

四年正月戊子,封子永為魯王。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午,王播薨。二月乙卯,興元軍亂,殺其節度使李絳。三月癸卯,禁京畿弋獵。四月丁未,奚寇邊,李載義敗之。六月丁未,裴度平章軍國重事。是夏,舒州江溢。七月癸未,尚書右丞宋申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壬午,裴度罷。
五年正月庚申,幽州盧龍軍亂,逐其節度使李載義,殺莫州刺史張慶初,兵馬使楊志誠自稱留後。三月庚子,貶宋申錫為太子右庶子。癸卯,降封漳王湊為巢縣公。六月甲午,梓州玄武江溢。

六年正月壬子,降死罪以下。二月,蘇州地震,生白毛。五月庚申,給民疫死者棺,十歲以下不能自存者二月糧。七月戊申,原王逵薨。十一月甲子,立魯王永為皇太子。十二月乙丑,牛僧孺罷。己巳,珍王諴薨。

七年正月壬辰,罷吳、蜀冬貢茶。二月丙戌,兵部尚書李德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月辛卯,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楊志誠執春衣使邊奉鸞、送奚契丹使尹士恭。辛丑,和王綺薨。六月甲戌,地震。乙亥,李宗閔罷。七月壬寅,尚書右僕射、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乙卯,以旱避正殿,減膳,徹樂,出宮女千人,縱五坊鷹犬。八月庚寅,降死罪以下。賜文武及州府長官子為父後者勛兩轉。十二月庚子,不豫。

八年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庚寅,以疾愈,降死罪以下。四月丙戌,詔笞罪毋鞭背。五月己巳,飛龍、神駒中廄火。六月丙戌,莒王紓薨。七月辛酉,震定陵寢宮。癸亥,鄆王經薨。九月辛亥,有彗星出於太微。十月辛巳,幽州盧龍軍大將史元忠逐其節度使楊志誠,自稱權句當節度兵馬。庚寅,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宗閔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午,李德裕罷。十一月癸丑,成德軍節度使王廷湊卒,其子元逵自稱權句當節度事。丙子,莫州軍亂,逐其刺史張惟泛。十二月己卯,降京畿死罪以下。

九年正月癸亥,巢縣公湊薨。三月辛亥,冀王絿薨。乙卯,京師地震。四月丙申,路隋罷。戊戌,浙江東道觀察使賈餗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丑,大風拔木,落含元殿鴟尾,壞門觀。五月辛未,王涯為司空。六月壬寅,貶李宗閔為明州刺史。七月辛亥,御史大夫李固言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癸亥,殺陳弘志。丁卯,李固言罷。己巳,御史中丞舒元輿為刑部侍郎,翰林學士、兵部郎中李訓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辛巳,殺觀軍容使王守澄。十一月乙巳,殺武寧軍監軍使王守涓。壬戌,李訓及河東節度使王璠、邠寧節度使郭行餘、御史中丞李孝本、京兆少尹羅立言謀誅中官,不克,訓奔於鳳翔。甲子,尚書右僕射鄭覃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丑,權知戶部侍郎李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殺王涯、賈餗、舒元輿、李孝本、羅立言、王璠、郭行餘、鳳翔少尹魏逢。戊辰,晝晦。鳳翔監軍使張仲清殺其節度使鄭注。己巳,仇士良殺右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十二月壬申,殺左金吾衛將軍李貞素、翰林學士顧師邕。丁亥,降京師死罪以下。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大赦,改元。免太和五年以前逋負、京畿今歲稅,賜文武官階、爵。二月乙亥,停獻鷙鳥、畋犬。三月,京師地震。四月辛卯,淄王協。薨甲午,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固言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月,滹沱溢。乙亥,雨土。十二月己未,漵王縱薨。

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出於東方。己未,均王緯薨。三月丙寅,以彗見減膳。壬申,素服避正殿,徹樂。降死罪,流以下原之。縱五坊鷹隼,禁京畿采捕。四月戊戌,工部侍郎陳夷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卯,以旱避正殿。六月丙午,河陽軍亂,逐其節度使李泳。己未,綿州獠反。七月癸亥,党項羌寇振武。八月庚戌,封兄子休復為梁王,執中襄王,言揚杞王,成美陳王。癸丑,封子宗儉為蔣王。十月戊申,李固言罷。十一月乙丑,京師地震。丁丑,有星隕於興元。

三年正月甲子,盜傷李石。戊申,大風拔木。諸道鹽鐵轉運使、戶部尚書楊嗣復,戶部侍郎李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子,李石罷。夏,漢水溢。八月己亥,嘉王運薨。十月乙酉,義武軍節度使張璠卒,其子元益自稱留後。庚子,皇太子薨。乙巳,有彗星出於軫。十一月壬戌,降死罪以下。

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出於羽林。閏月丙午,出於捲舌。五月丙申,鄭覃、陳夷行罷。七月甲辰,太常卿崔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八月辛亥,鄜王憬薨。十月丙寅,立陳王成美為皇太子。甲戌,地震。十一月己亥,降京畿死罪以下。十二月乙卯,乾陵寢宮火。

五年正月戊寅,不豫。己卯,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魚弘志、仇士良立潁王瀍為皇太弟,權句當軍國事,廢皇太子成美為陳王。庚辰,仇士良殺仙韶院副使尉遲璋。辛巳,皇帝崩於太和殿,年三十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