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食魚鳥

李氏食魚鳥

李氏食魚鳥(Piscivoravis lii gen. et sp. nov.),是中國科學院周爽等人發現並命名的一種古生物,其化石發現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李氏食魚鳥胃部保存了魚類的骨骼化石,表明李氏食魚鳥是魚食性的鳥類。

基本信息

簡介

李氏食魚鳥李氏食魚鳥

李氏食魚鳥(Piscivoravisliigen.etsp.nov.),是鳥綱(Aves)、今鳥型類(Ornithuromorpha)一個新屬新種,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爽、周忠和和JingmaiO’Connor等在2013年8月公布命名。

李氏食魚鳥的屬名Piscivoravis來自拉丁文,意思是“食魚類的鳥類”,指的是李氏食魚鳥以魚類為食物。李氏食魚鳥的種名lii,則獻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李玉同(MrLiYutong),李玉同耐心地修理了許多重要的鳥類和帶有羽毛的恐龍的化石。

化石標本

李氏食魚鳥的正型標本產於中國東北部遼寧省西部的葫蘆島市建昌縣黑山科鄉小台子村(villageXiaotaizi)下白堊統阿普第階(AptianStage)的熱河群(JeholGroup)九佛堂組(JiufotangFormation)地層,這套地層形成於距今大約一千兩千萬年前的早白堊世阿普第期(AptianAge)。

李氏食魚鳥的正型標本為一具接近完整的亞成體個體骨骼化石,沒有保存頭骨,但是保存了胃部的食物和羽毛,編號為IVPPV17078,目前(2013年)保存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形態特徵

李氏食魚鳥的標本保存了幾個獨特的解剖學特徵,以前未在早白堊世的今鳥型類化石中發現,比如粗壯的叉骨(furcula)具有一個發達的錐形突起,寬闊的胸骨(sternum)、沒有前後伸長,大型和強烈彎曲的指骨爪(manualunguals)。

系統發育學分析表明,李氏食魚鳥比匙吻古喙鳥(Archaeorhynchusspathula)更加衍化,但是和小齒建昌鳥(Jianchangornismicrodonta)、神翼鳥(Patagopteryxdeferrariisi),以及包括所有的更加衍化的今鳥型類分支組成基幹的多分支。

李氏食魚鳥保存完好的翼部和尾部的羽毛提供了早白堊世的今鳥型類的羽毛的多樣性和演化的新的信息。

李氏食魚鳥胃部保存了魚類的骨骼化石,表明李氏食魚鳥是魚食性的鳥類。李氏食魚鳥能夠通過消化道的雙向移動食物,雖然在一些現存的鳥類有報導,但是鳥類化石此前只在馬氏燕鳥(Yanornismartini)有直接的證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