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J.von

德國化學家。1803年 5月12日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1873年 4月18日卒於慕尼黑。1822年在埃朗根大學獲博士學位;1826年為吉森大學教授;1830年當選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852年任慕尼黑大學化學教授。1860年任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長。他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特別是化學在農業上的套用有重要貢獻。1823年發現同分異構現象。1839年提出發酵和腐爛的化學理論。1840年發表《化學在農業及生理學上的套用》一書,明確提出植物的礦質營養學說和歸還學說,認為只有礦物質才是綠色植物唯一的養料,有機質只有當其分解釋放出礦物質時才對植物具有營養作用,他還認為,作物從土壤中吸走的礦質養分必須以肥料形式如數歸還土壤,否則土壤將日益貧瘠,從而否定了當時盛行的植物腐殖質營養學說,引起農業理論的一場革命,並促進了化學肥料工業的迅速發展

李比希,J.von

正文

德國化學家。1803年 5月12日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1873年 4月18日卒於慕尼黑。1822年在埃朗根大學獲博士學位;1826年為吉森大學教授;1830年當選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852年任慕尼黑大學化學教授。1860年任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長。他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特別是化學在農業上的套用有重要貢獻。1823年發現同分異構現象。1839年提出發酵和腐爛的化學理論。1840年發表《化學在農業及生理學上的套用》一書,明確提出植物的礦質營養學說和歸還學說,認為只有礦物質才是綠色植物唯一的養料,有機質只有當其分解釋放出礦物質時才對植物具有營養作用,他還認為,作物土壤中吸走的礦質養分必須以肥料形式如數歸還土壤,否則土壤將日益貧瘠,從而否定了當時盛行的植物腐殖質營養學說,引起農業理論的一場革命,並促進了化學肥料工業的迅速發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