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A.W.von

霍夫曼,A.W.von

霍夫曼,A.W.von德國有機化學家。1818年4月8日生於吉森,1892年5月2日卒於柏林。1836年入吉森大學學習法律,後受到化學家J.von李比希的影響,改學化學,1841年獲博士學位,即留校任李比希的助手。1845年任倫敦皇家化學學院首任院長和化學教授。1865年回國,任柏林大學教授。185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68年創建德國化學會並任會長多年。

霍夫曼,A.W.von

正文

霍夫曼,A.W.von德國有機化學家。1818年4月8日生於吉森,1892年5月2日卒於柏林。1836年入吉森大學學習法律,後受到化學家J.von李比希的影響,改學化學,1841年獲博士學位,即留校任李比希的助手。1845年任倫敦皇家化學學院首任院長和化學教授。1865年回國,任柏林大學教授。185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68年創建德國化學會並任會長多年。
霍夫曼最先將實驗教學介紹到英國,並培養了W.H.Jr.珀金E.弗蘭克蘭等著名化學家。回國後又把實驗教學帶到柏林。霍夫曼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泛。最初研究煤焦油化學,在英國期間解決了英國工業革命中面臨的煤焦油副產品處理問題,開創了煤焦油染料工業。珀金在他的指導下於1856年合成了第一個人造染料苯胺紫,他本人合成了品紅,從品紅開始,合成一系列紫色染料,稱“霍夫曼紫”。回國後發展了以煤焦油為原料的德國染料工業。他在有機化學方面的貢獻還有:研究苯胺的組成(1843);由氨和鹵代烷製得胺類(1850);發現異氰酸苯酯(1849~1856)、二苯肼(1863)、二苯胺(1864)、異腈(1866~1867)、甲醛(1867);制訂測定分子量用的蒸氣密度法(1868),改進有機分析和操作法;發現四級銨鹼加熱至100℃ 以上分解成烯烴、三級胺和水的反應(1881),稱霍夫曼反應
霍夫曼在化學理論方面,於1849年最先提出“氨型“的概念,成為後來“類型說”的基礎。他提出胺類是由氨衍生而來的,其中氫原子為烴基取代而成。伯、仲、叔胺由此命名。他發現了季銨鹽,指出氫氧化四乙銨為強鹼性。霍夫曼發表論文 300多篇,著有《有機分析手冊》(1853)和《現代化學導論》(1865)等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