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夫

李加夫

李加夫(又名李家富)(1908-1987),湖北石首大垸鄉柴碼頭村人。

基本信息

簡介

1928年春,李加夫加入農民赤衛隊。次年3月,轉入段玉林領導的游擊隊。1930年1月,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班長。1945年7月,李加夫調晉綏軍區任五支隊隊長。後又擔任三縱隊五旅一團團長、西北一野三軍留守處主任。不久在陝西大荔戰鬥中,李加夫小腿部又一次受傷。全國解放後,李加夫先後任甘肅軍區天水軍分區副司令員,甘肅省軍區武都軍分區司令員,領導甘南地區的剿匪鬥爭。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3年,組織上為照顧李加夫身體,批准他離職休息。李加夫離休後,仍然在寧夏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6年3月,李加夫轉到荊州休乾所療養,他繼續關心軍分區的民兵建設,預備役工作。1982年9月,組織批准李加夫享受副軍職待遇。1987年1月24日,李加夫病逝,終年79歲。

主要事跡

參加百團大戰

1940年9月,調晉綏軍區二軍分區某營任營長,隨團參加"百團大戰"。一天,團部駐守大松寓,僅有兩個營的兵力。深夜,日軍偷襲了哨卡,用一個多團的兵力包圍了大松寓。在附近駐守的李加夫發現大松寓已陷入重圍,迅即帶領全營人馬沖向日軍包圍圈。日軍仗著人多馬強,裝備精良,兇猛反撲。因敵眾我寡,李率領的一營傷亡過半,李也身負重傷。他強忍劇痛,端起一挺機槍,橫掃瘋狂反撲的日軍。突然,一顆子彈射中了他的腹部,炸開了一個直徑4厘米左右的洞,腸子被盪了出來,他將腸子塞進肚內,用皮帶勒緊後,繼續和戰士們一起頑強地抵禦日軍越來越猖獗的反撲,他的脊椎骨又一次負傷。此次戰鬥雖然敵我力量懸殊,但在全團戰士的前後夾擊下,粉碎了日軍的"圍殲計畫",並活捉了兩名日本軍官,獲得情報,為贏得“百團大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參加滑石澗堡戰鬥

1943年12月,李加夫調晉綏軍區二軍分區擔任警衛營營長。次年,李加夫率營參加山西省滑石澗堡戰鬥。日軍蜂湧逼近滑石澗堡,李加夫率戰士搶占附近一隘口阻擊日軍,霎時間,衝鋒鎗、步槍、機槍一齊開火,日軍紛紛潰退。冷不防,一顆子彈射進李加夫的腰部,立即血流如注,但他重傷不下火線,和戰士們一起浴血奮戰,打死打傷日軍300多人,繳獲槍枝400餘支,取得了滑石澗堡戰鬥的勝利。

人物年表

1908年 出生於石首大垸鄉柴碼頭村貧苦農民家庭

1915年 7歲時父母雙亡

1918年 給當地地主富農做長工

1928年春 加入農民赤衛隊

1928年3月 轉入段玉林領導的游擊隊。

1930年1月 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班長。

1930年8月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9月 率部隊攻打津市,李加夫身負重傷,住進馮家潭紅軍醫院

1930年10月 傷愈歸隊,在紅三軍九師警衛連任排長、連長。

1935年10月 李加夫隨部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7年3月 李加夫進教導團學習。

1939年春 調一二○師警備六團一營任營長。

1940年9月 調晉綏軍區二軍分區某營任營長,

1943年12月 李加夫調晉綏軍區二軍分區擔任警衛營營長。

1944年3月 李加夫率營參加山西省滑石澗堡戰鬥。

1945年7月 李加夫調晉綏軍區任五支隊隊長。後又擔任三縱隊五旅一團團長、西北一野三軍留守處主任。

1951年 李加夫先後任甘肅軍區天水軍分區副司令員,甘肅省軍區武都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 授大校軍銜

1963年 組織上為照顧其身體,批准他離職休息。離休後,仍然在寧夏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6年3月 李加夫轉到荊州休乾所療養,他繼續關心軍分區的民兵建設,預備役工作。

1982年9月 組織批准李加夫享受副軍職待遇。

1987年1月24日 李加夫病逝,終年7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