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操

李元操,生卒不詳,原名孝貞,字元操,為避楊禎的諱改以字行,趙郡柏人縣(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北齊、北周、隋朝官員。

基本信息

生平

李元操的父親李希禮是北齊信州刺史,家族世代為有聲望的族姓。李元操年輕時喜好學習,擅長寫文章,在北齊以司徒府參軍事起家官,與弟弟李孝基一起拜見吏部郎中陸昂。陸昂開玩笑的說:“弟弟名叫孝基,哥哥大概被換了吧!”李元操回答說:“季札雖然不才,請求依附子臧,學習他的讓國。”陸昂握住李元操的手說:“士大夫固然不妄圖出名,我賢必將前程遠大。”李元操簡約沉靜,不隨便與賓客來往,與堂兄儀曹郎中李騷、堂兄太子舍人李季節、博陵崔子武、范陽盧詢祖是情深誼厚的朋友。李元操後來在射策考試中考中高等,出任給事中,略微升兼通直散騎常侍,作為李翥的副手出使南陳。

李元操的堂姐是昭信皇后李祖娥,堂兄李祖勛的女兒李難勝是廢帝高殷的王妃,堂兄李祖欽的女兒一個是齊後主高緯的左娥英,一個是琅邪王高儼的王妃,李祖勛叔叔李騫的女兒是安德王高延宗的王妃。李家各房的兒子女兒大多有才有貌,又因為李祖娥的原因,所以與北齊皇室多次聯姻。李元操兄弟都以文章博學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顯達,以做外戚家族為恥辱。當時黃門侍郎高乾和親近顯要執掌朝政,請求與李元操聯姻,李元操拒絕了。高乾和因此與李元操不和,暗中陷害他,李元操被貶為太尉府外兵參軍,後來又擔任中書舍人

北齊武平年間,李元操外任博陵郡太守,意願不能得到滿足,很快出任司州別駕,後來又再度兼任散騎常侍,作為出使北周的副使。李元操返回後出任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假儀同三司。武平五年,李元操因為詞翰策令很美,被敕令與中書侍郎李若李德林另外掌管宣布傳達詔令敕命。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齊,徵召北齊中書監陽休之、吏部尚書袁聿脩、衛尉卿李祖欽、度支尚書元脩伯、大理卿司馬幼之、司農卿崔達拏、秘書監源文宗、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李若、散騎常侍兼給事黃門侍郎李元操、給事黃門侍郎盧思道、給事黃門侍郎顏之推、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陸乂、中書侍郎薛道衡、中書舍人元行恭辛德源王邵陸開明十八人,命令他們與自己的車駕一起前往長安,周武帝授予李元操儀同三司、小典祀下大夫。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後,李元操轉任吏部下大夫隋文帝楊堅擔任丞相時,李元操跟隨韋孝寬討伐尉遲迥,因功授上儀同三司

開皇初年,李元操出任馮翊郡太守,因為觸犯皇祖獻王楊禎的名諱,於是稱字元操。幾年後,李元操升任蒙州刺史,官吏百姓安定。自此李元操不再關心文章詞賦,有人詢問原因,李元操感慨嘆息的說:“五十歲的年紀一晃就過,兩鬢垂著白髮,體力已經衰弱,做官的想法作文的情致,一下全沒了,悲哀啊!”但是每逢空閒的日子,李元操總是接待賓客,對著酒樽依著琴瑟而歌,整天尋歡。後來李元操被征拜內史侍郎,與內史令李德林掌管公文信札。李元操沒有處理繁劇事務的能力,基本上不處理公務。隋文帝憤怒的譴責李元操,敕令御史彈劾他的事情。李元操因此外任金州刺史,在任內去世,所著文集三十卷流傳於世。

作品

《李元操集》,隋朝分為十卷[10],唐朝分為二十二卷

家庭

父母

李希禮,北齊使持節、都督信州諸軍事、中軍將軍信州刺史

范陽盧氏,北魏正員郎盧文符之女

兄弟姐妹

李孝基,儀曹郎中

李孝儀,太子洗馬

李孝威,隋朝禮部侍郎、大理少卿

李孝平

李元淑

李滿相,嫁清河崔曄字公華

李寶妙

李寶儀

李楚容

夫人

博陵崔氏,北齊都官尚書崔昂第二女

子女

李允玉,武安尉

李夫人,齊後主高緯妃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