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針刀療法

朱氏針刀療法

針刀醫學是朱漢章教授在源於“九針”的基礎上融合現代醫學理論形成的一門新的醫學學科它將中西兩種醫學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既繼承和發揚了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又汲取了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生理病理學、生物力學、生物信息學和外科手術的研究成果,同時對針刀療法所涉及的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影像學)、治療及護理學等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系統總結,從而逐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新的醫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和療法已為近30年來的醫療實踐和上千萬病例所驗證,並走向統一規範化的普及推廣階段。

朱氏針刀療法是由朱漢章在傳統中醫針灸學古九針基礎上改進針體刀具傳統革新的新型療法。

總論

針灸學是祖國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遠在公元前二、三世紀以前的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內
經》中,已對針灸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有了較系統的載述。針灸療法套用在臨床有文字記載的已
歷兩、三千年,它不僅在祖國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很早就流傳到國外,在全世界已享有盛名。
在今天,我們所說的針刀療法,其淵源於古代的“九針”及其有關理論的指導。也就是說,傳統針
灸學發展到至今已經分成了兩大分支學科:一支是人們常認為以“毫針”為主的現代針灸學,另一支
就是不被人們所注意的以“帶刃”針具為基礎,並以現代醫學理論為指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
醫學學科——針刀學。這些我們只要從針灸針具發展演變進程以及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和碰撞中,就可
以發現這一點。
一、針刀器具的歷史沿革
針灸針具的發展演變可分為砭石、九針、毫針、現代針等幾個時期。針刀在這幾個時期中都有雛
形,尤其在現代針具階段,它已成為一支主要代表。
1、砭石時代
大約一萬四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就出現了醫用之石針——砭石。砭石時代是以石代針和以
石代刀。公元前一世紀的《論文解字》一書上云:“砭,以石治病也。”
《素問·異法方異論》中曰:“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
新石器時代砭石已成為專門的治療器械,其形狀有圓形、尖針形,還有能夠切割的刀狀砭石,據
《黃帝內經·太素》云:“氣盛膿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針破去也。”
可以看出,砭石不僅具有針刺、按摩和叩擊作
用還有刀的作用。砭石的套用經歷了漫長的年代,直到公元前後的戰國和秦漢時代仍有使用,例如:
山東微山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中,還有神話般的扁鵲用粗的砭石行針的圖形。
2、九針時代
商周時代發明了冶煉技術,出現了青銅器,冶銅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針刺器具的發展。約在公元
前十幾世紀,開始出現了金屬針。
最早的金屬針是用青銅製造的,後來,由於冶煉技術的迅速
發展,青銅針沒能普及,就被鐵(鋼)針所代替了。另外,針的形狀種類也不斷增多,發展完善成為
“九針”,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公元前的古醫籍《靈樞》中記載了“鑱針”、“圓針”、“鈹針”、“鋒針”、“鍉針”、“圓
利針”、“毫針”、“長針”、“大針”等九種,即稱為九針。
九針是應病情需要選擇針具的形狀、大小而產生的。在九針中,鑱針、鋒針、鈹針和長針是帶刀
刃的,其中鈹針形狀像劍,主要用於排膿;鋒針其刃三隅,即三面有刃,刺入後,對組織有切割和分
離作用;鑱針對皮膚表淺刺激;長針和大針對深部微細組織有切割作用。它
們都可說是當今各種針刀的雛形。
3、毫針時代
九針在後來的演變過程中,其鑱針被梅花針取代,鋒針被三棱針取代,鈹針被手術刀取代。其它
針具的治療作用幾乎統一由毫針所取代了,以致於人們習慣上認為:針灸治療是
以毫針為主的治療,其原因如下:
其一:以經絡學說為主導的針灸向著內科治療領域發展,並取得了很大收穫,使得毫針的治療在
此方面有著很大領地。
其二:由於經絡學說的束縛和解剖知識的不足,帶刀刃針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深入體內可能造
成重要組織或器官的損傷,加之帶刀刃的針具有創傷,故此被較安全的梅花針和三棱針所取代,以減
少鋒利帶刃器械對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的損傷。
其三:毫針採用了多種多樣的針法。如:青龍擺尾、白虎搖頭等等,這些針法變化主要是用來彌
補毫針刺激量的不足,以求“得氣”。
針灸發展至清朝後期由於缺乏現代科學理論支持,加之封建思想影響(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
道)和西醫衝擊,使針灸發展受到很大局限,民國時期甚至於1929年2月24日通過了廢止中醫案
4、現代針具時代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針灸得到了保護和支持,此時,帶刀刃的針具在臨床上也得
以極大的發展和創新,並從傳統的九針中分離出來,即形成了兩支——現代針灸器具
針刀器具。
1)、現代針灸器具
以經絡學說為核心的古典針灸學吸取了現代神經、生理學說的內容,使經絡
、穴位賦有神經學的意義,從而得到長久發展,其針灸治療器具也有很大創新,進
一步發展了皮膚針、三棱針、師氏新九針、芒針、火針、皮內針等,還有與現代科
學技術結合的電針、水針(穴位注射)、光針(雷射)及穴位磁針、穴位藥物透
入、埋線;微波、電熱灸等刺激療法。
2)異軍突起的針刀
在了解和掌握了解剖學、生物力學和慢性軟組織損傷理論前提下,九針中帶刃的
針具又開始得以廣泛套用。並且在現代醫學理論的指導下,許多醫療專家和學者在九
針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制和發展了帶刀刃的器具,甚至還自成療法和體系。如:
60年代,黃榮發(山東)在九針中鈹針、長針和大針的基礎上改制成劍型鋼針—
—小寬針 創立了小寬針綜合療法。
70年代初,任志遠(天津)又創立了“針灸刀”療法。師懷堂(山西)創立了新九
針療法。
針灸學是祖國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遠在公元前二、三世紀以前的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內
經》中,已對針灸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有了較系統的載述。針灸療法套用在臨床有文字記載的已
歷兩、三千年,它不僅在祖國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很早就流傳到國外,在全世界已享有盛名。
在今天,我們所說的針刀學,其淵源於古代的“九針”及其有關理論的指導。也就是說,傳統針
灸學發展到至今已經分成了兩大分支學科:一支是人們常認為以“毫針”為主的現代針灸學,另一支
就是不被人們所注意的以“帶刃”針具為基礎,並以現代醫學理論為指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
醫學學科——針刀學。這些我們只要從針灸針具發展演變進程以及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和碰撞中,就可
以發現這一點。
一、針刀器具的歷史沿革
針灸針具的發展演變可分為砭石、九針、毫針、現代針等幾個時期。針刀在這幾個時期中都有雛
形,尤其在現代針具階段,它已成為一支主要代表。
1、砭石時代
大約一萬四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就出現了醫用之石針——砭石。砭石時代是以石代針和以
石代刀。公元前一世紀的《論文解字》一書上云:“砭,以石治病也。”
《素問·異法方異論》中曰:“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
新石器時代砭石已成為專門的治療器械,其形狀有圓形、尖針形,還有能夠切割的刀狀砭石,據
《黃帝內經·太素》云:“氣盛膿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針破去也。”
可以看出,砭石不僅具有針刺、按摩和叩擊作
用還有刀的作用。砭石的套用經歷了漫長的年代,直到公元前後的戰國和秦漢時代仍有使用,例如:
山東微山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中,還有神話般的扁鵲用粗的砭石行針的圖形。
2、九針時代
商周時代發明了冶煉技術,出現了青銅器,冶銅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針刺器具的發展。約在公元
前十幾世紀,開始出現了金屬針。
最早的金屬針是用青銅製造的,後來,由於冶煉技術的迅速
發展,青銅針沒能普及,就被鐵(鋼)針所代替了。另外,針的形狀種類也不斷增多,發展完善成為
“九針”,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公元前的古醫籍《靈樞》中記載了“鑱針”、“圓針”、“鈹針”、“鋒針”、“鍉針”、“圓
利針”、“毫針”、“長針”、“大針”等九種,即稱為九針。
九針是應病情需要選擇針具的形狀、大小而產生的。在九針中,鑱針、鋒針、鈹針和長針是帶刀
刃的,其中鈹針形狀像劍,主要用於排膿;鋒針其刃三隅,即三面有刃,刺入後,對組織有切割和分
離作用;鑱針對皮膚表淺刺激;長針和大針對深部微細組織有切割作用。它
們都可說是當今各種針刀的佼佼者
80年代,奚達(北京)等人在小針刀基礎上創製了一系列“針刀”,並創立了針刀藥
物結合療法。
1992年,肖萬坤(吉林)等創立了“軟組織損傷松針療法”。
隨後還有劉金良(天津)的“注射針刀”,田紀鈞(北京)的“刃針”松解術等等,
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切都為針刀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形成奠定了豐富而堅實的
基礎。
二、針刀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這流派繁多的“針刀”雖然都各自成體系,競相發展,但是它們幾乎都是以解剖學、生物
力學經絡學說為理論指導的,在研究的領域和治療的範圍上基本是一致的。
在眾多的流派中,兩支值得特別報導:一支是以朱漢章為學術帶頭人的“小針刀療法”,
提出了“針刀醫學”的構架。加之有大批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使其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得以
發展和提高。另一隻是以黃樞為代表的“針刀微型外科”學派,他們在其細微解剖學等基礎理
論和針刀的器械的改進上做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和探索,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和治療
技術——《中國針法微型外科學》,從而為針刀學的基礎理論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當然,針刀學還得求助於其它相關學科的一些研究成果的支撐。如:中醫骨傷科學的筋傷
理論;現代生物力學理論軟組織外科學理論關節微小移位理論,它們都是針刀學理論體系
的基礎。
由此可以認為傳統針灸學隨著“九針”的發展演變進而分成了兩大分支學科,即一支是以
傳統的經絡學說、神經生理學說免疫學等理論為指導的現代針灸學;另一支是以關節與軟組
織解剖學、生物力學、慢性軟組織損傷理論、力平衡失調學說經絡(生物信息)學等理論為
指導的新興針刀學。
【著作權所有: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培訓學校 】

針刀醫學是朱漢章教授在源於“九針”的基礎上融合現代醫學理論形成的一門新的醫學學科

它將中西兩種醫學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既繼承和發揚了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又汲取了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生理病理學、生物力學、生物信息學和外科手術的研究成果,同時對針刀療法所涉及的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影像學)、治療及護理學等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系統總結,從而逐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新的醫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和療法已為近30年來的醫療實踐和上千萬病例所驗證,並走向統一規範化的普及推廣階段。
針刀醫學的基本理論

主要包括六個部分:

(一)關於針刀閉合性手術的理論。

即微觀解剖學、立體解剖學、動態解剖學、體表定位學、閉合性手術器械——小針刀,以及進針刀的規程、閉合性手術方法和手術入路;

(二)關於慢性軟組織損傷新的病因、病理學的理論。

即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根本的第一位的病理機制——人體動態平衡失調;

(三)關於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理論。

即無菌性炎症致痛的原發性疼痛和繼發性疼痛理論;

(四)關於靜態殘餘張力理論。

即由於肌肉持續收縮或精神緊張,在靜態下局部處於緊張狀態,造成靜力性肌炎;(五)關於骨質增生(骨刺)新的病因、病理學的理論。

即根本原因為人體內部力平衡失調,其骨質增生(骨刺)是機體的一種代償反應,是抵抗這種不平衡力的表現;(六)關於生物信息學理論。

即針刀治療是以人體生物信息的調控和改變人體物質微細結構的雙重作用,恢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的動態平衡關係,從而達到治療康復的目的。針刀醫學基本理論的確立,使對疾病的認識、診斷和治療方法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而實現了治療手段和療效的五大轉變。即將大量疑難病從不治變為可治;難治變為速愈;將複雜治療變為簡單治療;將開放性手術變為閉合性手術;將損傷型痛苦型治療變為近於無損傷無痛苦型治療。
針刀療法是現代西醫外科手術和中醫針刺療法的有機結合和發展,解決了治療學上的一些難題,治癒了大量以常規方法難以醫治的多類頑症。針刀療法對以下各類病症有特效而根治: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頭、頸、肩、腰、骶、腿痛);各種類型的頸、腰椎病及腰椎間盤脫出(如坐骨神經痛及椎管狹窄、腰椎滑脫造成的下肢癱瘓);各種類型的關節損傷及非感染性炎症改變所致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各種骨質增生所致疾病;以及多種脊柱相關疾病(冠心病、偏頭痛、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等)。
針刀療法的閉合性手術器械——小針刀,是針刺療法的針和手術療法的刀熔為一體,其形如針灸的針,長不過七、八厘米,直徑不到一毫米,前端帶一0.8毫米寬的刀刃。因而在治療時具有顯著的優越性:1.操作簡便易行,施術僅須一枚小針刀,一副手套,一塊洞布,皮膚常規消毒即可進行;2.無切口,不流血,病人痛苦小;3.安全可靠,無後遺症、併發症和副作用;4.療效快且費用少,一般一次見效,三、五次可治癒,有的甚至一次即可治癒。
針刀醫學和針刀療法以其嶄新的理論和卓越的療效,贏得了廣大患者的歡迎和醫務工作者的推崇,受到國家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有的報刊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醫學新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