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止中醫案

廢止中醫案

晚清時期,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以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細菌學、臨床診斷學為特徵的西醫在中國大行其道。 中西醫學畢竟屬於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局面必然導致兩者間的對峙與衝突。在五四新舊思潮激烈衝突中,知識界批評中醫愚昧落後之聲日漸高漲,西醫界也公開與中醫界決裂,醫藥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對峙陣營。 當年汪精衛政府要反對中醫,廢除中藥。一個在日本留過學的西醫余岩(字雲岫)借勢發難,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圍繞著“廢止中醫”問題,余岩(字雲岫)、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四項相關議案,並獲得了通過。後中醫界並武漢葉開泰藥號等共同發起請願活動,打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口號,獲得全國業界支持,並最終獲得政府支持並取締余岩的議案;該事件被史稱為“廢止中醫案”事件。

基本信息

時代背景

晚清時期,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以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細菌學、臨床診斷學為特徵的西醫在中國大行其道。

中西醫學畢竟屬於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局面必然導致兩者間的對峙與衝突。在五四新舊思潮激烈衝突中,知識界批評中醫愚昧落後之聲日漸高漲,西醫界也公開與中醫界決裂,醫藥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對峙陣營。

1916年,余岩(余雲岫)撰寫《靈學商兌》,率先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系統批評 ;

1920年,余岩發表《科學的國產藥物研究之第一步》,得到了杜亞泉、惲鐵樵的回應,引發了1920年初關於中醫理論之爭。但無論是1920年的余杜之爭,還是1922年之餘惲之爭,均局限於學理上的探討,並沒有擴散到學界之外。

1925年中醫界謀求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卻因受西醫界抵制而流產。此事導致中西醫界關係迅速惡化,兩大陣營間水火之勢漸成。西醫界稱中醫為舊醫,稱自己是新醫,將中西醫之爭視為是“新舊之爭”,先進與落後之爭;而中醫界稱自己為國醫,稱西醫為西醫,將中西醫之爭視為“中西之爭”。中醫界對西醫的攻擊難以冷靜與客觀,而西醫界之激進人士對中醫界之批評更近乎苛刻。雙方譏諷之言與謾罵之詞日趨激烈。故1925年以後,中西醫界的爭論,逐漸由學理討論泛化為意識形態爭論。

主要經過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衛生部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與會者包括褚民誼、顏福慶、伍連德等當時的醫界名流共14人。

會議討論了余雲岫起草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這一提案除了“一個‘醫學外行’次長和一兩個參事抱懷疑態度外,其餘是滿場一致通過”。隨後,該提案寫入2月25日的會議記錄。2月26日,上海《新聞報》率先將此事公諸於眾。3月2日,余雲岫主編的《社會醫報》出版中央衛生委員會特刊,公布“廢止中醫案”。

原因

民國17年“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余岩倡議,理由有四:

一、今舊醫所用者,陰陽五行六氣臟腑經脈,皆憑空結撰,全非合實,此宜廢止,一也。

二、“其臨床獨持橈動脈,妄分一部分之血管為寸、關、尺三部,以支配臟腑,穿鑿附會,自欺欺人。其源出於緯侯之學,與天文分野,同屬無稽,此宜廢止,二也。

三、”根本不明,診斷無法,舉凡調查死因,堪定病類,預防疾癘,無一能勝其任,強種優生之道,更無聞焉。是其對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計,完全不能為行政上之利用,此宜廢止,三也。

四、“人類文化之演進,以在絕地天通為最大關鍵,考之歷史,彰彰可按。所謂絕地天通者,抗德而崇人事,黜虛玄而尚實際也。(北伐後)方破除迷信,廢毀偶像,以謀民眾思想之科學化,而舊醫乃日持巫祝緯之延以惑民眾;政府方以清潔消毒訓導社會,使人知微蟲細菌為疾病之源,而舊醫乃日持其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夏傷於暑,秋心米比瘧等說以教病象,阻遏科學化,此宜廢止,四也。

故“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上,衛生行政事業一日不能進展。為民族進化計,為民生改善計,不可不採取斷然措施”

主要內容

1、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方能營業,登記限期為一年。

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後,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

3、自1929年為止,舊醫滿50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年,期滿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5、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後續歷史事件

考慮到余岩提案過於激進,中央衛生會議最後通過之廢止中醫案———《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其實施辦法則顯得和緩許多。該議案規定了廢止中醫之三條原則:“甲:舊醫登記限至民國十九年為止;乙:禁止舊醫學校;丙:其餘如取締新聞雜誌等非科學醫之宣傳品及登報介紹舊醫等事由,衛生部盡力相機進行。”

中央衛生會議所通過的議案及余岩之提案公布後,立即遭到了以陳存仁、張贊臣為代表的上海中醫界的強烈反抗,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反擊

葉開泰與中醫界的反擊

中醫界反抗廢止中醫案,一開始便不與西醫就中醫優劣問題作學理上的討論,而是逐條批駁余岩等人廢止中醫之理由,並將中醫存廢置於政治意識形態層面進行論辯。

葉開泰藥號與中醫界明確打出了這樣的旗幟:“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公開宣告提倡中醫中藥之目的是:“促進健康,強種強國,維護民權;職業自由,掃除障礙,張吾民權;發揮天產,推銷中藥,富裕民生。”

3月11日,上海醫界春秋社等8團體發表通電,指責余岩利用衛生部和中央會議等行政手段,打壓中醫界,將其廢止中醫上升到“摧殘國粹學術”的高度。他們一再申明,“中醫自有中醫診斷之法,勘定病別之類,”並非“巫祝讖緯之道”。針對余岩在提案中指責中醫“反動”之語,中醫界聲稱中醫完全合乎三民主義,是“極端之極端的民生主義”,是“極端之民族主義”。這種駁難,顯然已非學理爭論,而是意識形態化之政治攻擊,是將中醫存廢問題提升到是否擁護三民主義的政治層面,爭取政治上之優勢。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醫界反而指責西醫界廢止中醫乃違背三民主義之舉,並喊出了“打倒余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國主義”等政治性口號。

中醫界掀起的全國性抗爭活動,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也影響著社會安定與政府威信。在中醫界掀起大規模抗爭後,處於風頭浪尖上衛生部長的薛篤弼,急於化解與中醫界的衝突,將這場風波儘快平息。故他一再公開表示並無廢止中醫之意。在中醫藥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葉開泰藥號挺身而出,組織領導了一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保衛中醫藥的運動,由時任管事陳讓泉和另外兩位同仁,趕赴南京,於行政院議事廳舌戰余岩,據理力爭。最終迫使衛生部長薛篤弼現場表態:“對於中西醫並無歧視,當本良心主張,對於中西醫學,斷不有所偏袒。”

他向請願代表當面表態:“我當一天部長,決不容許這個提案獲得實行。”不久,請願團收到國民政府文官處批示:撤消一切禁錮中醫法令。

至此,廢止中醫案,以失敗告終。

為慶祝這次勝利,從1929年起,3月17日被定為“中國國醫節”。國家成立了國醫館,武漢市設立了分館。經此一役葉開泰在中醫藥界風頭一時無倆。

謬論

反中醫先鋒余岩的謬論

余岩的一段氣勢磅礴的話不可不錄:反對廢止中醫是不許醫藥之科學化也,是不許政府有衛生行政也,是不許中國醫事衛生之國際化也,是坐視文化侵略而不一起謀所以振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必枯守誕妄不根之玄學時代落伍之國粹而後快。鐵路可廢也,不妨駑馬十駕;軍艦宜禁也,何如艄艫千里。長槍大戟可以敵槍炮,而兵工廠為無謂糜費之事矣;八股策論詩賦歌詞可以得英才,而算術理化為奇伎淫巧之學矣。不識天文、不明地理、不知氣象、略識之無,即可以高言氣化,竊研造物之奧妙。而科學實驗,以真本事實力量從事者,為畫蛇添足之舉矣。陰陽氣血寒熱補瀉諸膚廓籠統之談,足以盡病情淪藥理,而解剖生理病理藥物之學,可詈為骨骼堆中殺生場上學醫矣。不許維新,不許改革,雖疆城日削,國權日喪,以至於國破家亡,同歸於盡,亦悍然不顧。是逞一朝急氣之憤,而忘邦國之大計者也。(《大公報》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七日)

這種上綱上線的大字報論法頗有後來的文革之風,直是將亡國滅種的罪過,一股腦都怪在中醫尤其是請願不要廢止中醫的人們頭上。

歷史意義

余岩為代表的西醫廢止舊醫之最重要理由,乃為中醫不合近代科學。在科學主義高揚的時代洪流中,只要中醫理論在科學上沒有根據,中醫理論不能以科學來解釋,也就無法得到科學的承認。得不到科學承認的中醫,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便會受到懷疑,中醫的生存危機便難以得到根本消除。故此,在圍繞中醫存廢之論爭中,中醫不合科學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來,政府及西醫界以中醫需要改良、中醫需要科學化為由,向中醫界施加強大壓力,迫使中醫向科學化邁進。即使是那些不贊同廢止中醫者,也多主張中醫應該改良、整頓、革新,應該科學化。經歷了此次生死抗爭的中醫界不少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中醫革新、中醫科學化的迫切性。

這樣,在這次生存抗爭中倖存下來的中醫界,為了謀求自身之生存,不得不開始對中醫理論進行革新和改良,不得不接受中醫科學化主張,自覺地進行中醫科學化嘗試。同時,西醫界在這次論爭中儘管未能達到廢止舊醫之目的,但卻迫使中醫自身進行改良,並開始走上科學化道路,未嘗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中醫科學化的實質,就是用近代西方科學方法及科學原則整理中醫理論,將中醫納入到近代科學體系中。由於中醫理論體系的不可證偽性,中醫科學化的道路是狹窄的,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中醫中藥,幾乎沒有在國際學術界得到認同,作為藥品在註冊的中藥品種數量在目前仍是零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