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勛

基本信息

概述

朱樹勛,男,193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在40多年行醫生涯中,開過7000多個心藏外科手術,創下20多項台灣開心手術的首例。197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85年首度利用人體瓣膜置換到心藏里,1987年創下同位心藏移植首例,1989年完成第一例異位心藏移植手術。優異的表現,讓他在1974年獲得第12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9年出任亞東紀念醫院院長至今。

簡介

朱樹勛(1937-05-30~)台灣醫學家。台灣高雄屏東人。學業、事業看似一帆風順的朱樹勛,三歲喪母,12歲時父親辭世。由於父親生前曾期許他,長大一定要讀大學。於是他便展開一連串的正規升學之路。愛畫畫,卻竟然進了醫科。有次在課堂上偷偷畫畫,被老師撞個正著,老師不但沒處罰他,還稱讚他,這更加加深了他對繪畫的喜愛。升大學時,他被保送進入成功大學土木系,以為從此和自己最愛的繪畫為伍,誰知土木系只能畫工程圖,無法滿足他的興趣,第二年重考,考上台灣大學醫學院。學醫使他對生命的神奇產生好奇,對醫學的興趣與投入逐步開始發揮出來,尤其對開刀的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這更讓他深深體會到“做事,用心很重要”。

成就

進入台大醫院工作後,於1971年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心藏醫學研究所深造,擔任心藏血管外科研究員,師從心藏外科權威庫里。庫里擅長把複雜的開刀程式簡化,減少病人負擔,讓朱樹勛受益良多。兩年後,他已學會許多心藏手術的先進技術與觀念。1973年學成返台,為病患施行心藏開刀手術,前面幾個案例都很順利,讓當時才36歲的他,很有成就感。但是,心臟手術的失敗也給了他很大的震動,使他深深地認識到,一定要為每一次開刀做最好的計畫、最好的準備,並且認識道“心臟移植成功,不代表手術就已成功”。後來他還在工作中,總結出“多讀、多看、多做、多想、多聽、多問、多寫、多教”八多理念,以勉勵自己和年輕的外科醫生。197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85年首度利用人工瓣膜置換到心藏里,1987年創下同位心藏移植首例,1989年完成第一例異位心藏移植手術。優異的表現,讓他在1974年獲得第12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9年出任亞東紀念醫院院長至今。先後任台灣大學醫院急診部主任、心臟外科主任、副院長。現任新北市板橋區亞東紀念醫院院長、“中華民國醫療品質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

簡評

主攻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瘤、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臟移植。被譽為“台灣心臟移植第一刀”、“華佗再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