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亮

朱希亮

朱希亮(1900~1977),中國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 ,格式塔學派在中國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心理學會的創建人之一。江西臨川人。

基本信息

介紹

朱希亮作品 朱希亮作品

朱希亮 (1900一1979) ,1900年5月31日出生在江西臨川縣。

1921 年考入燕京大學心理學系,1924 年畢業後,到江西省私立心遠大學教書,1926 年由江西省教育廳派往美國考查教育,隨後得到江西省教育廳和清華大學的留學資助,到威斯康辛大學研究院學習,他的導師是從德國移居美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 Kurt Koff ka) 。朱先生於1928 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又得到耶魯大學的獎學金,到耶魯大學心理研究所學習實驗心理學,並於1930 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他在美國期間曾出席過第九次國際心理學大會。畢業於燕京大學心理學系,後留學美國威 斯康星大學,畢業後在該校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28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撰有論文《完形心理學批判》,合譯〔美〕伍德沃斯《實驗心理學》。

1930年歸國後,先後擔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學校的心理學和統計學教授。1935 年經胡適介紹,赴四川大學任教。1936 年,一些著名心理學家發起成立中國心理學會,主要發起人有陸志韋、孫國華、周先庚、艾偉、朱希亮、張耀翔、郭任遠、郭一岑、蕭孝嶸、唐鉞、潘菽、陳立等。抗戰爆發後,遷往廣州私立嶺南大學任教一年多,1938 年蔡元培先生邀請他到重慶中央研究院任學術秘書。1940 年,他應南昌中正大學校長邀請擔任該校教授和訓導長。1942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1950 年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1年被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學院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來到華中師院教育系任心理學教授直到去世。

朱先生去世前,適逢“文革”後心理學的科學地位得到重新確認,以及國際心理學界紀念科學心理學創始人馮特( Wilhelm Wundt) 於1879 年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00 周年。朱先生接到有關國際國內心理學會議的通知,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準備論文,就在準備論文期間,不幸去世。

朱希亮教授對心理學的貢獻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他早年致力於完形心理學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也是最早向中國介紹完形心理學的主要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 《逆聯想聯繫學習之量的研究》(A quantitative st udy of serial learning in terms ofbackward association. Wisconsi n Psychol ogical St udies , Vol. 12 , No. 2 ,1929) ; 《完形心理學與制約反應》( Gestalt psychology andconditioned reactions , Yal e Psychol ogical St udies , Monograph , Vol. 31 ,1932) ; 《完形心理學研究》(英文版,北京大學出版部,1930) 等,後來由於當時國內的形勢又違心地發表《完形心理學批判》一文( 《心理學報》1958 年第1 期) 。

第二,他致力於心理學教學工作近50 年(去掉解放後歷次政治運動中斷教學工作的時間,也至少有三十多年) ,培養了大批心理學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朱先生一生曾在多所大學任教,主講課程包括感官心理學理論與實驗、系統心理學專論、統計學、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等。他講課非常吸引人,當年的學生至今仍能描繪出他講課的風采。

第三,他與國際心理學界聯繫廣泛(如考夫卡是他的導師,他還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與巴甫洛夫相識) ,又是中國心理學會的創建人之一,所以他為心理學的學術交流和中國心理學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主要經歷

早年就讀於北京匯文中學,曾參加五四運動。

1924年燕京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26年由江西省教育廳派赴美國考察教育,隨即留美求學,曾是格式塔心理學派創始人考夫卡的門生。

1928年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院文學碩士學位,並列席美國中西部心理學年會。

1929年出席第九屆世界心理學年會,與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共同研討心理學問題。

193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研究所科學碩士學位。

1930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鐵道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廣東嶺南大學、重慶中央研究院、江西中正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任心理學教授。

新中國建立後,自動申請入北京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

1951年畢業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學院工作。

1952年到華中師範學院任心理學教授。

朱是中國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會武漢分會理事長。

朱長期從事感知心理學實驗和理論、教育心理學專論和心理發展理論、完形心理學及統計學的教學與研究,為西方近代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個人著作

著有《完形心理學研究》(英文,北京大學1934年出版)、

《逆聯想聯繫學習之量的研究》(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心理研究專刊,1929年第十二卷二期)、

《完形心理學及約制反應》(載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研究專刊,1932年第三十一卷)

個人貢獻

朱希亮 朱希亮

在教學中,責任心強,不盲從附會,思想活躍,敢於突破傳統模式;儘量運用啟發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將深奧的心理科學理論用淺顯的語言和簡要的方式表達出來;

豐富和充實課堂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獨立思考的積極性,深受學生歡迎。他還熱情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

相關書籍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保持健全的人格,並與他人以及生活環境之間保持良好的協調和均衡。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影響到其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不健康者,輕者生活節律紊亂,影響個人人際關係,對他人對社會產生過激行為,重者導致心因性疾病,甚至致癌、死亡,或嚴重傷害他人,這樣的例子很多。

當前由於中國媒體處於前所未有的發展期,媒體從業人員競爭壓力大、工作緊張、生活無規律,更易產生心理緊張和不適感,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中國心理學家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多年來,中國有許多心理學者按照科學的方法,致力於這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人類認識自身心理規律、達到全面的“健康”標準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他們吧!

民國人物(四)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