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久

朱學久 (1897--1930) 亦名學玖,雩都縣(今于都縣)人。1930年5月,他任贛南暴動總指揮部參謀長。1930年夏秋間,在贛縣江口遇難 。

基本信息

簡介

朱學久(1897--1930)亦名學玖,雩都縣(今于都縣)人。1927年3月考入朱德創辦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

成就

1928年3月23日,他領導橋頭農民舉行武裝暴動。6月任紅軍第十五縱隊黨代表;8月,任雩北區革命委員會常委。1929年2月,他任紅四團黨代表。1929年冬,任贛南紅軍二十七縱隊政委。1930年5月,他任贛南暴動總指揮部參謀長。1930年夏秋間,在贛縣江口遇難。

事跡

1926年春,鐘聲樓和朱學久自發地組織當地農民,爆發了一次反抗“鴉片稅”的鬥爭。朱學久因此被北洋軍閥政府抓去坐過牢房。鴉片是帝國主義用來侵略中國的毒品,吸食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1926年9月,時值第一次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1924、1——1927、4)時期,北伐軍即北進討伐北洋政府使得中國統一的、中華民國的廣州國民政府及其領導下中國國民革命軍進占贛南。11月,于都縣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共產黨給在黑暗中摸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鐘聲樓和朱學久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他們立即投入革命洪流中。1927年3月,經中共於都中心支部的推薦,他們倆來到南昌,考入由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時任團長朱德(本書第三卷有傳)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學習。南昌起義前夕,朱德團長根據中共的指示,將他倆介紹到江西省農民協會,分配回於都組織農民運動。鐘聲樓、朱學久回鄉的訊息,很快傳回橋頭。橋頭與興國縣接壤,離於都縣城50公里,是個交通閉塞的狹小盆地。世世代代過著糠菜半年糧貧苦生活的橋頭農民。早就盼望著鐘聲樓,朱學久回來,領頭造反。多事之秋,橋頭鄉的土豪劣紳們,也希望鐘聲樓、朱學久早日回鄉。他們覺得這倆人讀書都得到過宗祠的資助,這次從國民革命軍軍官教育團學習回到鄉間,定會幫助士紳們維持鄉間秩序,阻止“亂黨”鬧事。因此,鐘聲樓、朱學久尚在路途之中,鍾朝珍等土劣們就張羅著湊了兩副武裝帶和兩套國民革命軍的軍服,還弄了兩匹高頭大馬,請了一班吹鼓手,在這北風呼嘯,寒冷刺骨的隆冬天,興沖沖地跑了20里路,來到銀坑圩迎接。鐘聲樓、朱學久一到,他們就點響地炮,吹吹打打地將倆人接回到橋頭。中午時分,在於都縣北部橋頭鄉江背村一幢寬敞而又陰森的宗祠里,擺開了七八十張飯桌。橋頭鄉的劣紳、長著鷹鉤鼻子的鐘姓宗族頭子鍾朝珍,吆喝家丁辦酒菜。這族宴,是他專為鐘聲樓設下的。接著,兩姓宗祠又連著幾天為鐘聲樓、朱學久擺酒“接風”。

加緊革命宣傳,組織武裝暴動。可是,橋頭鄉的土劣們打錯了如意算盤。鐘聲樓、朱學久倆人回鄉後,並沒有按土劣們的意願行事。他們倆象磁石一樣,吸引了眾多的青年農民在身旁。倆人利用各種機會,向大家宣傳革命的道理,積極發展黨員。1928年12月,橋頭地區的中共支部就建立起來了。這時,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以及中共贛南特委關於在贛西南地區實行武裝割據的決定,也傳達下來。鐘聲樓、朱學久立即領導支部全體黨員,加緊進行革命宣傳,組織和發動廣大貧苦農民準備舉行武裝暴動。對朱學久、鐘聲樓他們的革命活動,朱學久的哥哥朱學林感到擔心。一天吃飯時,朱學林憂慮地說:“學久,你們這些人連燒火棍都沒有一根,還能打倒土豪劣紳?”朱學久理解哥哥的心情,開導說:“哥,我們貧苦農民人多,只要心齊,十個人打一個土豪,一百個人打十個土豪,—定能打倒他們!”“土豪劣紳勢力強,又有槍,我們斗他們不贏。弄得不好,到時連兩間爛房子都會被他們燒掉的!”
“怕什麼!燒了土房子,將來革命成功了,重做洋房子!”朱學久放下筷子,激動地站起來,堅定地回答。
和朱學久的哥哥相反,鐘聲樓的母親和哥哥鐘聲祥,一開始就堅決支持鐘聲樓的革命活動.每次在家裡開會,他母親都熱情接待到會者,並生動協助放哨。他哥哥則由鐘聲樓介紹加入了黨組織,成了一名革命骨幹。
橋頭鄉的土劣們對鐘聲樓、朱學久他們的革命活動,又恨又怕。為了撲滅就要燃起的烈火,極端仇視革命的鐘朝珍,便濫施宗族頭子的淫威,動用鍾姓宗族“公堂”的經費,置辦酒席,傳令所有鍾姓男丁都來赴宴議事,圖謀在席間以“背叛宗族”的罪名,將鐘聲樓捆綁起來,施以族刑,以便進一步鎮壓農民革命。
其實,鐘聲樓、朱學久事先已探悉鍾朝珍的陰謀,召開黨支部會研究了對策。設宴這一天,江背村鍾姓宗祠一片哄鬧。待午時已到,酒萊上席,只見鐘聲樓、朱學久帶領數十農民,不論姓鍾姓李,一擁而入,坐下就吃。等候已久的鐘朝珍見狀,連忙站立起身,用右手抹了抹油膩的嘴巴,清了清鴨公嗓子,就要按計行事。可是,還沒等鍾朝珍開口,鐘聲樓、朱學久等卻先一蹦而起,“嘩啦”幾聲,掀翻桌凳。霎時,滿地杯盤亂滾,宗祠一片混亂。鐘聲樓、朱學久等數十人乘亂哈哈大笑著跨出宗祠大門。鐘聲樓等大鬧族宴,氣得兇殘似豺狼的鐘朝珍直翻白眼的指天發誓說:“好!有你聲樓就沒有我朝珍,有我朝珍就沒有你聲樓。咱們走著瞧!”不久,他就帶著幾個狗腿子,逃進了附近的上寶土圍,死心蹋地與革命農民為敵。經過鐘聲樓、朱學久等共產黨員的宣傳發動,橋頭地區農民武裝暴動的條件日趨成熟。根據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在中共贛南特委和中共於都臨時縣委的領導下,1928年S月23日,橋頭農民暴動了!這天早晨,1000多暴動農民舉著紅旗,佩戴紅布條,扛著梭標、鳥銑和土炮,匯集在橋頭圩背斧頭山崗上。暴動總指揮鐘聲樓、朱學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隨即點響號炮,下令前往攻打附近的馬安上寶土圍。

暴動慘重失利,創建工農武裝。國民黨軍在橋頭肆瘧時,鐘聲樓、朱學久帶領部分暴動農民撤退了興國的樟木山。鄉親們因暴動失利遭受重大損失以及家人受連累的不幸訊息,使鐘聲樓和朱學久感到十分難過。戰友們勸他倆回家安頓一下妻小.可他們倆此時想到的,是如何將革命繼進行下去.血的教訓使他們認識到,要打倒地主豪紳,奪得政權,光靠土槍土炮、大刀長矛不行,非有強大的武裝不可!他們下決心創建一支工農自己的革命武裝。1928年4月初,在興國縣黨組織領導人黃家煌的積極配合下,鐘聲樓、朱學久將轉移到興國樟木山的橋頭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於北游擊隊,由鐘聲樓任隊、朱學久任黨代表,他們設法向當地“三點會”(原是反清復漢的地下組織,後成為一種綠林農民武裝組織)頭領租來14支槍,後來又動員興國東村的“三點會”頭領管開柄,帶領部屬及13支長短槍,參加了游擊隊。1928年6月間,在興國的鯉公寨,正式成立了贛南工農革命軍第十五縱隊(後改稱紅軍第十五縱隊)。為團結管開柄,鐘聲樓主動讓他擔任縱隊長,自己改任參謀長。朱學久仍任黨代表。縱隊按“三三制”的建制,分設中隊、分隊和小隊。橋頭游擊隊為一中隊,鍾先桐任隊長,鐘聲樓兼任黨代表;二中隊暫缺;於西、於南兩支工農武裝和管開炳等所部“三點會”部分人員及各地抽調人員為三中隊,張文煥(本書有傳)任隊長兼黨代表。縱隊部還設有宣傳隊和軍需隊,分別由李駿、李華寬負責。 紅十五縱隊成立後,往返游擊於興國東村、樟木山、壩子和於北橋頭一帶。由於缺乏民眾工作經驗,沒有鞏固的根據地“紅軍戰士們時常吃不上飯,每晚睡覺都要換幾個地方,以防敵人的突然襲擊,鐘聲樓、朱學久一方面鼓勵戰土們戰勝困難,堅持鬥爭,一方面親作表率。戰士們儘管經常餓肚子,可戰鬥情緒仍然不斷高漲。他們打土豪,籌給養,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發動民眾,並且取得了一連串戰鬥韻勝利。 1928年9月25日,有4個國民黨稅警背著大槍,大搖大擺地來到橋頭圩催收稅款。中共於北特區委迅速派人將情報送給紅十五縱隊。鐘聲樓、朱學久得到情報,立即率領縱隊戰士奔襲橋頭。他們神速地將4條圩門封鎖住,然後分成4個組進入圩內,每個組盯著一個稅警。布置妥當,鐘聲樓命人點燃一個火爆仗,隨著“叭”的一聲炸響,4個稅警便當了俘虜。緊接著,鐘聲樓、朱學久又指揮戰士們將前來赴圩的土豪劣紳們一個一個捉了起來,迫使他們交出槍枝。這次共繳槍18支,籌款500餘元。 同年11月6日,鄰近橋頭的興國縣壩子上,來了20多個收糧的國民黨靖衛團丁。當日深夜,鐘聲樓、朱學久率領紅十五縱隊和100多名赤衛隊員,悄悄地摸近壩子上,包圍了靖衛隊的住處。紅軍尖兵向門口的靖衛團哨兵摸去。“乾什麼的?”哨兵發覺有動靜,大聲喝問。“殺豬的!”紅軍尖兵猛喝一聲,隨即一躍而起,一刀劈死了哨兵。鐘聲樓立即下令點響汽油桶里的鞭炮。在爆豆般的“槍聲”中,紅軍戰士們衝進靖衛團的住所。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的靖衛團丁。嚇得渾身發抖,連忙舉手投降。就這樣,紅十五縱隊不費一槍一彈,又繳獲步槍15支。

民國人物(四)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