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熏墓

朱友熏墓

位於成都市東郊12公里正黨山麓。1979年清理髮掘,墓室通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墓由磚券拱砌成,大門、前庭、二門、正庭、正殿、中庭和後殿等都是仿木結構琉璃瓦、石刻建築。前、正、中庭左右建廂房,門窗闌額及室頂刻給有蓮荷、牡丹、菱花、菊花、蕉葉、海螺、雙魚、火輪、雲朵等各種朱彩圖案紋飾。坐椅、香爐、棺台的雕刻精美。嵌鑲在後殿琉璃壁正中的圓形鏤空描金釉陶盤龍,尤為生動。據墓中出土的擴志記載:蜀僖王朱友熏(1409-1434)系蜀獻王朱椿世於朱悅廉的第三子。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封第十一子朱格於蜀,友熏為第三代蜀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冊封為羅江王。宣德七年(1432 年)因其兄靖王朱友育(朱悅糧站廉長子)薨,襲封為蜀王。宣德九年因患風疾而死,賜溢僖。《明史》和《華陽縣誌》都把蜀僖王朱友熏誤稱為朱友堂,蜀僖王擴志的出土,糾正了《明史》記載中的錯誤。現已修復對外開放。《明史》和《華陽縣誌》都把蜀僖王朱友熏誤稱為朱友堂,蜀僖王擴志的出土,糾正了《明史》記載中的錯誤。現已修復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概述

位於成都市東郊12公里正黨山麓。1979年清理髮掘,墓室通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墓由磚券拱砌成,大門、前庭、二門、正庭、正殿、中庭和後殿等都是仿木結構琉璃瓦、石刻建築。前、正、中庭左右建廂房,門窗闌額及室頂刻給有蓮荷、牡丹、菱花、菊花、蕉葉、海螺、雙魚、火輪、雲朵等各種朱彩圖案紋飾。坐椅、香爐、棺台的雕刻精美。嵌鑲在後殿琉璃壁正中的圓形鏤空描金釉陶盤龍,尤為生動。

歷史

據墓中出土的擴志記載:蜀僖王朱友熏(1409-1434)系蜀獻王朱椿世於朱悅廉的第三子。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封第十一子朱格於蜀,友熏為第三代蜀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冊封為羅江王。宣德七年(1432 年)因其兄靖王朱友育(朱悅糧站廉長子)薨,襲封為蜀王。宣德九年因患風疾而死,賜溢僖。《明史》和《華陽縣誌》都把蜀僖王朱友熏誤稱為朱友堂,蜀僖王擴志的出土,糾正了《明史》記載中的錯誤。

現狀

現已修復對外開放

朱友熏墓 朱友熏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