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博物館

本溪博物館

本溪市博物館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明山區峪明路,成立於1980年,是以本地區文物收藏、陳列、研究、民眾教育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多樣的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區的悠久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本溪博物館本溪博物館

本溪市博物館成立於1980年,是以本地區文物收藏、陳列、研究、民眾教育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本溪市博物館館藏文物近萬件,主要以本地區出土文物為主,有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牙齒及小孩股骨化石、青銅時代石器、陶器、戰國青銅短劍等,此外,還有明清時期的精美瓷器。建館以來,舉辦和引進各類展覽80餘個,主要有《本溪歷史陳列》、《本溪名家書畫作品展》等。考古發掘和文物調查成果顯著,重要的發掘項目有廟後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太子河上游青銅時代洞穴墓地發掘、高句麗五女山山城發掘、高句麗米倉溝壁畫墓發掘等。

設施

新館落成於2009年,建築外觀為井聯雙鼎造型,古樸而典雅,占地面積1.59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4000平方米。《本溪的記憶》為本館基本陳列,共分4個部分,分別為“東北第一人的故鄉”、“洞穴:從家園到墓園”、“燕漢東進與高句麗興起”、“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通過文物陳列、場景復原及多媒體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區的悠久歷史。本溪市博物館新館的落成,為山城本溪再添一道文化景觀。

機構設定

宣教部

1、依據本溪博物館的歷史陳列開展對外宣傳、輔導教育工作。

2、組織接待觀眾參觀本館舉辦的各類展覽,並承擔展覽的引導、講解工作。

3、發揮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組織開展中小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4、負責對志願者講解員進行組織、培訓工作。

保管部

1、負責文物庫房藏品的日常管理、清點核對及所有藏品的出入庫工作。

2、配合完成館內文物的展覽部展工作。

3、負責藏品的接收、登記、制卡、排架工作。

4、負責文物總帳、分賬、卡片、登記表、檔案的管理。

5、負責對文物藏品的修復工作。

6、負責文物的攝影工作。

陳列部

1、研究並確定陳列的主題,提出基本內容和陳列藝術風格的基本要求。

2、審定陳列大綱和陳列內容設計方案。

3、審定陳列藝術形式設計方案和平面設計圖立體設計圖。

4、研究並確定陳列重點場面的文物組合和陳列藝術形象。

5、審定重點文字說明。

6、協調內容設計形式設計、製作、布置、包括文字、圖片、雕塑等工作以及各業務部門的配合。

7、陳列布置完畢以後進行審查、並決定必要的調整和修改。

8、負責出版物印刷品宣傳廣告、工藝品、紀念品的設計。

9、負責推介本館的各類展覽,將館內優秀展覽向全國內外推廣。

10、負責引進展覽的洽談和具體協定的簽定。

考古隊

1、針對本溪地區地上和地下文物進行調查、勘測、考古發掘以及相關的歷史、發掘技術、發掘資料的研究。

2、考古鑽探和考古測繪形成初步的數據資料。

3、進行遺址和墓葬的發掘,用科學的方法揭示與記錄遺存的本來面貌,出土遺物處 理、測定標本採集、遺址資料記錄。

4、發掘資料管理及研究,文字,繪圖,照片和實物等各類資料都形成規範的科學檔案,並形成完整的科學報告。

5、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配合工程基建項目完成文物保護工作(調查、勘探、發掘)。

辦公室

1、負責館內外關係的協調及對外接待工作。

2、了解掌握全館貫徹落實上級的指示、決定及工作部署落實情況,及時向館內領導匯報。

3、負責全館文字資料的起草、文字綜合和文物信息的編輯工作。

4、負責發文、打字、審核、編號、登記、用印和印發工作,檔案的收發、傳閱、歸檔和立卷工作。

5、負責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

6、負責管理收入、支出、財務賬目、勞動工資及人事考核、檔案的管理。

7、負責房產、車輛、食堂、辦公用品、職工福利等後勤管理工作。

8、負責博物館大樓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保證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建立健全安全保衛規章制度,組織館內人員安全培訓和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9、完成館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現任領導

崔禕本溪市博物館館長、書記。主持博物館全面工作。分管財務、人事。

靳軍本溪市博物館副館長。分管考古隊、陳列部、保管部。

劉俏本溪市博物館副館長。分管群工部、辦公室。

梁志龍本溪市博物館名譽副館長。

基本陳列

第一部分東北第一人的故鄉

本溪縣廟後山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年代距今約50萬年,為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居住址,被稱作“東北第一人的故鄉”。遺址位於洞口處,面積約40多平方米,出土人類化石4件、石製品76件、古動物化石76種,並發現少量骨製品和用火遺蹟。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華北與鄰近國家遠古文化之間的傳播上,具有橋樑作用。

第二部分 洞穴:從家園到墓園

本溪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一部分位於水畔台地,更多的則位於太子河附近的山洞裡,冬暖夏涼的洞穴是當時人類的家園。青銅時代,太子河上游出現了馬城子文化,當時人類居住的聚落大多建設于山坡上,洞穴則成為氏族的公共墓地。

第三部分燕漢東進與高句麗興起

戰國燕昭王時期(公元前3世紀前後),在北方開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五郡,本溪由此進入中原勢力轄區。公元前221年,秦滅燕,本溪納入秦朝的版圖。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增設玄菟、樂浪、臨屯、真番四郡,進一步擴大和強化了郡縣統治。受中原先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響,高句麗民族迅速崛起。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玄菟郡管轄內的卒本地區(在今桓仁境內),建立了民族政權。

第四部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公元10-14世紀,東北地區相繼出現了遼、金、元三個民族政權。遼滅渤海國後,曾將部分渤海遺民遷於梁水(今太子河)流域。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本溪出現許多“猛安”、“謀克”等地方基層組織。元末,本溪一度成為元朝遺臣割據勢力的轄區。明代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建州女真徙居婆豬江(今桓仁境內渾江),在發展過程中漸漸崛起,為日後滿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每天9時—16時(15時30分停止進場),中午12時—13時暫停入場,每周一閉館整修(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開放方式:

1、實行免費不免票的方式,每天限量發放免費參觀門票,為確保參觀秩序和文物安全每天限量接待2000人次。

2、設立領票處,觀眾憑身份證、護照、工作證、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到領票處領取免費參觀票。(每人限領一張),65歲以上老年人(憑老年優待證)、軍人(憑軍人證)、殘疾人(憑殘疾證)、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可優先進館參觀。

3、國內團體、外賓團隊觀眾參觀,需提前三天電話預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