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古生物博物館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綜合類史前生物化石博物館。

基本信息

展館簡介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錦州古生物博物館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綜合類史前生物化石博物館,2000年根據我國著名化石收藏家被譽為“藏龍第一人”的孫振元先生的倡議,以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遼寧省國土資源廳、錦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動工興建。它坐落於錦州遼瀋戰役紀念館內,占地7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千平方米,為現代化建築,巍峨壯觀。館內草木蔥籠,各種石刻文物點綴其間,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
2000年10月正式開館,孫振元先生任館長,近年來經過不斷調整和充實,已建成上下兩層展廳,大小5個功能區域,並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成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綜合型史前生物展覽及科研基地。

主要藏品及特色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一萬餘件,上至晚侏羅紀(1億4千5百萬年前),下至白堊紀早期(1億2千年前)。包括有恐龍原始哺乳動物爬行類昆蟲原始魚類原始鳥類被子植物各類化石矽化木化石,以及各種繁多的珍稀礦石標本。這些藏品集中了遼西中生代珍稀生物化石的精品,具有極高的科學和收藏價值。藏品中有80%經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命名或鑑定,其中早期鳥類、帶“毛”恐龍(中華龍鳥)和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古生物界的重大發現,提供了現代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直接證據,堪稱國寶。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奧斯特羅姆說:“世界上沒有其它地方在如此關鍵的時間,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

基本陳列及專題展覽

錦州古生物博物館以“保護地球珍貴遺產,揭示地球生命演化之謎,提高全民科學及文化素質”為己任。以各種陳列展覽為媒介,利用實物標本、圖片、文字、模型、影觀及信息系統等多媒體技術,努力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良好的科學文化服務。
建館初期,以“恐龍化石陳列”為基本陳列,該陳列以近一千件化石為主要展品,展示遼西地區的恐龍演化發展歷史。後經修改、補充、提高,現更新為“遼西熱河生物群化石展”和“中國恐龍化石展”,將展示內容擴大到全國,同時增加“鳥的起源”基本陳列。
在辦好基本陳列的同時,錦州古生物博物館每年還舉辦3—5個左右臨時陳列,包括“館藏精品專題展”、“國際交流精品展”、“中日古生物化石交流展”等。

主要研究成果

1、 化石的發掘與研究。錦州古生物博物館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有著長期深入的科研合作,為眾多科學家提供了科研項目和研究條件,為我國在鳥類起源、熱河生物種群、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研究領域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作出了貢獻。

化石化石
2、 化石保護技術研究。錦州古生物博物館積極支持化石保護技術研究與開發,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和顯著的效益。如“化石覆膜修復術”、“化石硬托底蓋技術”在全國同行業中大顯身手。
3、 學術活動。中科院古脊椎和如人類研究所的一個博士後工作站設於館內。遼寧省古生物化石鑑定中心擬設於此。建館後,以館藏化石為依據,舉辦了多次學術交流。2002年,舉辦了國際恐龍 大會,並發表了數篇論文,獲得了較好的反響,眾多科學家在館藏化石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出版了《遼寧省古生物化石珍品》、《中國遼西中生代熱河生物群》等專著。
四、 對外交流
建館之初,與日本福崗自然博物館進行館務合作,進行了藏品交流展,並先後在日、英、德、美等10餘個國家的自然博物館公開展出。近年來又與天津濱海新區、杭州市、桂林市、四川自貢市等省市簽定了“藏品交流協定書”,開展交流活動。與國外學術單位的合作研究也日益增多,本館提供的“中國龍鳥”化石照片已編入日本國小自然課本。
五、 地區合作
2007年初,錦州古生物博物館在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投資建設了“本溪地質博物館”和“矽化木王國”景區,建築面積達5千平方米,占地20萬平方米,總投資一億元。展示各類藏品3千多件,構成本溪國家地質公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 公眾服務
開館之初,錦州古生物博物館就被確認為遼寧省、錦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又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示範基地”。特別是作為渤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的學生素質教育基地,成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同時,還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共同建立研究機構,普及大眾生物知識,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近年來。錦州古生物博物館服務意識與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專題展館不斷向精品化方向發展,提供對公眾的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