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黃科

木麻黃科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1科。常綠喬木或灌木。

基本信息

簡介

1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 1科。常綠喬木灌木,常有下垂的枝條,枝條的每個節上具一輪 4~16片的鱗狀葉,基部常結合成鞘,末端游離呈齒狀,宛似木賊,節間有縱溝,溝的基部及兩側有氣孔(器)及綠色組織,溝間凸條成自厚膜組織,明顯地表示此種植物屬於乾生性。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無花被;雄花生於小枝末梢各輪的葉鞘內,每輪內有雄蕊數個,伸出於葉鞘之外,花葯大形,花粉粒常扁球形,具2~3或3~5孔,外層厚於內層,每1雄蕊即代表1雄花,基部有3~4小苞片,由各輪雄花組成1柔荑花序狀體;雌花密集成球形或卵形似頭狀花序,花序無柄,或生於短側枝頂端,花序中每1苞片腋內有1雌蕊及2小苞片,即代表1雌花,雌蕊由2心皮合成,後方1心皮受擠壓退化,前方1心皮子房內有2胚珠,花柱基部極短,分成2個長而伸出苞外的分枝(或稱柱頭),借風力傳粉。果期花序全部變為木質,2片小苞合著,內藏具薄翅的小堅果,最後張開,如蒴果的裂片,露出果實。染色體基數x=11,12,13。導管分子具單孔,無孔的導管有明顯的具緣紋孔,具有傍管薄壁組織,木射線是異細胞的,單列與複列相雜,其中有些集結成寬度不分明的混合線,木薄壁組織是離(導)管的,四散的,成短條。篩管有“S”形質體。

分布及來源

木麻黃科木麻黃科

本科有2屬65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澳大利亞北部及玻里尼西亞等地。其中木麻黃屬有45種,中國南方引入栽培的有木麻黃細枝木麻黃等 3種。本科產重要的木材,也作行道樹。其中如木麻黃木材堅硬,有南海鐵木之稱,原產澳大利亞昆士蘭等處,高達29米左右。

恩格勒系統認為木麻黃屬是雙子葉植物中最孤立和最原始的屬。但有人基於解剖學,認為本科從金縷梅科高度退化而來。還有人基於解剖學及花的形態學,認為本科由與金縷梅科相似的祖先適度退化所致。有些學者認為本科的花粉與樺木科,特別是樺木屬,非常相似,與胡桃科楊梅科在分類系統上亦很接近,但和金縷梅科不同。

化石見於澳大利亞第三紀中新世沉積層中。

其他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MùMáHuánɡ

【別名】木賊葉木麻黃、木賊麻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麻黃科植物木麻黃的幼嫩枝葉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uarinaequisetifolia.Forst.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摘嫩枝,或剝取樹皮,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10-30m,胸徑約70m。幼樹的樹皮為赭紅色,較薄,皮孔密集;老樹的樹皮粗糙,深褐色,不規則縱裂,內皮深紅色。枝紅褐色,有密集的節,下垂。葉鱗片狀,淡褐色,常7枚緊貼輪生。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穗狀,幾無總花梗;雄花花被片2,早落;有1枚雄蕊和4個苞片;雌花序為球形或頭狀,頂生於短的側枝上,較雄花序短而寬;雌花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腋生,無花被;雌蕊由2枚心皮組成。子房上位,初為2室,因後位退化而成為單室,花柱短,有2條通常為紅色的線形柱頭,球果,直徑1-1.2cm,有短梗,木質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內有一薄翅小堅果;種子單生,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北部及太平洋島嶼近海沙灘和沙丘上。

資源分布: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沿海地區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高溫多溫氣候。年積溫在7000℃以上,絕對最低溫度0℃以上均能生長。幼苗期不耐旱,耐鹽鹼,抗沙埋。以向陽,疏鬆肥沃的中性或微鹼性的新沖積砂土栽培為宜,能與根瘤菌共生。

栽培技術種子繁殖:選擇10-12年生的短枝型中的細枝類型,要乾形直,樹冠呈塔形,枝椏細密,抗風力強,變異必小,生長迅速的優良植株採種。待果實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鱗片微裂時採種,暴曬2-3d,待種子自行脫落後,收集貯藏。播種時期以5-6月或10-11月為宜,亦可2-3月播種,播前將種子用溫水(45-50℃)浸泡,後用濕沙貯藏2-3d,待種子萌動後,取出稍晾,接種根瘤菌。可以根瘤菌先搗碎,並與細土拌勻,再與種子混合後播種育苗。成苗後,於春、秋兩季按行株距2.7m×2.7m開穴,穴內施足基肥,適當撒一些石灰,然後栽種。填土壓實,澆足水。生長期間要經常注意有無側根露出,若有應橢即培土,並增施追肥。病害有青枯病,蟲害有星天牛等。

【性狀】性狀鑑別枝條較長,主枝圓柱形,灰綠色或褐紅色,小枝輪生,灰綠色,約有縱棱7條,纖細,直徑0.4-0.6mm。節密生,節間長3-6mm,鱗葉7枚輪生,下部在白色,先端紅棕色。枝條頂端有時有穗狀雄花序和頭狀雌花序。節易脫落,枝條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葉和果實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計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樹脂醇(β-amyrin),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olacetate),β-香樹酯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膽甾烯-3β-醇(24-m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膽甾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膽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黃酮類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纈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胺基酸成分。莖、果及心材還含酚性及鞣質成分:右鏇兒茶精(catechin),右鏇沒食子兒茶精(gallo-catechin),左鏇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鏇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沒食子酸(ga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沒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左鏇表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鏇表沒食子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acid),奎寧酸(quinicacid)。

【性味】微苦;辛;性溫

【歸經】肺;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氣止痛,溫中止瀉,利濕。主感冒發熱;咳嗽;疝氣;腹痛;泄瀉;痢疾;小便不利;腳氣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爛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枝葉治疝氣、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氣管炎。

【摘錄】《中華本草》

形態特徵

木麻黃科木麻黃科

樹高達30米。樹幹通直。樹皮深褐色,不規則條裂。小枝綠色,代替葉的功能,叫葉狀枝。葉退化呈鱗片狀,每節著生鱗片狀葉6~8枚。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聚合果橢圓形,外被短柔毛。小堅果具翅。喜光。喜炎熱氣候。喜鈣鎂,耐鹽鹼、貧瘠土壤。耐乾旱也耐潮濕。

木麻黃根系具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的主要原因。木麻黃生長迅速,抗風力強,不怕沙埋,能耐鹽鹼,是中國南方濱海防風固林的優良樹種。強陽性,喜炎熱氣候,耐乾旱、貧瘠,抗鹽漬,也耐潮濕,不耐寒。生長快,廣東栽培15年生樹高達20m以上.壽命短,30~50年即衰老。通常種子繁殖,也可用半成熟枝扦插。

本種是華南沿海地區造林最適樹種,凡沙地和海濱地區均可栽植,其防風固沙作用良好;在城市及郊區亦可做行道樹、防護林或綠籬。造林時,最好接種根瘤菌,有助於抗高溫、乾旱、貧瘠條件,從而可提高成活率和促進幼苗生長。容器苗比裸根苗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在生產上廣泛套用。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近年又發現叢枝病。害蟲有木麻黃毒蛾、棉蝗、大麻黃枯葉蛾。

化學成分

葉和果實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計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樹脂醇(β-amyrin),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olacetate),β-香樹酯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膽甾烯-3β-醇(24-m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膽甾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膽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黃酮類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纈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胺基酸成分。莖、果及心材還含酚性及鞣質成分:右鏇兒茶精(catechin),右鏇沒食子兒茶精(gallo-catechin),左鏇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鏇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沒食子酸(ga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沒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左鏇表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鏇表沒食子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氫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acid),奎寧酸(quinicacid)。

中醫藥學

【藥名】:木麻黃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木麻黃的枝葉。

【功效】:溫寒行氣,止咳化痰。

【主治】:用於疝氣、寒濕泄瀉,慢性咳嗽

【性味歸經】:微苦,溫。大腸、肺、小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別名】:馬尾樹(《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短枝木麻黃、駁骨松(廣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台灣、雲南有栽培。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金縷梅亞綱

金縷梅亞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花整齊或不整齊,常下位;花被通常離生,常不分成萼片和花瓣;雄蕊常多數,向心發育,常成片狀或帶狀;雄蕊群心皮離生。種子常具胚乳,胚小。
昆欄樹目水青樹科昆欄樹科
金縷梅目連香樹科領春木科懸鈴木科金縷梅科;Myrothamnaceae
交讓木目交讓木科
DidymelalesDidymelaceae
杜仲目杜仲科
蕁麻目Barbeyaceae;榆科大麻科桑科;Cecropiaceae;蕁麻科
LeitnerialesLeitneriaceae
胡桃目馬尾樹科胡桃科
楊梅目楊梅科
殼斗目Balanopaceae;殼斗科樺木科
木麻黃目木麻黃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