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山[木蘭山風景區]

木蘭山[木蘭山風景區]

木蘭山風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黃陂城區、武漢城區分別為35公里和60公里,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自然保護區。 其主峰祈嗣頂高度為海拔582.1米,是大別山南麓高峰之一。林地面積373公頃,林區面積達20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 木蘭山景區是千年香火聖地,其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佛道兩教共處一山,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 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景點。木蘭山作為國家地質公園,廣泛分布著有7億5千萬年曆史的藍片岩。 景區常年舉辦國際A級賽事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和木蘭廟會、木蘭山登山節。

基本信息

簡介

木蘭山風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黃陂城區、武漢城區分別為35公里和60公里,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其主峰祈嗣頂高度為海拔582.1米,是大別山南麓高峰之一。其自然區域東瀕木蘭天池,西臨灄水河,北接長塔公路,南抵研梳公路,占地面積為1550萬平方米。山勢呈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林地面積373公頃,林區面積達20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木蘭山景區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自然保護區。  

荊楚名岳木蘭山,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海拔582.1米,方圓78平方公里,遠遠望去,就象一頭雄獅伏臥在美麗的灄水河畔。古樸雄奇的梵宮殿宇,嶙峋異狀的地質奇觀,奼紫嫣紅的奇花異草,縈繞如帶的清溪碧流,蒼茫浩渺的雲濤霧海,翠染千峰的造化之工,構成了“黃陂八景”中最負盛名的獨特景觀——“木蘭聳翠”,被明代詩人屠達譽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奇觀”。  

木蘭山不僅有著旖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風景名勝與歷史文化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古代即有詩云:“南瞻鄂渚通王氣,北顧中原鎖帝鄉”。木蘭山上,佛道兩教同處一山,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是一座有著1500年歷史的宗教名山,靈驗的香火每年吸引鄂、豫、皖、湘、贛等地近百萬遊人朝山進香。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蘊藏著木蘭將軍的動人傳說,傳承著“忠、孝、勇、節”的木蘭精神。山上至今還保存著木蘭花樹、試箭石、龍尾石、穿箭崖、棋盤石、下馬石、木蘭殿、玉皇閣、祈嗣頂等一大批與木蘭傳說相關的遺址和遺蹟,仿佛向人們講述著木蘭將軍代父從軍、殺敵報國的傳奇人生。木蘭山還是國家地質公園,它處在大別山碰撞造山帶的南緣,是世所罕見的,保存最完整、地理特徵最明顯的高壓超高壓藍片岩變質帶之一,被專家譽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主要景區

木蘭山景區是千年香火聖地,其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佛道兩教共處一山,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   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景點。木蘭山作為國家地質公園,廣泛分布著有7億5千萬年曆史的藍片岩。 景區常年舉辦國際A級賽事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和木蘭廟會、木蘭山登山節。   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

古寨區

古寨區 古寨區

古寨蜿蜒起伏於主峰祈嗣頂,海拔582米處,全長5華里,占地面積約4.4畝。古寨區始建於南宋開元年(1259年),最早為烽火台,清鹹豐三年(1853年)為防太平軍加修炮樓,是一座名副其實用於軍事防禦性古寨。其後,隨著宗教活動盛行,寺廟逐年興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點建築。古寨區內有一天門、南天門、木蘭坊、二天門、三天門、金頂坊、玉皇坊、玉皇宮、三元宮、靈霄街、獅鼻洞等主要景點。  

石景區

木蘭山奇石頗多,形態各異,加上民間古老的傳說,身在其中頗有形神兼備的韻味。整個石景區占地面積約60畝,位於木蘭山售票處西北方向,通過步行1090個石階與各個石態各異的景觀相串連,令遊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觀賞鎧甲面、人面石、鳳冠石、金蟾石、棋盤石、穿箭石、大佛石、白雲洞、太子洞等景點。   風洞,也稱為“紅軍洞”,位於木蘭山售票處西偏北347米處,

風洞

風洞,也稱為“紅軍洞”,位於木蘭山售票處西偏北347米處,是木蘭山最大的崩塌洞穴,它有上下兩個洞口,洞內曲曲折折,垂深50多米仍不見底,深部有掛頂的蝙蝠群。洞口石壁發育網狀石英脈。

棋盤石

棋盤石位於木蘭山山脊,在木蘭山風景區售票處北偏西413米處,是一處已因構成作用而鬆動的巨大變基火山岩(綠片岩)岩塊,石頭有一條寬約0.8米的拉張裂縫,險竣異常。棋盤石形成的地質年代為距今7.5--8億年的新元古代,那條裂縫的形成,則是與新構造活動有關。

穿箭崖

穿箭崖又名一線天,位於木蘭山西坡,距棋盤石直線距離78米,它是構造作用形成的岩石裂縫,穿箭崖北面的岩壁為淺粒岩,更為難得的是岩石中見有早晚兩期石英脈併合成的一支箭,形象逼真,精妙絕倫。

木蘭山紅軍洞 木蘭山紅軍洞 棋盤石 棋盤石 穿箭崖 穿箭崖

木蘭山藍閃石石英脈

藍閃石石英脈是稀少的重要地質遺蹟,見於去祈嗣頂公路旁的岩石露頭,位於售票大廳西北方向270米處。岩性為變基性火山岩(綠片岩),岩石中共有兩期變質分異石英脈發育,前期石英脈走向與片理褶皺一致,後期石英脈充填於垂直片理的裂隙中,並錯斷前期石英脈。個別後期石英脈有藍閃石礦物垂直脈壁生長,其成因可能與流體壓力有關,形成時代晚於藍片岩,這表明藍閃石類礦物存在不同世代。

龍尾石

龍尾石是玉皇閣下一塊懸空越起形似龍尾的斷石,位於售票大廳正北313米處,龍尾石是傳說中木蘭將軍屠龍後留下的龍尾,極具觀賞性。龍尾石岩性為長英質片岩,片岩沿著片理面和垂直節理面風化剝離垮塌後而形成罕見的地質構造遺蹟   。

木蘭山藍閃石石英脈 木蘭山藍閃石石英脈 龍尾石 龍尾石

花苑區、山莊區

有古好漢坡、水晶宮、九碑石、打兒窩、三眼井、下馬石、滴水崖、龍頭石、蟠龍竹與臥虎石、雙龍亭、劍壁石等景點,有近20處避暑山莊。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

木蘭山天池位於木蘭鄉西北19公里處,距武漢城區周邊49公里,武漢天河機場38公里,道路均為國家一級、二級公路占地面積35000餘畝(23.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650畝,森林植被達到98.9%。分為風景遊覽區和休閒度假區。木蘭天池風景遊覽區主要由山水浪漫園區、高峽風情園、待開發的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組成。

山水浪漫園區有一條長達10華里的大峽谷,由飛瀑、溪潭、怪石、奇木"四絕"構成的自然景觀達200多處,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峽谷兩肩挑著明鏡一般的高山湖泊,龍池、天池上下落差380多米。高峽風情園區是一個集高山湖泊、草原、山地風光於一體的特色精品園區,主要彰顯高峽情懷和木蘭外婆文化。  

木蘭湖

木蘭湖 木蘭湖

木蘭湖位於相木蘭山正東方,占地面積3萬畝,傳是木蘭將軍自幼操戈習武、飲馬馳騁之湖塘,又名天堰,因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誕生於此,人們為了紀念巾幗英雄木蘭將軍,便將天堰更名為木蘭湖。

木蘭湖是武漢市內最大的人工湖,自北向南酷似一條巨龍躺在荊楚名岳木蘭山右側。湖面由108個大小湖汊和57公里的湖岸線組成,湖水一碧萬頃,清澈如鏡。湖岸線的東南和東北延伸到了全國聞名的將軍縣——紅安縣境內,並與李先念故居連線。

木蘭湖常年蓄水3億立方米,湖水最深處達28米,湖面高程一般在海拔50米左右。湖中32個島嶼星羅棋布,錯落有致。湖周青山環抱,綠樹掩映,萬木參天,連綿起伏的群山將木蘭湖團團圍住。木蘭湖除承接天然雨水外,湖底還有幾十口噴泉。經科學化驗,湖水中含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水質保持國家一級標準,是木蘭泉廠的直接水源。   由於天然雨水過多,木蘭湖每年有二分之一的湖水經過大壩溢洪道排向長江。

人文歷史

人文傳說

木蘭文化 木蘭文化

據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的《黃陂縣誌》記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縣(今黃陂)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兒時狀貌端凝,不雅修飾……會突厥入侵,軍書疊至。壽甫苦於羸弱不堪遠征,日夕憂慮。木蘭……乃市鞍馬,易戎服,為男子妝,代父從征。”一十二載,立功異域”朝廷封她為將軍。木蘭不受朝祿,乞歸故里,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的將軍廟下。《黃陂府志》、《湖北通志》、《萍蹤識小》、《名勝志》均有類似記載。

相傳木蘭在山上習武,山山嶺嶺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山上遍布她用過的竹箭,一派“低眉菩薩紅妝樣,怒目金剛劍俠同”的巾幗英雄氣概。當時,胡羌入侵,可汗點兵。木蘭女扮男裝,毅然代父從軍。轉戰十二載,木蘭凱歌還。這時,漫山遍野的竹箭,竟然變成了參天大樹,鬱鬱蔥蔥,鮮花怒放,奼紫嫣紅,好象在迎接木蘭將軍的勝利歸來,又好象在歡慶木蘭的豐功偉績。綠的木蘭樹,紅的木蘭花,一經輕風搖動,頓時飛紅搖翠,展現出一幅生動的“木蘭聳翠”的絢麗圖畫。12年後,木蘭已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了,唐太宗要封他為昭烈將軍,木蘭請求回到父母身邊,盡女兒的孝心,遠近的鄉親們為木蘭的事跡所感動,在木蘭山刻了木蘭將軍坊。

鄉人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在暮前豎立“木蘭將軍之暮”的巨碑,並於明萬曆三十七年(一六0九年)在山上建立了木蘭殿、木蘭將軍坊。從此木蘭山名聲大震。正如明代詩人徐承頤所寫:“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木蘭與山名俱在,山並木蘭爭萬古。”  

歷史發展

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此之前稱建明山,因狀如吼獅,故又名青獅嶺。後來坡坡嶺嶺長遍木蘭樹,所以更名木蘭山。又因“木蘭將軍”的傳說,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現存“木蘭將軍之墓”碑。相傳家住青獅嶺(今木蘭山)的少女木蘭18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載,屢建奇功,被封孝烈將軍。後人感其忠烈,為其建祠、立廟、樹坊,建造了木蘭殿、將軍祠、木蘭將軍坊。

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時任黃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蘭山,並留下《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宋雍熙二年(985年),王義敬木蘭忠孝,重建了木蘭將軍坊和廟。明朝詩人朱臣頤寫了一道題為《木蘭山》的詩:“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木蘭與山名俱在,山並木蘭爭萬古。”明代詩人屠達曾說:“木蘭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清朝外省香客遊人來木蘭山的人次平均每年逾過了百萬。木蘭廟會傳承千年,每年十萬餘人參拜。

木蘭殿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蘭的三個階段,分別為她當將軍時的形象、她從軍前的形象和她從軍時的形象。玉皇閣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始建於唐代,閣高10米,整個建築沒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塊交錯乾徹而成。  

木蘭山風景區也是著名的革命勝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曾有“秋收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隊伍上了木蘭山”之說。“黃麻起義”失敗後,副總指揮吳光浩率領鄂東軍七十二名戰士轉戰木蘭山,建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點燃了革命的火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同志都曾在木蘭山一帶進行過長期的革命鬥爭。解放後,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百餘名書法家都為木蘭山題詞,木蘭山己成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並與蔡店姚家山新五師師部舊址等景點組成了一條紅色旅遊線路。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木蘭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市黃陂區城北30公里的仙河東岸,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距武漢70公里,西鄰孝昌縣,北鄰大悟縣,東接紅安縣,面積36平方公里,木蘭山祈嗣頂582.1米,為大別山南麓的高峰之一。作為武漢的後花園,木蘭山地扼豫、鄂、皖、贛 5省,近漢水、帶長江,北接中原 ,南俯江漢。  

地勢地貌

木蘭山 木蘭山

木蘭山風景區海拔90~582米,山勢呈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景區分為木蘭山和玉屏山兩部分,其中:木蘭山部分的自然實體呈北南走向。南北約長62公里,東西約寬25公里。東以木蘭川為界,西以灄水河為沿,北靠長(嶺)塔(耳)公路,南抵研(子)梳(店)公路。面積155平方公里。山形極似一頭靜臥的雄獅,頭在北,尾在南,中心廣場正扼其咽喉處,從中心廣場至祈嗣頂的山脊恰如獅之脊背,而祈嗣頂又酷似其臀,再向南便是獅之尾巴了。玉屏山在木蘭山東,木蘭山和玉屏山在川坳交匯,玉屏山南抵長堰(今王家河街)彭和寺、西北抵川坳,面積為205平方公里,呈北高南低地勢。根據板塊結構理論,其形成於7~10億年前的說法較有據。  

土壤

木蘭山和玉屏山兩條山脈脊嶺均屬風化砂壤,只宜種松和榆樹、刺槐等本地雜木。山坡處屬酸性塵積土,間有部分麻骨土、砂土、砂泥土和紅壤,土層厚薄不等,宜種山杉。山坳處土層較厚,特別是東泉庵、川坳、磨針澗3處,酸性塵積土疏鬆肥沃,是楠竹、水杉、雪松、池杉種植的好地方。  

大氣

1984年4月18日至22日,武漢市衛生防疫站對木蘭山地區大氣污染物進行檢測,數據表明,大氣污染含量甚微,大氣環境質量良好,無致癌物質“苯並比”,符合國家衛生標準。21世紀以來,經區環保和衛生防疫部門多次檢驗和監測,大氣環境質量一直良好 。 

水質

山上水源較少,主要依靠東泉、西泉、北泉、烏龍泉、水晶宮、三眼井 等古井泉及塔園水庫、清水塘、黑溝堰等塘堰水供飲用。木蘭山古井泉水素有“龍泉神液”之譽。歷來朝覲香客,每人必攜帶一瓶回家,據說飲用後可以祛病消災,這其中雖然含有迷信成份,但長飲此水,確可延年益壽,防治一些小病痛,因為水中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以上所列井泉塘堰水源及灄水河河水,經武漢市衛生防疫站的抽樣檢驗,證實所含各種礦物質成份及所含細菌數量均未超過生活飲用水標準,水質良好,適合飲用。  

氣候

木蘭山屬亞熱帶季風區,受季風影響,年平均氣溫16度,光照充足,熱量充沛,且雨熱同季,常年降水量為1236.2毫米。據氣象考察表明,由於木蘭山地區的地形地貌複雜,構成了日照陰坡與陽坡有別,氣溫梯度變化較大,局部冬暖夏涼,各種天氣現象有較多的小氣候特點。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木蘭山植物 木蘭山植物

木蘭山風景區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常見植物計920餘種,除近200種為引進種外,絕大部分為鄉土物種,林區面積達20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

用材林主要樹種有松、杉、柏、槐、楓、構、櫟、榆、椿、樟、檫、楊、柳、桑、楓楊、麻櫟等。

觀賞林主要樹種有木蘭、山茶、白玉蘭、廣玉蘭、梅花、櫻花、桂花、紫荊、紫薇、木槿、芙蓉、臘梅、杜鵑、迎春、玫瑰等觀花樹種;黃楊、女貞、冬青、烏柏、楓香、重陽木、銀白楊、塔柏、筆柏、龍柏、雪松、合歡,山梅等觀葉樹種。

果木林主要樹種有桃、李、柿、梨、棗、蘋果、石榴、枇杷、板栗、花紅、山楂等。

竹類有楠竹、桂竹、水竹、叢生竹等。

茶類有油茶、清茶等。

花卉有牡丹、芍藥、蘭花、菊花、月季、水仙、海棠、薔薇、茉莉、含笑、曇花、君子蘭、一串紅、文竹、棕櫚、美人蕉、含羞草、仙人掌等。

藥材品種繁多,明人方與時即謂“木蘭山參苓術諸藥備齊,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據查明者已近千種,其中名貴藥材有紅丹參、南沙參、白首烏、女貞子、貝母、桔梗、靈芝、枸杞、天冬、麥冬、黃色杜鵑、大力麻等;生長較普遍的有金銀花、龍吐珠、金不換、白玉質、萬年青、蒼耳子、大共同、紫胡、金桃、玉竹、白芨、紫蘇百合、半夏茯苓、蒼木等。  

動物資源

木蘭山風景區哺乳動物僅剩少量的草豹、豺、狼、狐、兔、黃鼬、果狸、狗獾、驢狼、刺蝟、貂鼠、野豬等。

隨著山林綠化及林業的發展,有各種鳥類又遷回木蘭山定居,其中常見的有鷹、貓頭鷹、啄木鳥、喜鵲、灰喜鵲、斑鳩、野雞、八哥、黃鸝、畫眉、雲雀、竹葉雀、絲麻雀、麻雀、白頭翁等。

爬行動物以蜥蜴、壁虎為多,珍稀的有蟒蛇、烏蛇、白花蛇等,甲殼動物以螃蟹為多。

木蘭山動物 木蘭山動物

哺乳動物中蝙蝠在本山有一百多種,其中大蝙蝠有狐蝠、果蝠、犬蝠等;小蝙蝠有山蝠、魚蝠、蹄蝠、菊頭蝠、大耳蝠等,多群聚於風洞中,鄉人將蝙蝠屎稱為“夜明砂”,可治眼疾   。

礦物資源

木蘭山蘊藏著大量的藍閃石。1986年6月3日經廣東省測試分析所定性分析,表明藍閃石中含有鐵、鋁、鈣、鎂、鈦、鋅、鉛、錳、銅、鉻、鎳、鋯、釔、鈧、鉬、鏑、鈹、鈀、鋇、銀、鉺、鍶、釘、銠、硼等多種元素,其中不少是稀有金屬,尤以鈀、釘、銠三種較有價值。

地質界並認為,藍閃石的發現,證實木蘭山位於板塊交接處,對研究板塊理論具有重要意義。經湖北省地質局鄂東北地質大隊普查表明,木蘭山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綠片岩、藍片岩和紅簾石片岩。其品種有鈉長石、陽起石、綠簾石、綠泥石,青鋁閃石、石英鈉長石、錳鋁石榴子石等。面積約10平方公里,總儲量1139億立方米。這些礦藏石材加工成的建築材料經省有關單位鑑定,質量極佳,開採價值較大。  

旅遊信息

門票:80 元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 - 18:00)

最佳旅遊時節:春季和秋季。

木蘭山風景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政策。對現役軍人、殘疾人、身高1.2米以下兒童、年滿70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免票;對70歲以內60歲以上老年人、中、小學生實行半價票;對旅行社團和持相關證件的其他應享受優惠的社會群體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優惠   。

開發建設

1982年,木蘭山正式劃為風景遊覽區;

1983年,成立木蘭山風景區管理處,隸屬於木蘭山林場;  

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評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小區;

2005年,木蘭山被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2014年,木蘭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交通信息

景區旅遊路線

遊客進入景區大門後,可以先遊玩景區東部的“宗教朝聖區”,木蘭山遺留了一天門、雷祖殿、講經堂、南天門、二天門、木蘭將軍坊、木蘭殿、三清殿、三天門、金殿、玉皇閣等景點。遊客只要沿著登山步道向前一路步行,就能路過這些大小景點。

在到達山頂的玉皇閣後,遊客可以根據山中的指示牌,在“天街”處轉向地質公園景區遊覽(如果時間不充裕,也可以原路下山),地質公園景區也稱為“石景區”。步行上千個石階可到鎧甲面、人面石、鳳冠石、金蟾石、棋盤石、穿箭石、大佛石、白雲洞、太子洞等景點。從“石景區”可以一直走到環山公路的出口處。

公交方案

1、漢口火車站乘公交292到達“黃陂區旅遊集散中心”,再從集散中心換乘“四景環遊”的旅遊巴士,到達木蘭山風景區。

2、武漢港乘市郊一日游專線車可直達木蘭山。

3、在漢口竹葉山乘坐黃陂中巴到黃陂新客運站,轉乘木蘭山旅遊專線車。

自駕游線路

從武黃高速、滬渝高速、京港澳高速上武漢外環,至黃陂,上黃土公路25公里處,長嶺街右轉3公里到木蘭山風景區。  

武漢旅遊景點盤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毛澤東故居
晴川閣
寶通禪寺
湖北省博物館
黃鶴樓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
古德寺
大智門火車站
辛亥革命博物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
漢正街
洪山公園
武漢長江二橋
解放公園
木蘭山
盤龍城遺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蓮溪寺
龜山電視塔
詹天佑故居
江漢關大樓
武漢動物園

歸元寺
武昌起義紀念館
八七會議會址
清真寺
石門風景區
介子山莊
鐵門關
長春觀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九峰國家森林公園
武漢森林野生動物園
古琴台
武漢長江大橋
東方馬城
木蘭天池
天主教堂
漢口江灘公園
和平鄉村馬術俱樂部
中山艦博物館
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
馬鞍山森林公園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木蘭古門景區
道觀河風景區
軍山湯泉宮
東湖鳥語林
木蘭清涼寨
農耕年華
戶部巷
地球村歡樂世界
東湖梅嶺
木蘭川大余灣
落雁島
張公山寨
湖泗瓷窯址群
龜山
世界寶玉石博覽館
石榴紅村
大禹神話園
勝天農莊
大好河山旅遊區
巨龍湖生態山莊
起義門舊址
武漢農業生態園
蓮花湖公園
海星楚雲莊
青龍山森林公園
武漢近代工業博物館
東湖釣魚台
雲霧山景區
梁子湖高爾夫度假中心
武鋼博物館
荷蘭風情園
慈惠農場
江夏白雲洞
東湖磨山風景區
東湖海洋世界
槐山風景區
江漢路步行街
謙森島莊園
和平農莊
武大櫻花園
中國地大逸夫博物館
湯遜湖旅遊度假區
九龍溫泉度假山莊
東湖風景名勝區
木蘭大草原 

武漢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武漢市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景點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 武漢長江大橋| 黃鶴樓 |“六·一”慘案遺址|“一·三”慘案遺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白雲洞|拜將台|寶田寺|長春觀|長江書店舊址|陳潭秋故居|大革命烈士就義處|瀕湖畫廊|長天樓|觀魚台|湖光閣|九女墩|可竹軒|梨園|落霞水榭|磨山|聽濤軒|先月亭|行吟閣|二七烈士紀念碑|防洪紀念碑|古德寺|古琴台|歸元禪寺|龜山風景區|江漢路|漢陽城|漢正街|寶通寺|北伐軍官兵公墓|庚子烈士墓|洪山寶塔|洪山公園|施洋墓|湖北省博物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蓮溪寺|劉少奇故居|留雲亭|龍泉山|珞珈山|毛澤東故居|墨水湖|木蘭山|木蘭古門|起義門|三烈士亭|蛇山風景區|雙鳳亭|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武昌城|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動物園|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辛亥革命烈士公墓|新洲|興福寺塔|鸚鵡洲|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鍾子期墓|卓刀泉|東湖風景區|首義園|武漢九峰國家森林公園|明楚王墓|詹天佑故居|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湖泗瓷窯址群|東湖鳥語林|武漢植物園|東湖楚天台|木蘭湖風景區|寶通禪寺|世界寶玉石博覽館|中山艦|武漢民族文化村|八七會議會址|木蘭天池|大別山薄刀峰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