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坑組

木坑組,地質學術語,1958年南京大學地質系命名,1962年夏邦棟發表。命名剖面位於安徽休寧縣木坑村。

地層名稱:木坑組

地層名稱(英文):Mukeng Fm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38

命名:

1958年南京大學地質系命名,1962年夏邦棟發表。命名剖面位於安徽休寧縣木坑村

沿革:

1958~1962年南京大學地質系夏邦棟等稱該組為木瓜坑石英岩,1971年安徽省332隊根據命名地在休寧縣木坑村而改為木坑組。參見上溪群

特徵:

該組岩性較為單一,為灰綠色厚層千枚狀含粉砂質砂岩,夾有粉砂質千枚岩及千枚岩,近頂部夾淺紅色或紫色千枚狀含鈣質粉砂岩或與綠色砂岩互層。厚度大於4607m。與上覆牛屋組為整合接觸,與下伏板橋組亦為整合接觸。

備考:

同物異名:木瓜坑石英岩、環沙組。一些研究者認為該組屬於新元古界,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夏邦棟

年份1:1962

系名:中元古界

地層名稱:木坑組

地層名稱(英文): Mukeng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52

命名:

安徽冶金地質局197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休寧縣木坑村。

沿革:

本區前震旦系變質岩的研究開始較早,1930年李捷曾將其命名為上溪綠泥片岩。1962年夏邦棟等將上溪綠泥片岩改為“溪口群”並分出五個岩石組合,其中之一即為“木瓜坑石英岩”。1971年安徽區調隊將其改建為木坑組,代表上溪群下部地層。

特徵:

本組岩性單調,為灰綠色中厚層千枚狀含砂粉砂岩夾粉砂質千枚岩,千枚岩,頂部淺紅、紫紅色千枚狀含鈣粉砂岩,有時與綠色砂岩互層,厚度>4600m。本組向南黑色泥岩逐漸增多,夾於綠色砂岩之間,厚度變小<3000m;向北至祁門—屯溪以北,相變為單一的灰綠、黃綠色變質含砂粉砂岩,厚約1100—2600m。1971年安徽區調隊曾命名為“環沙組”(1∶20萬祁門幅),1987年《江西省地質志》統一歸入木坑組。該組與下伏雙嬌山群不整合接觸,與上覆牛屋組黑色變質含砂粉砂岩整合接觸。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李捷

年份1:1930

作者2:夏邦棟

年份2:1962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