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醫

朝鮮醫,(朝鮮族醫學)是在朝鮮族固有的文化基礎上,吸收中醫藥學的理論,結合本民族防治疾病的實踐經驗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體系,簡稱朝鮮醫。自古以來,朝鮮族與漢族有著長期友好的往來,文化的相互滲透源遠流長,醫學也在其中。在吸收和套用漢族傳統醫藥知識的同時,朝鮮醫家還結合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及他們在當地的醫療實踐,以公元19世紀李濟馬所著的《東醫壽世保元》為代表,提出了從理論到臨床診治都獨具特點的“四象醫學”學說,逐步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朝醫學。

名稱

朝鮮醫


朝鮮醫藥的來源

朝鮮民族用藥,究其來源,大體有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引用中藥(漢族藥),一是發掘鄉藥。
由於朝鮮醫廣泛吸收了中醫藥的知識,因此朝醫引用了許多中藥作為本民族防病治病的武器。如四象藥物271種,全部引用了中藥;《東醫四象金匱秘方》收載的1297個方劑,《漢方醫學指南》收載的1500多個方劑,《東醫寶鑑》收載的15類,1400多種藥材,《增補方藥合編》收載的41類515種藥材,基本都引用了中藥。
鄉藥有較長的歷史,尤其是1949年以後,廣泛開展了民族醫藥的發掘、整理、研究工作。如白花桔梗的根,燉雞補虛,治婦女崩漏;萬年蒿的全草熬膏,治婦女冷病,保肝;獨活的根,制米酒,治風濕病;棒子的雄花,制米酒,治肝腹水等。這類藥占朝藥的絕大部分。此外,很多民間藥物,如紫花前胡的根,用於烏髮,治療腰痛;方解石的粉末,治一切外傷出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