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寺[福建省石獅市寺廟]

朝天寺[福建省石獅市寺廟]

朝天寺,江南第一朝天寺位於石獅市寶蓋山脊,姑嫂塔畔。 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宇,始建於1980年,建寺歷史雖短,但規模宏大氣勢恢弘,寺院占地60餘畝,是石獅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廟宇。

基本信息

寺廟布局

石獅市朝天寺石獅市朝天寺
朝天寺崇樓峻閣,綿延山脊,琳宇成片,氣勢恢宏。在石永公路西徧村段,就能見到屹立於路邊的朝天寺山門。由水泥路沿山麓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朝天寺建築群依次為土地廟、山門、天王殿、中殿、後殿、關帝廟、三聖殿、真武殿、玉皇閣。寺宇中神像眾多,佛道兼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馱;中殿奉祀倆家十八仙(即南仙公八尊,北仙公九尊,合關聖帝君為十八仙);後殿奉祀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如來三尊佛及千手觀音、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濟公禪師;關帝廟中殿奉祀關聖、周倉,邊殿供奉靈官大帝、張天師;三聖寶殿奉祀西方三聖,即阿彌陀接引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樓上為圓通寶殿,奉祀觀世音菩薩、善財龍女,兩廂為五百羅漢;真武殿奉祀北極玄天上帝;玉皇閣即凌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兩邊供奉文曲、武曲、托塔天王、二郎神及風神、雨神、雷神、電神。佛像皆鎏金,氣宇軒昂,溫和慈善;神塑悉彩飾,儀態端肅,貌相莊嚴;護法神將,虎背熊腰,威風凜凜;羅漢侍神,百態千姿,情態各異。琳琅塑像,鑠金絢彩;諸佛眾神,濟濟一堂;儼然菩薩國度,神仙閬苑。

旅遊資源

石獅市朝天寺石獅市朝天寺
四周山脈環抱,東側有山敦水庫,西側有龍穴水庫,兩水庫的陽光下皚皚發光,猶如鶴翅;中間廟宇座山脊之背,好像佩翁騎鶴升天,因些取名朝天寺。主要建築包括天王殿、仙公閣、大雄寶殿、關聖帝宮、圓通殿、玄天上帝宮、玉皇殿等。
西山虎岫寺,沿寶蓋山旅遊公路,即可直達號稱“江南第一“的朝天寺。該寺興建於1981年,雖不及虎岫寺的歷史悠久,卻因背靠寶蓋名山,並以其建築規模宏大,多元宗教文化共存而引人注目。

歷史溯源

朝天寺籌建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落成於八十年代。建寺緣為石獅善信五人往仙遊九鯉湖九仙公求靈祈夢,於是將關聖帝君與南北倆家真人一十七尊合為十八仙祖,於寶蓋山創建朝天寺。建寺宗旨在“說法度人指迷津開覺路,垂方救世驅奇病轉回春。”據說插牌定址伊始,輒有香客求神祛病靈驗,訊息傳開聲名大噪,香客潮至,建寺呼聲此響彼應。西徧村鼎力支持,獻山獻地;諸善信集腋共襄,捐資捐役。旅菲僑胞蔡友玉、洪淑佩、施全森、何天福,香港清藏寺蔡烏蕊、王培坤等慷慨解囊。經取景布局,精心設計,於1981年諏吉動土。工程浩大,匠役盈千。時經數載,資耗鉅萬,歷盡艱辛,而成今日之盛況。然關帝廟前之八卦花園、玉皇閣左側之三清寶殿尚屬闕如。今日之朝天寺廟未全建,景未齊置、神亦未畢聚,假以時日,當臻完善。

寺廟特色

朝天寺群體建築設計新穎,布局巧妙。寺宇依山形之高低走勢定位取向,故錯落有致,軒輊合宜;疏密弛張,顧盼多姿。建寺之處山脊略高,兩側緩坡遠伸,地域開闊,宛若仙鶴展翅;而翼尖恰伸於西敦、龍穴西水庫,得甘泉潤澤,倍增靈氣;脊頂山勢高聳,狀如鶴頸;峰頂巨石高昂,形類鶴首。人贊之曰:鍾寶蓋之靈,毓鶴穴之秀。真武殿左側,有磐石方圓數丈,其形如龜;右側有石拔地而立,頂略扁,呈三角,酷似修蛇。將足踏龜蛇二將之玄天上帝殿建於斯處,令觀瞻者拍手叫絕,造化巧設乎,匠心妙運乎!
朝天寺冠以“江南第一”,其名不虛,寺宇占地二百多畝,建築面積數萬平方米。規模宏大,蔚為大觀,江南一帶,鮮有倫比。矧雕刻精細、裝飾華麗。斗拱翹脊,金碧輝煌;琉璃碧瓦,璀璨耀目;龍蟠廊柱,翻雲覆雨;獅踞門旁,雄姿英發。復有諸多匾額楹聯書法精湛,蘊含豐富,巧闡佛理,妙喻禪機,為寺宇生輝增色。寺宇周遭,高曠幽靜,奇石嶙峋,古木蔥鬱,澗水鳴佩,野花競妍。入得寺來,便覺靈氣迂迴、梵音繚繞,胸中凡塵俗念頓消,有如置身於“物我兩忘,天人同樂”之神仙境界。
朝天寺經歷任主持王華彬、王志清、吳烏梅、蔡素治、龔丕勇及各善信的共同努力,正逐漸成為石獅的一處宗教旅遊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