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礦產

有色金屬礦產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能夠供工業上提取銅、鉛、鋅、鋁、鎂、鎳、鈷、鎢、錫、鉬、銻、鉍、汞等有色金屬元素的礦物資源。

有色金屬礦產

是指能夠供工業上提取銅、鉛、鋅、鋁、、鎳、鈷、、鉬、、汞等有色金屬元素的礦物資源。

對我國十八種大宗礦產開發利用狀況作了調查,主要為有色金屬系列這十八種礦產是煤、鐵、錳、鉻、銅、鉛、鋅、鎢、錫、鉬、銻、鋁土礦、鎳、金、稀土、硫、磷鉀,結合國土資源部主要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的成果作了分析。這十八種大宗礦產開採利用狀況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我國礦產開採利用狀況。
(一)煤炭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國正在成為煤炭出口大國。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炭品種齊全,可以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華誠有色金屬市場網了解,我國煤炭資源總量10142億噸,保有儲量1292億噸,基礎儲量5949億噸,資源量2901億噸(均為1999年資料,下同),位居世界第三位。晉、陝、蒙三省區占全國的65%,經濟發達的東部十省市僅占7.8%。按煤種分,低變質煙煤34%,中變質煙煤33.2%,貧煤、無煙煤18.8%,褐煤14%。我國煤礦遍布全國,相對集中於山西,陝西、內蒙、河南、河北、山東、遼寧、黑龍江、貴州、安徽等省區。重要的礦山有大同,烏海、準葛爾、石咀山、太原、潞安、平頂山、銅川、開灤、兗州、阜新、撫順、鐵嶺、鶴崗、七台河、雙鴨山、雞西、淮北、淮南、六盤水、陽泉、平朔等。現有礦山35751個(2000年統計數,下同),其中大型143個,中型373個,從業人員444.1萬人,占全國礦業從業人數的46.0%,占了礦業的半壁江山,。產煤10.15億噸。我國的煤礦呈典型的二元結構,一方面是大型的國有礦,一方面是眾多的民營地方小礦山。受煤炭賦存條件的制約,我國僅有16處重點露天煤礦,生產能力5280萬噸,年產3458萬噸,僅占全國煤產量3%,大大低於主要產煤國家40%露天礦的比例。九五期間,由於科技進步和採煤機械化程度提高,原煤年產量超過千萬噸的特大型企業17個,占全國原煤總產量的22.7%,生產集中度有所提高。近年來,我國煤炭出口量穩步增長,2000年出口5884萬噸,占世界煤炭貿易份額的12%。
(二)鐵礦
鋼鐵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材料,2001年我國鋼產量1.49億噸,為世界第一位。我國鐵礦石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組份多,與澳大利亞、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礦相比,缺乏成本競爭優勢,需要長期從國外進口鐵礦石。
我國鐵礦石保有儲量119.48億噸,基礎儲量211.76億噸,資源總量456.38億噸。居世界5-6位。其中品位大於55%的鐵礦石僅占3.2%。
當前正在開採的鐵礦,主要分布在十個鐵礦集中區,即鞍山-本溪、冀東、西昌、呂梁-五台、寧蕪、白雲鄂博、魯中、鄂東、邯邢、海南地區,探明儲量占全國的64.8%,主要鐵礦區與鋼鐵企業的分布一致。
現有礦山3767個,其中大型40個,中型55個,從業人員33.5萬人。其中生產300萬噸以上露天礦14座,如齊大山、南芬、尖山、白雲鄂博等,100萬噸以上地下礦山6座。
國內多數鐵礦山鐵精礦成本要超過220元,與進口富鐵礦塊礦持平,由於進口富礦品位高,易於冶煉,相比國內鐵精礦具有競爭優勢。我國鐵礦石在1997年達到2.68億噸年產量後,便逐年下降,到2000年為2.24億噸,進口礦由1997年的5510萬噸,上升到2000年的6997萬噸。主要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秘魯進口。2002年4月1日,財政部下文將鐵礦資源稅下調60%,使鐵精礦每噸成本下降25元,有望使部分國產鐵礦石獲得和進口富礦的競爭能力。
(三)錳礦
我國雖擁有一定量的錳礦資源,但錳礦品位低,碳酸錳占的比例大,高磷高鐵高矽,品質較差。冶金用的低磷低鐵低矽的優質富錳礦須從國外進口。
我國錳礦石保有儲量1.22億噸,基礎儲量1.97億噸,資源量3.46億噸,資源總量5.43億噸,富礦僅占6.4%。次於南非、烏克蘭、加彭,居世界第四位。。
我國錳礦集中於廣西、湖南、貴州,其次為重慶、福建、廣東。重要礦山有連城、八一、下雷、建水、鶴慶、東平、龍頭、瓦房子、桃江、城口、湘潭、遵義。
現有礦山467個,大型4個,中型9個。從業人員2.67萬人。年產錳礦石351.4萬噸,國家重點企業僅占礦石產量6%,民營小礦山的產量占52.8%。錳礦開採具有小而分散的特點。由於錳礦的生產集中度差,品位低、雜質高,加工性能差,通過選礦燒結,與進口礦比,不論在質量上與價格上都不具競爭力。具體錳礦價格行情請登錄華誠金屬網(www.hme01.com)查看。近年來,提出優質錳礦的概念,找礦和利用上均有新的突破,錳礦產量有所回升,進口量有所下降。2000年進口錳礦石120.4萬噸。
(四)鉻礦
由於成礦地質條件限制,我國鉻礦資源貧乏,必須以進口為主。我國鉻鐵礦保有儲量365萬噸,資源總量1005萬噸。世界鉻鐵礦基礎儲量37億噸,主要有南非、哈薩克斯坦、土耳其、辛巴威、芬蘭、阿爾巴尼亞等國。
我國正在開採的鉻鐵礦,集中在西藏曲松羅布莎。現有礦山28個,僅羅布莎鉻礦為中型。我國鉻鐵礦,礦床規模小,成礦類型單一,均為阿爾卑斯型豆莢狀鉻鐵礦。我國在鉻鐵礦勘查方面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除西藏岡底斯成礦帶以外,已作出了前景不大的結論。2000年年產礦石20.8萬噸,我國年需鉻鐵礦100萬噸,80%依靠進口。考慮到國際上鉻鐵礦供應充分,鉻鐵礦石價格走低,我國僅保有儲量365萬噸,建議停采儲備,鉻鐵礦的需求全部由進口供給。
(五)銅礦
我國銅礦資源不豐富,但冶煉加工能力大,消費增長迅速,礦山銅產量不高,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銅精礦、銅材,廢雜銅。我國對銅的進口,影響國際銅市場價格。我國銅保有儲量1915萬噸,基礎儲量3042萬噸,資源量3177萬噸,資源總量6218萬噸。我國銅礦儲量與國外可比部分,不超過1800萬噸,居世界第七位。
當前銅礦石主要產自江西、雲南、山西、安徽、湖北五省,占全國產量的84.8%,主要礦山有德興、江銅、易門、中條山、銅陵、銅錄山、封山洞等。
現有銅礦762個,其中大型13個,中型40個,從業人員13.1萬人,1999年全年產銅礦石5114萬噸,礦產銅52.01萬噸。列世界第六位。
我國銅礦山資源漸趨枯竭。東川銅礦關閉,導致撤消了東川市的建制。由於我國銅礦品位偏低,除德興銅礦以外,礦山規模偏小。正在開採的銅礦所占用儲量已超過總儲量的一半,尚未開發的銅礦開發條件都比較差,如西藏玉龍銅礦,新疆東天山銅礦,黑龍江烏奴克頭銅礦。我國銅精礦成本8945元/噸,精銅成本14500元/噸,比世界同期平均成本高22-32%,在國際市場上無競爭力。由於國際銅價持續走低,連阿舍勒銅礦這樣的銅礦品位,開發起來也難以盈利。由於國內銅供應保證程度下降、需求上升很快,我國對世界銅供應的依賴程度將進一步上升。
(六)鉛鋅礦
我國鉛鋅資源、生產能力、消費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我國的優勢礦種。鉛保有儲量771萬噸、基礎儲量1209萬噸、資源量2273萬噸,已查明資源總量3482萬噸。鉛儲量位澳大利亞、美國之後,占世界鉛儲量的10.2%。鋅保有儲量2249萬噸,基礎儲量3442萬噸,資源量5731萬噸,資源總量9172萬噸。鋅儲量也位於澳大利亞美國之後,占世界鋅儲量的10.7%。鉛鋅礦分布廣泛,主要有陝甘、川滇、湖南、廣東、遼寧五個採選冶集中區。主要礦山有凡口、黃沙坪、水口山、桃林、鳳太、李家河、錫鐵山、白銀廠、大廠、會澤、天寶山、大梁子等。現有鉛礦山858個,大型3個,中型12個,從業人員4.1萬人;鋅礦山1282個,大型5個,中型23個,從業人員8.8萬人。1999年礦產鉛82.1萬噸;礦產鋅168.5萬噸。鉛出口量46.8萬噸,居世界第一;鋅出口量50.8萬噸,居世界第二。1999年精鉛生產成本為3340元/噸,為18.3美分/磅,與世界平均生產成本21美分/磅相比,具有一定優勢;精鋅生產成本為6384元/噸,為34.9美分/磅,與世界平均生產成本43.8美分/磅相比,也具有一定優勢。我國鉛鋅的遠景資源豐富,西部地區更具潛力,預測鉛鋅資總量可能達5億噸。由於高強度的開採,鉛鋅可采儲量已明顯不足,特別是富礦儲量不足日趨嚴重。使鉛鋅的資源量轉為儲量,已成為務之急,否則我國鉛鋅礦的競爭優勢將很快消失,甚至無法滿足國內需求。
(七)鎢礦
我國是鎢礦的資源大國,也是生產、出口大國,鎢礦是我國傳統優勢礦種,由於資源保護不夠,出口競相壓價,黑鎢礦的優勢正在下降。鎢的保有儲量(WO3)123萬噸,基礎儲量265萬噸,資源量262萬噸,資源總量527萬噸。鎢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總儲量的41%。我國的鎢礦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南部和廣東、廣西北部的華南成礦帶上,近年來在秦嶺、祁連成礦帶上有新的發現,具有一定的潛力。現有礦山213處,中型礦山24處,從業人員4.5萬人。著名的鎢礦有大吉山、西華山、盤古山、歸美山,瑤崗仙、柿竹園、汝城、香花嶺、富賀鍾等。1999年鎢礦礦石開採量590萬噸,生產金屬鎢3.88萬噸,出口鎢礦石折合成鎢金屬量2.11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鎢精礦(折65%WO3)平均成本為1700美元/噸,和國際市場價格比有50%的盈利空間。由於開發出口秩序的混亂,資源浪費,儲采比已下降至27,遠低於世界平均62。江西、湖南國有鎢礦,大多數資源危機,預計2005年,我國黑鎢礦儲量將告罄。白鎢礦的選冶技術尚未過關,資源形勢嚴峻。
(八)錫礦
我國是錫礦的資源大國,也是生產、出口大國。錫礦同樣存在過量開採和低價大量出口的狀況。錫的保有儲量94.9萬噸,基礎儲量126.2萬噸,資源量83.3萬噸,資源總量211.5萬噸。錫礦儲量占世界的12.4%,居世界第三。我國錫礦主要集中在雲南、廣西、湖南、廣東。最近通過國土資源大調查,在湖南南部騎田嶺有重要發現。
現在礦山247處,大型3處、中型11處,從業人員4.8萬人。大型錫礦山企業有三個,即雲南箇舊錫業公司、廣西柳州華錫集團,廣西平桂礦務局。
1984年以前,我國錫產量占世界錫產量的5-10%,1985年後逐年增長,1999年精錫產量9.08萬噸,占世界的37%,為第一出口大國。精錫成本3720美元/噸,在國際上具競爭優勢。
過度消耗錫的儲量,為我國錫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隱患,這對華誠金屬市場也是一種過度消耗的行為。南丹大廠100、105號礦體,為世界最富的大型礦床,僅幾年的超強度濫采亂挖已消耗殆盡。
(九)鉬礦
我國是鉬礦資源豐富國家,中國鉬礦生產狀況,對世界的鉬有色金屬市場有重要影響。
鉬礦保有儲量328萬噸,基礎儲量834萬噸。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鉬礦資源主要集中在陝西、河南、遼寧三省。
現有鉬礦山156處,大型2處,中型5處,著名的鉬礦山有金堆城、灤川、楊家仗子,其中金堆城就占全國總產量的61%。礦石產量1475萬噸。
我國鉬礦生產集中度高,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楊家仗子後備基地蘭家鉬礦被強占亂采以後,資源枯竭,引發了震驚國內的楊家仗子事件。
(十)銻礦
銻礦也是我國傳統優勢礦種。我國是銻礦的資源大國,也是生產、出口大國。和鉛鋅鎢錫稀土等優勢礦種一樣,銻礦也存在過量開採的問題。
銻的保有儲量70萬噸,基礎儲量239.5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66.2%,居世界第一。我國銻礦主要分布在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儲量分布高度集中在大型、超大型礦床中。現有銻礦山95處,大型1處,中型9處,從業人員1萬人。最著名的銻礦是湖南錫礦山,還有廣西大廠,貴州睛隆銻礦。1999年產銻礦石138.4萬噸,銻精礦9.1萬噸,金屬銻8.45萬噸,70%以上出口,居世界第一。
銻已列為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控制總量,保護銻資源和銻的價格,華誠有色金屬網介紹。
(十一)鋁土礦
我國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但以一水硬鋁石型為主,鋁矽比偏低,氧化鋁生產成本高,國內的鋁土礦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這對有色金屬市場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鋁土礦保有儲量3.73億噸,基礎儲量4.85億噸,資源總量18.10億噸。占世界鋁土礦儲量的1.44%,列世界第八位。我國鋁土礦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貴州、廣西、山東,占全國儲量的93%。預測鋁土礦資源總量可達50萬噸。
我國現有十大鋁氧廠,主要分布在鋁土礦產區附近。鋁土礦山242處,大型3處,中型4處,從業人員1.53萬人。著名的礦山有:小關、洛陽、小山壩、長沖河、林歹、燕壠、孝義、太湖石、白家莊、平果等。1999年全國鋁土礦採礦量675.6萬噸,電解鋁產量279萬噸。由於礦石性質所限,2000年我國氧化鋁生產成本為1440元/噸,合173美元/噸,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成本142美元/噸,加入WTO以後,將受到世界鋁市場的衝擊。
2000年我國電解鋁消費量為353萬噸,其中進口量為74萬噸。鋁土礦供應缺口到2020年預測將達到60-70%,對世界市場依賴程度將進一步增加。最近,在冶煉一水硬鋁石工藝上有所突破,期待對世界市場的依賴程度有所緩解。
(十二)鎳礦
我國擁有世界第二大鎳礦,礦產地高度集中,技術裝備水平和技術經濟指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鎳的保有儲量為357.7萬噸,基礎儲量764.3萬噸。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鎳礦儲量集中在甘肅金川礦區,僅金川礦區一處,占全國保有儲量的86%,為一世界級的礦床。另外在新疆、吉林、雲南、四川有少量分布。現有鎳礦山35處,大型1處、中型3處,從業人員1.4萬人,為集中度最高的礦種。除甘肅金川有色屬公司以外,還有吉林鎳業公司磐石鎳礦和新疆喀拉通克鎳礦,黃山鎳礦。紅土型鎳礦是重要的鎳礦工業類型,我國應加快氧化礦的選礦冶煉工藝研究,開拓更多的鎳供應渠道。
(十三)金礦
八五以來,我國固體礦產勘查費用半數投向黃金,使儲量有大幅度增長,產量也大幅度增長,進入世界主要產金國的行列。
金保有儲量787.4噸,基礎儲量1159.1噸,資源量2973.9噸,資源總量4134.1噸,居世界第七位。我國黃金分布廣泛,全國800個縣市都有黃金產地。
現在岩金礦山1886處,大型34處,中型61處;砂金礦山126處,大型2處,中型9處。總計從業人員22.5萬。1999年,產黃金169.1噸。我國黃金平均生產成本為62.8元/克,約合235美元/盎司,仍有一定的競爭力。黃金勘查成為國外勘查資本投資的礦種。
我國缺乏世界級的金礦和黃金礦山。生產集中度低,使用工藝落後,造成的污染嚴重。應進一步加強黃金勘查,充分利用低品位資源,發展生物氧化技術,利用難選冶礦石。採取分散採礦,集中選冶的模式辦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十四)稀土礦
我國是稀土礦資源大國,也是生產、出口大國,是我國又一優勢礦種,但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還有許多工作要作。
稀土氧化物保有儲量2215.8萬噸,基礎儲量2292.5萬噸,資源總量8898.9萬噸。居世界第一位。主要產地集中在白雲鄂博鐵礦和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區,其餘分布在四川、甘肅等地。現有稀土礦山119處,中型2處。主要礦山有:白雲鄂博、七一、南橋、冕寧馬房溝等。我國稀土氧化物產量為7.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3.9%,其中5.4萬噸出口。國內消費1.9萬噸,為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費國。1983年起,稀土產量快速上升,大大超過國內需求量。過量生產,過量出口,導致價格下跌,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當前須進一步開發稀土的套用領域,控制稀土生產總量,變稀土大國為稀土強國。
(十五)磷礦
我國磷礦資源較豐富。北方缺磷,富礦少,易選礦少。磷礦保有儲量66.4億噸,基礎儲量132.5億噸。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北、四川、湖南五省,占全國總儲量74.5%。現有磷礦山511處,大型15處,中型25處,從業人員5.8萬人。著名磷礦有昆陽、甕安、宜昌、什邡等。1999年產磷礦(標礦)2718萬噸,主要國內消費,出口242萬噸。
(十六)硫礦
許多國家化工用硫主要取自石油天然氣加工產品和自然硫礦,我國主要來於硫鐵礦。
硫礦資源總量為47.4億噸,集中分布在廣東、安徽、內蒙、山西、四川五省區,占總資源量的53.2%。硫鐵礦富礦僅占總資源量的2.5%。
現有硫鐵礦礦山839處,大型1處,中型10處,從業人數5.1萬人。年產硫鐵礦石1320萬噸,包括其他有色,黑色,黃金礦山產的硫鐵礦。主要的硫鐵礦山有:雲浮、新橋、東升廟、敘永大樹等。硫鐵礦幾乎全部國內消費,出口僅0.6萬噸。受到國外低價硫原料的競爭,國內硫鐵礦礦山普遍處境困難。
(十七)鉀礦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肥施放中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調,加之我國鉀資源嚴重匱乏,鉀礦的戰略地位更加凸現出來。
鉀礦基礎儲量1.44億噸(KCl),資源總量4.55億噸,主要分布在青海柴達木鹽湖區,沉積地層中的鉀鹽礦少而零星,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國土資源大調查在羅布泊地區發現鹽湖鉀鹽,但開發條件困難。現有鉀鹽礦6處,大型1處,從業人員5400人。鉀鹽開採集中在察爾汗鹽湖,青海鹽湖工業集團公司,開發反浮選--冷結晶鉀肥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9年年產鉀肥71萬噸。我國是鉀肥進口大國,同年進口596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
我國除作好柴達木鹽湖區和羅布泊鹽湖區鉀鹽的合理開發外,可在泰國、寮國開展風險勘查,合資開礦,利用該區高品位,埋藏淺的鉀石鹽資源。

相關條目

相關連結

http://jsmaoyuan.co.bokee.ne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