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詩詞名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詩詞名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殘月西沉,令人壓抑;烏啼淒哀,催人淚下;霜華滿天,寒氣逼人。“霜滿天”造語奇崛,本來,秋霜落地,凜然生寒,這是自然現象;可是在心緒悲涼的詩人看來似乎繁霜滿天,寒意逼人,頗有淒神寒骨、心灰意冷之感。寫秋霜瀰漫,冷風淒淒,實乃傳達詩人的淒冷心緒。尤其刺耳的是“烏啼”,本來,它就是兇險、不祥、不利的預兆。這句詩雖然寫了具體的景物,但實際是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寂寞,還有淡淡的憂愁。本句可以解釋為:天即將破曉,烏鴉也開始了聲聲鳴叫,看到漫天冰霧,讓人更覺寒冷。

基本信息

全詩內容

月落烏啼霜滿天月落烏啼霜滿天
這是《楓橋夜泊》里的第一句。
全詩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 落:這裡是指的是天將破曉;烏啼:這裡是指烏鴉的鳴叫;霜滿天:意思是說秋霜滿布,讓人感到徹骨的寒意。
這句詩雖然寫了具體的景物,但實際是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寂寞,還有淡淡的憂愁
本句可以解釋為:天即將破曉,烏鴉也開始了聲聲鳴叫,全身徹骨的寒意讓人感覺到四面八方瀰漫著霜華。

姑蘇城外

寒山寺

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楓橋夜泊》的藝術價值,在於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圖畫,抒發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懷。從視覺、聽覺、觸覺三方面描繪了楓橋夜泊的環境和詩人的感覺。
寒山寺位於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梁時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到唐貞觀年間,浙江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裡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毛寧

歌曲《濤聲依舊》中的歌詞“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留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化用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題目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句。 穿越時空聆聽張繼落第失意的慨嘆,感受當代人的離別愁緒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張曉風的文章《不朽的失眠》第九段,化用了“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意境,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了細膩的心理描寫如:“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環境描寫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乾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絕淒絕。
吳鶯音歌曲《月落烏啼》,也化用了此名句.

張繼

(約756~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襄陽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肅宗至德初前後在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地,歸鄉。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長安,洛陽),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大曆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後來其妻亦歿於其地。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流傳後世,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楓橋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評張繼的詩:「事理雙切」,「比興深矣」,「不雕而自飾,丰姿清迥,有道者風。」他的詩不但「有道者風」,也頗有「禪味」,這是當時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風氣,他自也不例外。但他並無一般仕宦者的官僚習氣,曾作感懷詩:「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他不逢迎權貴,與當時同是進士出身的詩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時有往來。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

還有以下詩篇。
連山盡塞水縈迴,山上戍門臨水開。
珠欄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鱗自相向。
昔人受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閒江清
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蕭疏涼野間。
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雕朱翠顏。
流落時相見,悲歡共此情。
興因尊酒洽,愁為故人輕。
暗滴花垂露,斜輝月過城。
那知橫吹笛,江外作邊聲。
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
山光隱危堞,湖色上高樓。
禹穴探書罷,天台作賦游。

雲浮將越客,歲晚共淹留。
舊隱人如在,清風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
鳥向喬枝聚,魚依淺瀨游。
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銜獺?
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牆。
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為郎。
貧賤非吾事,西遊思自強。
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閒。
候館臨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漸近,露濕雁初還。
浮客了無定,萍流淮海間。
遊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
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
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
思歸一惆悵,于越古亭中。

酬張二十員外

前國子博士竇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賞寄何人。
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親。
語言未終夕,離別又傷春。
結念湓城下,聞猿詩興新。

廬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會稽郡樓雪霽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樓望霽華。
夏禹壇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飄紗。
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數處微明銷不盡,湖山清映越人家。

馮翊西樓

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悽然。
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
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
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

送鄒判官往陳留

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
國使乘軺去,諸藩擁節迎。
深仁荷君子,薄賦恤黎氓。
火燎原猶熱,波搖海未平。
應將否泰理,一問魯諸生。

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東越秋城夜,西人白髮年。
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
鳳輦棲岐下,鯨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蒼蒼不可問,余亦賦思玄。

感懷

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
長相思
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奉寄皇甫補缺

京口情人別久,楊州估客來疏。
潮至潯陽回去,相思無處通書。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閶門即事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安公房問法

流連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上清詞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
送顧況泗上覲叔父
吳鄉歲貢足嘉賓,後進之中見此人。
別業更臨洙泗上,擬將書卷對殘春
留別
何事千年遇聖君,坐令雙鬢老江雲
南行更入山深淺,岐路悠悠水自分。
送張中丞歸使幕
獨受主恩歸,當朝似者稀。
玉壺分御酒,金殿賜春衣。
拂席流鶯醉,鳴鞭駿馬肥。
滿台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華州夜宴庾侍御宅
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
贈章八元
相見談經史,江樓坐夜闌。
風聲吹戶響,燈影照人寒。
俗薄交遊盡,時危出處難。
衰年逢二妙,亦得悶懷寬。
城西虎跑寺
石勢虎蹲伏,山形龍屈盤。
寺開梁殿閣,墳掩晉衣冠。
出澗泉聲細,斜陽塔影寒。
近城多戰鼓,棲息此中安。
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
開瓮臘酒熟,主人心賞同。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更喜宣城印,朝廷與謝公。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黃閣開幃幄,丹墀拜冕旒。
位高湯左相,權總漢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趙北憂。
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寒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
無因隨遠道,結束配吳鉤
重經巴丘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乾。
九日巴丘楊公台上宴集
淒淒霜日上高台,水國秋涼客思哀。
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
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
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

游靈岩

靈岩有路入煙霞,台殿高低釋子家。
風滿迥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
青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
誰謂無生真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河間獻王墓
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閒中見舊編。
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
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秋日道中
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州。
逕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遊。
華清宮
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
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雲外曲,霓裳閒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春申君祠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
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
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
遙知雙彩勝,並在一金釵。
寄鄭員外
經月愁聞雨,新年苦憶君。
何時共登眺,整屐待晴雲。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餘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山家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歸山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金谷園
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郵亭
雲淡山橫日欲斜,郵亭下馬對殘花。
自從身逐征西府,每到開時不在家。

宿白馬寺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明德宮
碧瓦朱楹白晝閒,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雲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
讀嶧山碑
六國平來四海家,相君當代擅才華。
誰知頌德山頭石,卻予他人戒後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