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莊師範

曉莊師範,於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與黃祿祥在揚子江畔勞山腳下的曉莊創辦,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試驗鄉村師範。1930年4月,曉莊師範被封閉,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曉莊師範復校。

概述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試驗鄉村師範。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黃祿祥揚子江畔勞山腳下的曉莊創辦。所有曉莊之理論與實施,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創辦

1917年在美學成回國後,開始投身教育,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教務主任,東南大學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南京安徽公學校長等職,並擔任《新教育》雜誌主編。開始對“沿襲陳法,儀型他國”的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張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倡導“教學合一”,提議吸收女子入學,開創了男女同學的新風。

1922年,陶行知擔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以後又與朱其慧等人發起組織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與朱經農合編《平民千字課》,奔走於冀、察、蘇、浙、皖、贛、豫、鄂等省,推行平民教育。1925年任《新教育評論》雜誌主編。

曉莊師範曉莊師範

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放棄了優厚的教授生活,謝絕了武昌高等師範(武漢大學的前身)和吉林大學校長的盛情邀請,脫去西裝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別城市繁榮舒適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了實驗鄉村師範學校(後接受徐養秋建議,改名為曉莊學校),到農村去開展鄉村教育運動。他想通過培養具有“康健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社會的精神”的鄉村教師,以實現他的“改造一百萬個鄉村”的宏願,“為三萬萬四千萬農民燒心香”。

意義

在曉莊師範期間,陶行知將“教學合一”發展為“教學做合一”,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它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教育思想體系。所有曉莊之理論與實施,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停止

1928年在陶氏的關懷和指導下創辦了浙江湘湖師範。1929年,上海聖約翰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因懼怕曉莊學校的革命性,以“勾結叛逆,圖謀不軌”為藉口,武力封閉曉莊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學生三十多人被捕,共產黨員十多人慘遭殺害。陶行知被迫臨時避難日本。

復校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曉莊師範復校。

革命烈士

坐落在南京北郊神策門(後改和平門)外勞山下的行知園裡景點還有曉莊烈士紀念碑和英烈亭。

葉剛烈士

郭鳳韶烈士

郭天任烈士

李玉坡烈士

李光武烈士

沈雲樓烈士

袁咨桐烈士

石俊烈士

楊蔭榆烈士

……

相關人物

黃質夫 曲仲湘 汪達之 陳郇磐(陳夢熊之三姐) 趙叔愚 倪尚達 王德安 梁披雲 戴伯韜 劉季平 趙愷 沈敬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