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瘟

暑瘟是一種中醫病症名,中醫認為本病內因乃正氣虛弱,不耐暑,濕、熱三氣,暑濕邪毒經肌膚表面傳人,由表及里傳變.暑邪內郁,易於化火,傳變迅速,極易傷津劫液,閉竅動風。病邪按衛,氣營、血規律傳變,病情逐漸加重.臨床以高熱、抽筋、昏迷三症為主,亦稱熱、痰分、風三症;西醫認為乙腦病毒屬於B組蟲媒病毒,病人和某些家畜家禽(豬、牛、馬、雞、鴨)是傳染源,蚊於是主要的傳染媒體。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症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2—6歲常見。以高熱、嘔吐、昏迷,抽搐為主症。屬於中醫“暑瘟”、“暑風”、“暑厥”、“暑痙”等範疇.

病因病理

中醫認為本病內因乃正氣虛弱,不耐暑,濕、熱三氣,暑濕邪毒經肌膚表面傳人,由表及里傳變.暑邪內郁,易於化火,傳變迅速,極易傷津劫液,閉竅動風。病邪按衛,氣營、血規律傳變,病情逐漸加重.臨床以高熱、抽筋、昏迷三症為主,亦稱熱、痰分、風三症,
西醫認為乙腦病毒屬於B組蟲媒病毒,病人和某些家畜家禽(豬、牛、馬、雞、鴨)是傳染源,蚊於是主要的傳染媒體。人受感染後多不發病,為隱性感染。但有部分被感染者,由於人體防禦功能低下而導致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腦實質廣泛性急性炎症,尤以大腦皮質、中腦、腦橋,底節和延腦較重。肉眼觀察可見軟腦膜大、小血管的高度擴張與充血。由於充血水腫與顱內壓增高,可出現海馬鉤回疝或小腦扁桃體疝.由於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的變性壞死,腦組織基質液化或溶解,使腦實質散在大小不等的軟化病灶.

治療

(一)普通康復療法
住院隔離治療.避免刺激,保持口腔皮膚清潔,定時翻身,注意吸痰,防止發生褥瘡及肺炎,給以流質飲食,不能進食者可鼻飼井靜脈補液。
(二)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
1.邪在衛氣
突然發熱,常伴有嘔吐,嗜睡,頭痛、怕風、神志多清醒。高熱時可有驚厥或煩躁不寧。夾濕者,舌苔白膩,偏熱者,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氣泄熱,辛涼透表。
[方藥]銀翹散加減:銀花25克,連翹16克,板藍根35克,生石膏25克,竹葉16克,薄荷10克,荊芥12克,牛蒡子12克,甘草6克。夾濕者,加藿香,佩蘭、厚朴各12克,偏熱者,加黃連7克,知母12克,加大石膏至65克。
2.邪在氣營
持續高熱,神志不清或時清時昧,頸項強直,四肢抽搐,甚則喉間痰聲漉漉,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多黃糙或灰暗,脈數.
[治法]清氣泄熱,涼營解毒
[方藥]清營湯合白虎湯加減:生石膏65克,知母16克,板藍根35克,玄參,生地各16克,連翹16克,竹葉12克,丹皮12克,銀花25克,犀角粉(沖)1克.便秘加生大黃10克(後下),芒硝12克(沖服):痰熱壅盛加鮮竹瀝15毫升:熱甚昏迷者,可灌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1粒,
3.邪在營血
低熱或不規則發熱,口乾喜飲,兩顴潮紅,舌光紅少苔,或舌紅起刺者,為病後津液耗傷,屬陰虛發熱:如汗出不溫,面色淡白,舌質淡嫩,苔薄白者,為營虛衛弱,陽氣不足.
[治法]滋陰養液,佐清餘熱。
[方藥]養陰清熱湯加減:玄參16克,知母16克,麥冬25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蘆根35克,西洋參6克,生甘草4克,石斛16克,竹葉12克.陰虛內熱盛者,加地骨皮16克,整甲30克(先煎),營衛虛弱,陽氣不足者加桂枝10克,白芍12克.
4.痰蒙清竅
面色少華,童識不清或痴呆,失語,喉有痰聲,吞咽困難,或狂躁不寧。舌質紅,苔黃者,為痰炎內擾;深度昏迷,舌質不紅,苔厚膩者,為痰濁內蒙.
[治法]豁痰開竅。
[方藥]導痰湯加減:膽南墾10克,竹茹12克,半夏12克,鬱金12克,石菖蒲12克,陳皮12克,茯苓16克,甘草4克,厚朴12克,枳殼12克。痰火內盛者,加天竺黃16克,黃芩16克,生石膏35克,痰濁內蒙者,加遠志13克,厚朴12克,生薑3片。
5.內風擾動
肢體強直性癱瘓或角弓反張者,為風竄經脈,若震顫抖動,不自主動作者為陰虛風動。
[治法]平肝潛陽,熄風止痙.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懷牛藤12克,代赭石16克(先煎),生牡蠣25克(先煎),天麻16,鉤藤25克,生地16克,龜板25克(先煎),白僵蠶12克,石決明35克(先煎),白芍16克,風毒內竄,抽搐甚者,加南星、白附子、防風各12克,全蠍6克,蜈蚣1條.陰虛風動者加鱉甲25克(先煎),阿膠12克(另烊沖服),麥冬16克.
流(三)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
主要是對症治療,並補充液體,用5%一10%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
l.高熱處理
(1)降低室溫在25℃左右.
(2)物理降溫為主要方法:頭部置冰袋,冰帽,酒精擦搭,溫水灌腸。
(3)藥物降溫,物理降溫不明顯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成人每次2毫升,小兒每次1—1.5毫升肌注,必要時3~4小時可重複使用,體溫仍然不降者用亞冬眠療法。
2.驚厥處理
用鎮靜止痙藥:安定:成人每次10~20毫克,小兒每次o.1一o.3毫克/千克體重.異戊巴比妥鈉(阿米妥鈉):成人每次o.2一o.5克,小兒每次5—10毫克/千克體重,肌注,可用葡萄糖液稀釋成2.5%溶液肌注或緩慢靜注,注至肌肉強直變軟為止.巴比妥鈉:成人每次o.1~o.2克,小兒每次5—8毫克/千克體重肌注。
3.腦水腫及腦疝處理
可給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l一2克/千克體重,靜脈快滴或推注(20—30分鐘),每隔4~6小時可重複1次,療程2—4天.
4.呼吸衰竭處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採取促進腦細胞代謝的措施,用各種方法維持正常的換氣功能,包括氣管切開、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套用等.也可配合呼吸興奮劑,常用有山梗萊鹼,成人每次3~6毫克,小兒每次o.15~o.2亳克/千克體重,肌注或靜滴,利他林每次o.25毫克/千克體重,回蘇靈成人每次2~8毫克肌注或靜滴,東莨菪鹼成人每次o.2一o.5毫克,小兒每次o.02一o.06毫克/千克體重,654—2成人每次20毫克,小兒每次o.5—1毫克/千克體重,靜注,阿托品o.5~1毫克,以後每次o.5毫克,靜注,15—30分鐘1次。上述藥物可交替使用。
5.恢復期症狀及後遺症的處理
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可用能量合劑、複方磷酸脂酶片、乙醯谷酸胺、肌苷、維生素等,使用甦醒劑促使昏迷早日甦醒並防止並發病症及後遺症,如氯脂醒、醒腦靜等。
流(四)單味藥與經驗方治法
(1)大青葉、生石膏各50克,水煎,每日1劑,分2—3次服.用於邪在衛氣的輕症.
(2)大青葉50克、板藍根50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3次服.
(3)明礬、雄精各2份,天竹黃3.份,冰片少許。研末,用石菖蒲煎水,灌服或鼻飼,每次1—2克,每日3次.用於邪戀正虛,痰濁內蒙心竅,神志不清者。
(4)礞石粉2份,月石、芒硝各1份,用鮮竹瀝拌和餵服。每次1~3克,每日3次,2周為1療程.用
於邪戀正虛,喉間痰鳴,呼吸不勻者.
(5)蘄蛇粉,每次3克,每日3次。開水化服,連服15天.用於邪戀正虛,內風擾動,肢體強
直者。
(五)中成藥治療
(1)龍膽餌肝丸:每次2克,每日3次。用於正虛邪戀,痰蒙清竅者。
(2)牛黃清心九:每次1粒,每日1~2次.用於邪在氣營者.
(3)至寶丹:每次l/2—1粒,每日1~2次.用於邪在氣營或邪在營血者
(4)紫雪丹;每次1.5克,每日2次。用於邪在氣營或邪在營血者。
(六)外治療法
(1)豬膽汁20毫升,加生理鹽水2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用於邪在氣營,高熱持續不退者。
(2)鮮地龍液20~30毫升,鼻飼,每日l一2次.用於邪在氣營,抽筋不止者.
(七)針灸療法
失語取風池、風府,下關、頰車,強刺激不留針,每日1次或隔日1次.呼吸突然停止取會陰,深刺3寸,強刺激.上肢癱瘓取曲池、肩髃、外關、大椎,每日或隔日1次。下肢癱瘓取陽陵泉、血海,風市,足三里、絕骨,陰陵泉,每日1次.高熱取大椎,曲池、合谷、人中,十宜、委中出血.
(八)推拿、按摩療法
為促進機體代謝與循環,改善肌肉、神經營養,更快恢復功能,可進行推拿、按摩及各種被動運動的方法和手法.
(九)飲食療法
(1)白蘿蔔120克,橄欖9克,水煎分3次喝完,每日1劑。
(2)荊芥60克,甘蔗200克,梨100克,白茅根20克,玄參、赤勺各6克。先將甘蔗絞汁,余藥水煎濾液,與甘蔗汁混合,代茶飲,不拘量。有清熱解養陰,解毒潤肺作用。
流預防與護理
(1)積極開展清潔衛生活動,消滅蚊子。
(2)按時進行乙腦疫預防注射。
(3)患兒居室應保持涼爽通風,室溫控制在20-28度,密切觀察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及瞳孔變化。保持口腔清潔,經常就換體位,清潔皮膚,防止褥瘡。
(4)急性期給予流質,並供給充足水份,必要時鼻飼。恢復期應逐漸增加營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