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三疑案

晚明三疑案是指明朝末期宮廷中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總稱。這三起事件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故有“三大案”之稱。


明末熹宗皇帝統治下的天啟王朝,大明江山已是風雨飄搖。熹宗朱由校昏昏然執政僅七年,就把個爛攤子交給了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眾說紛紜的明末“三大案”,就發生在熹宗上任之前。
明末“三大案”,即“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一直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疑案,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事情的本身也許很簡單,只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是皇帝的家事。政治上的明爭暗鬥,給案子蒙上了難分是非的晦澀之感。
“梃擊案”
“梃擊”,簡而言之就是以木棍打人。不巧,打的這個人是萬曆帝的皇太子,就成了“案”。
明神宗萬曆帝的皇太子叫朱常洛,命運多舛,充滿悲劇色彩。萬曆帝最初偶然御幸宮女王氏,王氏有了身孕。當時鄭貴妃還沒有孩子,所以宮女生的如果是兒子,那就是長子,將來必是太子。萬曆可不想讓宮女的兒子做太子,萬曆帝並不喜歡王氏,由母及子,也不喜歡王氏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所生的長子常洛。他喜歡的是寵妃鄭貴妃及其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
從鄭貴妃產子這一年的二月起,大臣們就開始上疏要求皇上冊立五歲的常洛為東宮太子。萬曆帝想,也許時間一長,大臣們會改變主意?便下了一詔:“元子(即長子)尚弱小,冊封儀式等二三年後再舉行吧。”
可要求立儲的奏章接連不斷,沒完沒了,萬曆帝總是找藉口,能拖就拖,和群臣唱起了對台戲。
這一拖,就拖到了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八月,大臣沈一貫用“子復生子,孫復生孫,早享天倫”說動了萬曆帝,終於,在這一年的冬季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同時冊封常洵為福王,賜田兩百畝,與太子同行冠禮。
歷代太子在六七歲時都要開始讀書學習,接受正統文化的薰陶。萬曆帝卻一直不允許朱常洛讀書。朱常洛長期被禁閉在宮中,直到十三歲時,才第一次出閣讀書,之後又是長期輟讀。十九歲時,再次奉旨出閣讀書。這樣斷斷續續的讀書生活,使他沒有受到良好而系統的文化教育,因此,他無力以強大的內心抵禦成年後遭受冷遇的寂寞,只能沉湎酒色,度日如年。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這一年,朱常洛三十三歲。
五月初四這天黃昏時分,薊州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從東華門直奔內廷,打傷守門太監,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直到前殿屋檐下才被捉拿。當時,慈慶宮第一道門只有兩名老太監守門,第二道門無人看守。事發後朱常洛驚恐萬狀,“舉朝驚駭”,萬曆帝下令審訊。
負責審問的“浙黨”官吏說張差是個瘋癲病人,企圖糊塗結案。最後通過刑部官員審問,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令我打上官門,打得小爺(指太子),有吃有穿”。朝中東林黨人懷疑是鄭貴妃欲謀害太子,堅決要求徹底追究。
案子到了這個份上,只能請求聖裁,可皇帝此時也犯難了。此番案件如此重大,關係到國脈,他再公開包庇貴妃,強行結案,也擔心天下悠悠之口。於是,先諭令鄭貴妃老老實實做人,然後讓太子出面化解,萬曆帝親臨慈慶宮,召見太子,並讓方從哲以及其他文武百官站在旁邊做見證。皇帝拉著太子的手說:“此兒很孝順,朕十分喜歡,如果有別的意思,不就早立別人了嗎?外臣心懷何意?動輒用流言離間朕父子!”同時,他還把太子生養的三個孫子叫到跟前,讓各位大臣看,然後說:“朕的孫子都這么大了,還有什麼可說的。”並要太子心裡有什麼話當著群臣不要隱瞞全說出來。
皇帝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太子當然馬上表態說,那個瘋瘋癲癲的案犯要馬上處決,不能再拖了。
當事人都這么說了,這案子哪還有追查下去的必要。皇帝諭示刑部,明確給案子的處理定調,說張差是個瘋瘋癲癲的奸徒,闖入東宮傷人,罪在不赦,立即處斬。太監龐保、劉成嚴加提審,明確定罪,不許牽連他人。一件意圖謀害皇儲的案件就這樣成為了一個葫蘆案,死了的只是三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大明朝一場風波就這樣消弭了。
“紅丸案”
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萬曆帝的做法是一個最高統治者的明智選擇,而太子的表態不但贏得了孝順、大度的名聲,而且經過了這場風波,他的皇儲地位真正穩固了,鄭貴妃再不敢覬覦其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梃擊案”之後,又發生了“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即位,改年號為泰昌,為明光宗。
明代以品嘗美食、享受女色為生活情趣。做了皇帝的朱常洛,除了寵妃西李、東李之外,鄭貴妃更是投其所好,送上八位絕色美女。到八月初十,朱常洛身體就不行了,找醫官陳璽診視。大臣們見到皇帝形容憔悴,“聖容頓減”。八月十四,便發生了崔文升進藥事件。
崔文升本是鄭貴妃宮中的親信太監。朱常洛即位以後,升崔文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御藥房。朱常洛患病後,鄭貴妃指示崔文升以掌御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即大黃。大黃的藥性是攻積導滯,瀉火解毒,相當於瀉藥。所以,接下來的一晝夜,朱常洛連瀉三四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
八月二十九,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皇上。方從哲說:“鴻臚寺丞李可灼自己說是仙丹,可我們不敢輕信啊。”
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宮獻藥。到中午時分,李可灼調製好一顆紅色藥丸,讓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紅丸後,感覺不錯,他讓內侍傳話說:“聖體用藥後,暖潤舒暢,思進飲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進一粒紅丸。儘管御醫們都表示反對,但是朱常洛堅持要再服一顆。於是,李可灼再讓皇帝服用了一顆紅丸。服後,朱常洛感覺安適如前,沒有什麼不良反應。然而,次日(九月初一)五更,朱常洛便死去。他從當皇帝到死去,正好一個月時間,被稱作“一月天子”。廷臣紛紛議論,指責李可灼,紅丸是致皇帝暴斃的罪魁,而且,還牽涉到方從哲。
紅丸性熱,正好與當初崔文升所進的大黃藥性相反。本就虛弱的朱常洛,連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兩味藥物的折騰,豈能不暴斃而亡!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和黨派論爭,史稱“紅丸案”。
李可灼這個案子,一直爭吵了八年,成為天啟朝黨爭的題目之一。
最後,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貶放南京。“紅丸案”就算結了。
“移宮案”
朱常洛死後,屍骨未寒,又發生了“移宮案”。
乾清宮是內廷的正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居住。朱常洛進乾清宮時,他的妃子西李跟隨入居。
朱常洛臨終前,召大臣入宮,西李見大臣們來了,帶著朱常洛的皇太子朱由校避進內房。朱常洛吩咐群臣,封西李為貴妃,西李在裡面聽見了,唆使朱由校出來向父親請求封她為皇后。朱常洛當時沒有答應,在場的臣子們對西李的做法十分不滿。
朱常洛死後,西李仍住在乾清宮不走。她把朱由校帶在身邊,企圖挾皇太子以自重。
群臣對西李十分憤慨,紛紛上書,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宮。大臣楊漣說:“皇太子明天就要登基為天子,哪有天子住在太子宮裡,反讓一個選侍住在正宮裡的道理!今天要是選侍不搬出乾清宮,我們死也不走!”其他朝臣也高聲附議。在這種情勢下,西李只得在九月初五搬到了仁壽殿。
初六,熹宗正式登基。熹宗下旨令西李至噦鸞宮居住,這是明代宮女養老之地。西李這一搬,她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
梃擊、紅丸、移宮三案,是明末三大疑案,它們首先是皇帝的家事,可更是政事、國事。皇室內部的矛盾,是最高統治階層中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