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譯文

臨淄:淄,(zī)。 曷:通“何”,什麼。 徒:只,僅僅。

晏子出使楚國。 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叫晏子從小門中進去。 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 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 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 楚王聽到這個訊息,對左右大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將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
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乾什麼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 楚王問道:“被綁著的人是乾什麼的?” (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 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長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盜嗎?”
楚王苦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文章出處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版)標題為編者所加。《晏子春秋》是一部記載晏子言行的著作。

晏子簡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嬰,字平仲,史稱“晏平仲”。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相傳為晏嬰撰,現在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註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以:因為。
短:長短,這裡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bīn。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更道:改而引導 道通導
臨淄:淄,(zī)。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今山東省淄博市
閭:音lǘ,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為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眾多。
袂:音mèi,衣袖。
踵:音zhǒng ,腳後跟。
命:命令,這裡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裡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賢、這裡指沒有德才的人 
宜:適合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左右:近旁的人,這裡指近侍。
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
習辭者:善於辭令的人。習,熟練。辭,言辭
今:現在
方:將要
何以也:及“以何也”,用什麼方法呢? 以:用
楚王聞之: 之:這個訊息,代“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他,代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曷:通“何”,什麼。
為:相當於“於”,當。
過:經過。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避:離開。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
徒:只,僅僅。
所以然者何:然:這樣。所以……:……的原因。
對曰:下對上的回答。
固:本來。
得無:莫非。
使:派遣
熙:同“嬉”,開玩笑。

古今異義詞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 今義:實際上。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 今義:左右表方位,約數(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 今義:疾病,患病。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 。今義:學習。

涉及成語及特殊句式

涉及成語
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揮汗如雨: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勞累或熱得汗出得多。 
比肩接踵: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改變。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賓語前置:以何也
2.何坐 賓語前置:坐何
3.吏二縛一人詣王 定語後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通假字

1.曷:同“何”,什麼。
2.熙:同”嬉”,開玩笑。
3.道:同“導” 引導。

智慧評點

外交無小事,尤其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絲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晏嬰是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勇敢大膽的人。
晏子:語言委婉,機智善辨,巧妙鬥爭又不失禮節,捍衛祖國尊嚴。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晏子春秋》中記錄了不少有關於晏子的軼聞逸事。

《晏子使楚》課本劇

課本劇: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齊王----
大臣----
投稿人: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朝暉中學初二(11)班 辛運
第一場
開幕:(春秋時期,齊國)
齊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訪問楚國,楚國現在很強大,你爭取讓楚國和我們結成盟國。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負你的重託。(跪地)
(楚國大殿,一大臣來報)
大臣:報告大王,齊國將派晏子來訪問我國。
楚王:哼,小小齊國膽敢訪問我泱泱大國,看我怎么羞辱使者。
(眾大臣哈哈大笑,然後在一起竊竊私語)
第二場
(楚國城門,兩武士手持長刀站崗,大臣等候晏子。城門緊閉。)
晏子:(走上前去)見過大人。
大臣:使者,這邊請。(手指“狗洞”)
晏子:(朝著大臣,不緊不慢地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大臣退,與楚王竊竊私語。)
大臣:(來到晏子面前)使者,請。(手指城門,武士開門)
第三場
(楚國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禮)見過楚王。
楚王:(冷笑)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晏子:(為難地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不屑地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設宴招待使者。
(眾人下)
第四場
(楚國大殿,眾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說說笑笑)
(兩個武士押著一個犯人,從堂下走過)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將其制服,讓其跪下。另一武士跪地回話。)
武士: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王:(朝著晏子,笑嘻嘻地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
(楚國大臣得意地大笑)
晏子:(面不改色)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賠笑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裡?其實,敝國想與貴國結成盟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們兩國就此結成盟國吧,從此一同對付敵人吧。
(眾人笑,舉杯,做飲酒狀。隨後退下)

人物形象

晏子:有理有禮,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善於辭令,不卑不亢,勇於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並且能掌握分寸,不擴大事件,引起不必要的戰爭。
楚王:仗勢欺人,傲慢無禮,自作聰明,但以大局為重,敢於承認錯誤。
楚國儐者:不分黑白,一味執行不該做的任務。只不過各司其主,倒也不能怪他。
人物相關
晏子,(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嬰,平仲,春秋時期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聰明機智。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善於辭令,頭腦機敏。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