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古稱科斗店,是山西晉城市澤州縣南部山區重鎮,位於太行山南巔邊緣,史稱“晉南屏翰,冀南雄鎮”。歷史上是一直是晉城市南部溝通河南豫北的重要交通門戶,距市區23公里。東與大箕鎮相連,西與山河鎮為鄰,北與犁川鎮交界,南與河南省沁陽市、博愛縣接壤。 境內現存建築遺址有天井關、孔子廟、星軺驛、橫望隘(小口隘)、大口隘、碗子城、羊腸坂、盤石長城、焦贊城、孟良寨等重要關隘十餘處,沿途關城、古道、堡寨甚多。 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146平方公里,周碗公路和晉濟高速公路縱橫穿越全鎮,交通便利。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晉廟鋪鎮,古稱科斗店,位於太行山南巔邊緣,自古為溝通晉城市和豫北中州大地的門戶,交通樞紐。

歷朝歷代這裡紛爭不斷,兵戈迭起,大小戰爭數百起,給這裡留下豐厚的文化積澱。這一帶關隘共包括羊腸坂、盤石長城、碗子城、古長城、孟良寨、焦贊營、大口、小口、關爺嶺、斑鳩嶺、星軺驛、天井關等多處要塞。

據《歷史地圖集》可知,晉廟鋪在唐時稱科斗店,“晉廟鋪”是明清之際的一個驛鋪,與村名無關。《晉城市地名志》對晉廟鋪的詮釋是:村子原名鋪上,村在溝子裡,因該地古屬晉國,附近又有孔廟而改為晉廟鋪。只是20世紀中葉,鋪上村由溝中遷至路邊,人們習以為常,口訛至今。

晉廟鋪鎮全圖 晉廟鋪鎮全圖

主要關隘

軍事建築

晉豫古關隘橫望鎮小口隘 晉豫古關隘橫望鎮小口隘

因為戰爭的需要,太行道沿途建築了不少古寨和墩台。他們因山勢而建,形制各異,就目前所知,古寨有:碗子城、磨盤寨、焦贊城、孟良寨、韋銓寨、寨河寨、清風寨、大寨、小寨等。寨柵之外,因為傳遞訊息的需要,仍有墩台十餘個,分別為:萬善墩、碗子城左右雙墩、大口墩、油坊墩、小口墩、黑石嶺墩、水奎墩、天井關墩、道口墩。

其建設修繕狀況,有據可查的僅在《澤州府志》和《鳳台縣誌》里記載碗子城道:“碗子城,縣南45里。唐初置此,以控懷澤之沖。其城甚小,故名。”到清文宗鹹豐十一年(1861年),為防獲嘉李占標起義兵北上太行,澤州府知府派兵防太行,鳳台知縣阮棻調四鄉團練一萬人防守,並“置墩台以塞城外之路,高與城齊,築牛馬牆數十餘丈屬於台,以護城。”又在碗子城中“修建兵房六間”,以使守關吏卒在風雨寒雪時能夠避居。與此同時,重修小口城牆,並在城外用土堆成數個烽火台,在台下修築關門。又在門內修建幾間房子,“規制略如碗子而殺之”,於是“守備大固,人心悉定。山下烽火照關門,卒無有一人一騎草山而近址者。”這次修造,歷時兩月,用錢兩千餘緡,都是就地集資於民。

因為戰爭的發展演變,這些建築愈往近來愈失其用,到目前為止,古寨尚有碗子城、孟良寨、磨盤寨、韋銓寨、清風寨遺存,其餘或有遺蹟,或已夷為平地。墩台則均已毀滅,僅黑石嶺墩有遺蹟,水奎墩和天井關墩有一饅頭狀土包。其中,天井關墩已被村人遺忘併名之曰沿村圪堆,在2003年進行旅遊規劃時,郭學寶將其命名為擎關頂。

古代關隘

天井關,亦曰雄定關,古為豫晉邊界,雄踞于山西晉城市郊區南部。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古為南北要衝也。劉歆《遂初賦》:馳太行之險峻,入天井之高關。又王梁為野王令,北守天井關,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關,關在井北,為天設之險。親過天井關,並留有詩詞的文人騷客包括西漢的劉歆、蔡邕等;魏晉的曹操、劉琨等;唐代的李隆基、王維、李賀、 李白、白居易、劉長卿、張九齡、蘇頲、張說、柳宗元、韓愈、程浩、徐范等;宋代的司馬光、徐范、李若水、蘇舜欽等;金代的李俊民、郝經、元好問等;明代的 王國光、貝瓊、王世貞、李夢陽、于謙、李攀龍、吳駰、劉龍、謝肅等;清代的趙執信、陳廷敬、朱樟等,共留下詩文、碑碣數百首(篇)。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星軺驛和天井關有著密切的聯繫,並與古道共存亡。星軺驛以南的橫望隘、小口隘、碗子城,則是天井關所轄的重要關隘,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這裡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橫望隘和小口隘,位於天井關以南12公里處的太行絕頂,為晉豫古道上的重要關口。橫望隘也叫大口隘,因唐朝宰相狄仁傑自汴州北上路經此地時,登山遙望,白雲孤飛,便想起留在河陽的父母而懷情吟詩,澤州太守為之刻石紀念,橫望隘因此得名。相傳北宋大將孟良曾在此築寨,把守關口,故曰孟良寨1現寨址尚存,還留有建寨碑記。小口隘位於小口村南的山樑上,兩邊山嶺高峻,崖懸溝深。隋大業三年,隋煬帝南上太行,欲到河南沁陽的御史張衡家中,為此專門開道九十里,由此通過。後北宋大將焦贊在此修築城寨,防守關口,故曰焦贊城。時隔千年,焦贊城已不存,而孟良寨由於修築堅固,至今整體寨牆仍屹立在太行山的高崗上。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碗子城,位於今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的碗城村,與河南焦作沁陽常平鄉交界,是晉豫邊界處的最後一處關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由唐代大將郭子儀率領部隊所建,是歷代鎮守天井關的駐兵之地,其北口為澤州(晉城),南口為懷慶(河南沁陽)。四周被連線晉豫的古道羊腸坂道所保衛。碗子城,其南、北門原書寫有“北達京師”、“南通伊洛”的石刻,現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存,碗子城是我國古代北通京師、南通洛陽的一處重要的軍事關隘,城廓依山崖而建,規模不大,名字的由來就是緣於這座古堡似的建築,由青石壘成,呈“圓碗狀”,“狀如碗然,故云碗子城”。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盤石長城,位於今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大口、小口一帶存在的長城遺蹟,光緒《山西通志》卷4《關梁考》名之曰“盤石長城”,修築於明嘉靖年間。從大口一帶一直向西延伸至小口南斑鳩嶺村。明“盤山長城”是修築於北齊長城的基址之上。應當說這段長城起自積關西,然後東延經河南濟源、焦作等市,于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斑鳩嶺村入山西境,止於大口東4公里的斷崖上。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石寨牆:位於碗子城山頂東側,長約2公里,石塊壘成,寬約1.2米,南部仍存有觀察孔及炮孔遺蹟。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馬武寨:位於河南省焦作常平鄉與山西省晉城市交界處。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趙長城:位於太行陘橫望隘(今屬山西大口村)與天池嶺(今屬河南常平鄉)村北之間,東西綿延約3.5公里,現存城牆寬2米左右,高1-3米不等。《史記·趙世家》載“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接河內(今沁陽),為石造”。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關帝廟,位於河南省焦作沁陽市常平鄉窯頭村西北關帝坡,關帝廟地處太行山腹地,豫晉交界處,自古為交通要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始建於唐,宋重修,明清續修。關帝廟為四合院式建築,面積350平方米。關帝殿位於廟北部,面闊3間,石造,歇山式灰筒板瓦覆蓋,拱券頂,無梁,俗稱“無梁殿”。今已敗落,殿記憶體殘碑1通。清代范照黎《勾漏山房詩》曰:“摩天峻岭勢崢嶸,小口雖開不易行。關爺坡前齊努力,不知身在太行徑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羊腸坂是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間崎嶇纏繞、曲曲彎彎、形似羊腸,故名。羊腸坂南起河南沁陽市常平村,北抵山西晉城澤州縣碗城村,全長約4公里。這裡是太行陘的最險要路段,轄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磨盤寨:位於今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鎮大口村。現存遺址也為不規則方形,南北設門,寨內南北長34.3米,東西寬29米,高5米,牆厚6.9米。北部牆體,向東蜿蜒數百米,連線北齊古長城遺址。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將軍寨:又名岳將軍寨,位於今山西晉城市澤州縣黑石嶺村西部一公里關帝嶺上。寨呈圓形,下臨深壑,現存遺址基本完好,周長134.5米,高6米,牆厚1.8米。北側設樓梯,寬2.1米,梯升坡長9.7米。寨中兵洞密布,形跡完整。洞呈三角形,沿牆敷設。由入口至洞內,寬度1~2.7米不等。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寨河寨:攔車村西2公里左右寨河村古寨,遺蹟尚存。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焦贊城:原址位於小口隘,據傳為北宋大將焦贊在此駐防時所築,現已不存。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宗教建築

大月寺 大月寺

此外,在晉廟鋪鎮以南的山谷中,還有十分秀美的山水景觀和人文景觀。既有傳說本鎮鐵店村人鐵拐李當年離家修仙的古洞,還有群山環繞,孤峰叢立,風景幽雅的大月寺、小月寺。這些景觀,都將成為晉廟鋪鎮實施興鎮富民,開發旅遊產業的寶貴資源。

太行道上的宗教建築,見於記載的有普照寺(今小月寺)、大月寺、天井關文廟、天井關關帝廟、天井關玉皇廟、攔車孔廟、攔車關帝廟、冶底岱廟等。此處僅就天井關文廟、冶底岱廟作一敘述,其他或因資料缺乏,或因依然存在而列於“現存狀況”,不再贅述。

大月寺

大月寺,位於晉城市郊區山河鎮草庵溝村、三教河西岸。寺院四面環山,三教河流經其下。寺院東西37米,南北22米,全寺面積為814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筆架山,東臨駱駝崖,南接皇箭垴,環境幽雅。據寺內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明正德丙子(1516年),在清順治五年(1648年)和乾隆十五年(1750年)進行了重修。寺為一進院,北有正殿五間,左右耳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正殿對南殿五間,右耳殿對南敞棚三間。左耳殿對倒座戲台三間,南殿與戲台間開山門一個,闊一間。1957年,當地又在西邊增設北大殿一院三間,左右耳殿各一間,西、南兩面為院牆。正殿硬山頂,面闊五間,四椽栿。殿前辟三門,門闊一間,均施六抹隔扇門。寺內現存明清重修碑碣二十餘通。現為澤州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月寺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小月寺,位於窯掌村北2公里的玉柱峰北,山環水繞,林麓周密,是澤州古代一大禪林。初名普照寺,始建於金。明正德丙子(1516年)更名小月院寺。至清初,寺中有和尚百餘人。清代星軺(今攔車村)人張瑞祥《月院山普照寺紀勝碑》記述了小月寺環境的清幽:“石壁嵯峨,飛流噴薄,喬林丹壑,獸怪禽奇。”清康熙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游此後寫道:“樹杪水濺濺,群峰矗碧天。松門留曉月,板屋過流泉。谷口山城遠,窗中鳥道懸。前林少人跡,寒磬下溪煙。”原寺已毀,現存為當代重修。寺南天柱峰有金泰和二年(1202年)山人李題寫的七律一首。

聚壽山

聚壽山 聚壽山

聚壽山,座落於太行山南麓的晉城市郊區晉廟鋪鎮范谷坨村,其山以“藏風聚氣、怡情養性、安身凝神”而得名。景區由寶積塔、舟山慈航、普陀別院、三義古廟、千年古柏、七星伴月(攬月樓、北斗七星塔、月牙池組成)、園覺洞、羅漢洞、金雞石、放生亭、養生水庫和亭台樓閣等二十多個景點組成。由本村籍人士---北京市廣化寺藏通(怡學)法師監督施工。

古代典故

孔子回車 孔子回車

孔子回車,古澤州府(今晉城)八大景觀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晉城市郊區晉廟鋪鎮境內。相傳孔子周遊列國,傳道講學,在鄭國遊說結束後,乘車直奔晉國。當他同隨行弟子來到晉國邊境天井關科斗店時,見有小孩以石築城為戲,不肯讓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頑童,並以“只有車繞城,而無城讓車”之說質難孔子。孔子見項橐雖小,卻有過人之處,於是躬拜為師,令弟子繞“城”而過。當行至天井關時,又遇松鼠口銜核桃跑至面前行禮鳴叫。孔子見晉國玩童如此聰明,連動物亦懂大禮,十分感慨並回車南歸。現天井關仍留有當年的回車轍。後人為祭祀孔子,在晉廟鋪星軺驛東南修有文廟(史書所載,該廟為東漢時期,孔子第十九代孫孔昱在洛陽居官時所建),還立有“孔子回車之轍”石碑和碑亭,並把星軺驛改為了攔車村,從此,孔子回車便成為晉城聞名的四大景觀之一。

行政區劃

晉廟鋪鎮 晉廟鋪鎮

晉廟鋪全鎮轄29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4900戶,18900口人,30335畝耕地。境內山大坡廣,牧草豐足,野生植物和中藥材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文物古蹟眾多,孔子回車,北齊長城等文化遺產享譽盛名;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物流運輸基礎深厚。

發展狀況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緊緊結合本鎮實際,深挖發展潛能,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運輸業主導優勢更加突出,林牧業發展勢頭良好,旅遊業開發建設進展順利,地面企業建設初顯崢嶸;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村村通”、飲水解困、農戶“三改”、標準化學校建設成效顯著;黨建工作不斷創新,黨員幹部素質明顯提升,黨群幹群關係更加融洽。目前,全鎮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鎮人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正以飽滿的熱情,力爭第一的勇氣,瞄準構建開放、活力、和諧晉廟鋪的目標奮進,抓住特色 創新發展。

經濟狀況

綜述

晉廟鋪鎮是晉城市郊區南部山區邊緣一個經濟欠發達鄉鎮,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經濟發展基礎差、底子薄。針對這一困境,鎮黨委、政府深入思考,廣泛調研,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挖掘自身優勢潛能,抓住特色,創新發展,才可以真正破解發展難題,推進和諧晉廟鋪建設進程。

創新戰略

星軺古鎮攔車鎮 星軺古鎮攔車鎮

2006年,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153”發展戰略要求,緊緊結合實際,確定了全鎮和諧新農村建設“1461”發展戰略,即圍繞一個中心,實現四個突破,落實六項工程,達到一個目標。一個中心,就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

四個突破,就是在物流運輸業、林牧業、旅遊業和地面企業建設上取得突破。通過完善澤州縣物流分公司內部管理體制,最佳化服務水平,提升保障能力等手段,進一步發揮該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強化物流運輸業的主導優勢地位;通過發展乾果經濟林和養殖園區建設,發揮種養殖協會的示範帶動效應,擴大種養殖數量和規模,拓展民眾增收空間。

通過聚壽山景區開發建設帶動,進一步引人引資,推動全鎮旅遊資源開發全面啟動,打造全鎮發展的“朝陽企業”;通過扶持宇鴻鑄造,深化內部改革,打造全鎮地面企業“第一品牌”。

六項工程是農業產業化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環境改善工程、農民培訓工程、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和黨建工程。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上,圍繞一區(中心示範區)一線(公路沿線),建立小麥、大豆、穀子三大千畝示範基地、推出綠豆、小米、高梁三大綠色小雜糧產品。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全面實施“村村通”和“戶戶通”道路硬化,引深東洞東供水外延,提升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擴大有線電視覆蓋範圍,推進達標衛生所、商業網點進村步伐,切實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在農村環境改善上,持續深入開展環境整潔,徹底清除“四堆八亂”,形成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特別是要快速推進沼氣池和秸桿氣化建設工程,促進“一池三改”。

在農民培訓上,以培育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農民為目標,進一步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採取多種途徑,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深入開展文明村、和諧家庭、文化大院等創建活動,組建文體活動隊伍,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在黨的建設上,引深先進性教育活動,創新黨員管理機制,夯實黨建基礎。一個目標即建設和諧晉廟鋪。

產業結構

關帝廟 關帝廟

通過大力實施“1461”發展戰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產業結構調整上,運輸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全鎮運輸戶達到500戶,運輸車輛達到1200部,人們從事運輸業的熱情明顯高漲;林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全鎮桑苗面積達到了1000畝,建成了一個千頭規模化養豬廠,4個百頭養豬廠,3個存欄600隻以上的養羊大村和3個百頭養牛場,培植了養羊戶32個,養牛戶59個,全鎮豬、牛、羊存欄數量分別達到了3100頭、1752頭和10650隻。

旅遊開發進展順利,完成了踞壽山景區一期工程,開發出了化布施溶洞景點,全鎮旅遊開發建設穩步推進;地面企業建設初具規模,宇鴻鑄件已順利投產,年總產值已達200萬元。沃土開發有限公司,已累計投資80萬元,開發土地500餘畝,澤州物流分公司已投資600餘萬元,新上車輛200部,地面企業建設初見成效;基礎設施建設上,通過全民動員,多方籌資完成了26個行政村62.5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建設和23個自然村15.2公里的街道硬化工程;通過東洞水外延和屋檐接水等方法,解決了23個行政村的吃水困難問題。

通過危房改造、撤校並點、整合教育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建成了5所高標準寄宿制學校;新農村建設上,大搞村莊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推進沼氣池和秸桿氣化建設步伐。建成了7個村級達標衛生所和5個商業網點,有線電視電話入村率達到了100%,入戶率達到了88%,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民素質大幅提高,黨建基礎更加紮實,黨群幹群關係更為融洽,全鎮各個方面都呈現出和諧穩定、健康良好的發展勢頭。

抓住特色,創新發展,晉廟鋪鎮黨委、政府將藉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利時機,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深入實施“1461”發展戰略,為建設和諧美好晉廟鋪而奮力拚搏。到2010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6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基本建成寬裕型小康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