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眉戶

晉南眉戶

晉南眉戶又稱迷胡,因其曲調婉轉纏綿,使人聽之入迷而得名,俗稱曲子戲,是山陝人民喜愛的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西北各省、四川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西部及華北南部廣大地區。說其為小劇種,是因為專業劇團少,從業人員少,但眉戶劇在山西晉南一帶的影響,可與四大梆子蒲劇相媲美,實屬一個不小的小劇種。

簡介

晉南眉戶原稱“迷胡”,又稱“曲子”、“清曲”,因曲調婉轉纏綿,使人聽之入迷而得名,是一個以民歌的連線而發展起來的,由地攤說唱過渡到舞台演出的戲曲劇種。晉南眉戶的歷史主要經過了民歌、說唱、家戲、職業班社四個階段。清乾隆年間,所載的十二首民歌曲調中[兩頭忙]、[銀紐絲]、[醉太平]等,是晉南眉戶保留下來的主要曲調。這些曲調被一些肓人和貧民以三弦伴奏、四頁瓦擊節,走街串巷,打地攤演唱和為人婚喪、喜事助興,用來謀生。音樂表現豐富,流傳地域較廣,主要劇目有《烙碗記》、《如意店》、《打經堂》、《三進士》、《賣水》、《四差捎書》、《張連賣布》等。唱腔有72大調,36小調。表演程式吸收了蒲州梆子的水袖、帽翅、靴子、翎子、椅子、帕子等。

歷史

晉南眉戶的歷史,大體經過民歌、說唱、家戲、職業班社四個階段。清乾隆九年(1744年),京都永魁齋刊行的《時尚南北雅調萬花小曲》所載的12首民歌曲調中,《兩頭忙》、《銀紐絲》、《醉太平》等即是晉南眉戶保留下來的主要曲調之一部分。這些曲子,後來被一些盲人或貧民用來謀生,成為一種地攤說唱藝術,民間叫做“自樂會”。演唱時以三弦伴奏,演唱者以四葉瓦節拍。唱詞由演唱者自編,其格律自由不拘,說唱性強。他們每到黃昏,彈唱街頭,為人婚、喪、喜、壽助興,賴以謀生。所謂“盲人琵琶曲,黃昏街上游。何人呼有酒,唱到月當頭”,便是舊時藝人的真實寫照。
直到清嘉慶、道光年間,這種說唱藝術才搬上了舞台,樂器加進板胡、笛子和簡單的銅器。演唱內容有了比較複雜的故事情節和戲劇性的矛盾衝突,編出了《皇姑出嫁》、《鬧書館》、《探情郎》、《問病》、《賣布》等節目。經過不斷地改革,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戲曲,並出現了眉戶戲曲班社。據老藝人講,清道光年間,解州社東村段耀功與河南靈寶民間藝人組織了第一個眉戶家戲班(即業餘班社),逢年過節,在本村廟台演出,亦曾應邀到解州(今運城)、虞鄉等地演出,很受民眾歡迎。

眉戶劇《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劇照眉戶劇《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劇照

到光緒年間,眉戶戲得到進一步發展,職業眉戶戲班陸續問世。民國十年(1921年)前後,晉南眉戶已有不少職業班社,有名的如新絳孫福盛班、夏縣高世維班、蒲州董忠班、臨晉鬥鬥班等。職業眉戶戲班出現後,吸收了蒲劇的帽翅、水袖、手帕等技巧,豐富了眉戶的表演藝術。藝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許多別有特色的絲弦曲牌、嗩吶曲牌以及鑼鼓經。在唱腔上借鑑了蒲劇的“間板”、“滾白”、“流水”等板式,彌補了眉戶不易表現慷慨激昂情緒之缺陷。到1928年,晉南一帶甚至出現了眉戶與蒲劇抗衡的盛況。據傳當時眉戶班的梁佩成、鬥鬥、海生等藝人和蒲劇班的老禎祥等著名演員在萬榮小王村對台而唱,眉戶班連博眾采。此後在眉戶與蒲劇合演的情況下,常常是眉戶三折,蒲劇三折,且是蒲劇在前眉戶壓軸,由此可見眉戶深厚的民眾基礎,奠定了其在戲曲史上重要的歷史地位。
眉戶戲生、旦、淨、醜行當齊全,早期的眉戶演出,以“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為主,花臉戲較少。劇目內容多表現民間家庭生活故事,代表劇目有《張連賣布》、《四差》、《隔門賢》、《拾萬金》、《反大同》、《三進士》以及連台本戲《泰山圖》、《紫荊關》、《珊瑚墜》等。音樂屬曲牌聯綴體,曲調豐富,以燕樂徵調式為主。音階中的偏音,游移性很大。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南北兩大派,南路以臨猗一帶為中心,唱腔樸素大方,小調運用較多,唱腔既重高亢明亮,又可低回婉轉,演唱口語化,生活氣息極濃。北路眉戶因排演傳統戲,整個節奏略慢於南路,唱腔富於調式變化,鏇律起伏跌宕,大調使用較多。兩路眉戶在音樂改革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曲調亦由過去的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發展到二百二十多個。樂隊武場的樂器有十多種,主要有板鼓、梆子、馬鑼、鐃鈸、碰盅等,文場在唱腔部分以板胡、三弦、二胡、笛子為主奏,另外還有琵琶、柳琴、揚琴和管樂器嗩吶、海笛、橫簫等。它對西洋管弦樂的吸收,既審慎又大膽,形成了眉戶劇獨特的音樂風格。常用曲調分為大小兩類,大調有《金錢》、《背弓》、《黃龍滾》等,小調有《崗調》、《月調》、《一串鈴》、《西京》、《紐絲》、《太平》等,這些曲調各具個性,能夠表現多種複雜的感情。

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晉南眉戶得到迅速發展,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南北兩大流派。南路以臨猗一帶為中心,1952年臨猗縣成立了眉戶劇團;北路以臨汾一帶為中心,形成了臨汾地區眉戶劇團。兩路劇團在音樂改革和劇目排練上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臨猗眉戶劇團先後三次拍電影,六進北京,三進中南海,為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李先念、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專場演出,湧現出程根虎、任宏、李英傑、郭高計、張俊芳、范琳、閆慧芳等一批優秀的眉戶表演藝術家。聽眉戶,唱眉戶已成為老百姓婚慶、喪葬、嫁娶、慶典當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