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

歷史資料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東至平漢路,與冀魯豫區銜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與晉綏區相連;北至正太路,與晉察冀區相鄰;南迄黃河,包括晉東南、冀西、黃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區。全區總計59個縣城。行政區劃幾經變更,到抗戰勝利時,包括太行、太岳兩大戰略區。太原失陷後,國民黨中央軍向南潰退,僅留西北軍馮欽哉、川軍李家鈺、滇軍曾萬鍾等部,與八路軍花插共處。為發展游擊戰爭,創造太行根據地,1937年11月13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部在山西和順縣石拐鎮召開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關於創建太行根據地的指示,具體部署了分兵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的任務。會後,師部與中共晉冀豫省委移駐遼縣,負責指揮和領導開闢根據地的工作。之後,第一二九師一方面以主力兵團展開於敵占交通線兩側,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進到平漢路西磁縣、邯鄲地區,第七七二團活動於同蒲路榆次、太谷段以東,正太路以南,平定、昔陽以西地區,打擊和牽制南犯之敵,掩護內線開闢根據地工作;另一方面,以教導團為主,抽調大批幹部,配備相當數量的連隊,組成游擊支隊或工作團,分散到太行山區各地,組織民眾,開闢根據地。從1937年底起,晉東南各地開展了反漢奸、反貪污鬥爭,實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合理負擔政策。各種抗日團體,如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文救會、兒童團等逐步組織起來。1938年2月,中共晉冀豫省委在遼縣西河頭村召開中共的活動分子會議,傳達中共中央12月會議精神,總結抗戰以來全區的工作,部署創建抗日根據地與發展邊區工作的任務。3月,在遼縣召開了遼縣、和順、昔陽、平定、元氏等10縣區委以上負責人會議,討論根據地建立後,如何開展民眾工作,發展武裝,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和加強政權建設等問題。到1937年底,包括晉中、太南、冀西3個地區的太行抗日根據地創立。
太行根據地的開闢,八路軍主力部隊的襲擾,交通線的破壞,給正在向南進犯的日軍以極大打擊與鉗制。日軍乃以“分進合擊”戰術,對太行根據地進行了3次大“掃蕩”。1937年12月22日,昔陽、平定、陽泉、壽陽、榆次、太谷等地日軍共5000餘人,由駐地出發,6路合圍駐昔陽西花泉村之第七七二團。八路軍與敵對峙終日,在花泉、松塔、南北軍城等地進行了有力抵抗。第七六九團、汪乃貴支隊由外線配合,在沾尚鎮擊敵,共斃傷敵260餘名,24日敵退。1938年2月,日軍萬人進攻晉西、晉南。為配合國民黨軍隊正面作戰,切斷敵後方運輸線,2月22日,第一二九師第七七一團、第七七二團、第七六九團,分別在井陘、舊關之間的長生口伏擊敵快速部隊120餘人,擊毀汽車5輛。根據毛澤東指示和八路軍總部命令,為打擊侵入晉東南和占領長治的敵人,並策應第一一五師在晉西和第一二○師在晉西北的作戰,以牽制日軍向黃河防線的進攻,第一二九師指揮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和第五支隊向南轉移,3月上旬在邯(鄲)長(治)大道以北的襄垣、武鄉地區集結完畢,尋機殲敵。
黎城是邯長大道上敵人重要兵站所在地。第一二九師決心襲擊黎城,以吸引潞城、涉縣兩城之敵來援,於途中伏擊殲滅之。3月16日拂曉前,第七六九團一部襲入黎城,與日軍進行巷戰後,撤至城外與敵繼續戰鬥。拂曉,涉縣之敵趕來增援,與八路軍稍一接觸即縮回涉縣。9時,潞城日軍第十六師團林清部隊、第一○八師團?尾部隊1500餘人出來增援,進至黎城、潞城之間的神頭嶺,遭到八路軍預伏部隊第三八六旅的攻擊。這次戰鬥,共斃傷日軍1500餘人,俘日軍8人,繳獲長短槍550餘支,騾馬600餘匹以及大批軍用物資,給入侵晉東南的日軍以嚴重打擊。日軍遭第一二九師在神頭嶺打擊後,仍沿邯長公路、長(治)臨(汾)公路向前運送彈藥、物資。第一二九師決心在黎城以東的東陽關和河北涉縣縣城之間響堂鋪設伏,殲滅日軍汽車運輸隊。3月31日,日軍第十四師團輜重部隊的180輛汽車及掩護部隊170餘人,由黎城經東陽關向涉縣開進。9時,日軍車隊全部進入第一二九師設伏地區。經兩小時激戰,日軍除少數人逃竄外,余均被殲。同時,阻擊部隊先後擊退黎城和涉縣出援之敵,殲其一部。此次戰鬥,共殲滅日軍森木少佐以下400餘人,燒毀日軍汽車180輛,繳獲各種槍130餘支,迫擊炮4門。4月初,日軍為解除對它的後方的威脅,調集3萬餘人的兵力,由平漢、同蒲、正太鐵路及邯長、臨(汾)屯(留)公路上的各要點,分9路對晉東南地區大舉圍攻,企圖將第一二九師和第三四四旅壓縮在遼縣、榆社、武鄉地區一舉消滅。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九團和山西新軍第一、第三縱隊等部,進行反圍攻作戰。八路軍採取廣泛的游擊戰,阻滯、疲睏敵人,集中主力擊破其一路的作戰方針,同進犯的日軍周鏇。4月16日,八路軍主力將日軍一個聯隊包圍於長樂村,並同來援之敵展開激戰,共殲敵2000餘人。長樂村戰鬥的勝利,迫使其他各路敵軍回撤,八路軍又乘勝追擊。到4月下旬,打破了日軍的9路圍攻,先後共殲敵4000餘人,收復沁縣、榆社、武鄉、遼縣、沁源、屯留、長治、黎城等縣城18座。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1938年4月下旬,成立晉冀豫軍區,對外稱第一二九師後方司令部。

相關條目

黨史 史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