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

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後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解放區之一。八年抗戰中,一二○師和晉綏軍區部隊共作戰10114次,斃傷日偽軍100740人,俘虜日偽軍18389人。晉綏根據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單獨作戰18718次,斃傷日偽軍7733人,俘虜日偽軍1876人。我軍指戰員犧牲13700餘人,傷3萬餘人。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交通線。

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省西北部和綏遠省東南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創建的抗日基地。
1937年9月,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的命令,率部開赴晉西北地區,從側後打擊沿同蒲鐵路南侵的日軍,創建抗日根據地。為配合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第120師在雁北的井坪、平魯、雁門關等地連續打擊日軍,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與此同時,第120師派出地方工作團深入各縣,協同中共山西地方組織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發動民眾,改造舊政權,開展游擊戰爭。至年底,開闢了以管涔山為中心,包括10餘縣範圍的晉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日偽軍1萬餘人首次對晉西北發動圍攻,國民黨軍未作有效抵抗即行撤退。第120師奮起反擊,連續收復7座縣城,保衛了根據地。8月,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第120師第358旅政治委員李井泉率第715團等部2000餘人,挺進綏遠,於當年冬開闢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晉綏兩地接壤,統一領導,合稱為晉綏抗日根據地。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與敵後戰場聯繫的通道。它與晉察冀、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鼎足而立,形成對日軍占領的太原及同蒲鐵路的戰略反包圍。1938年12月,第120師開赴冀中地區作戰。至1940年1月,留在晉西北地區的第120師第358旅和駐晉西北的山西新軍青年抗敵決死隊第4縱隊、暫編第1師、工人武裝自衛隊等部,協同作戰,多次粉碎日軍進攻,保衛了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閻錫山部舊軍在山西各地“討伐”新軍, 第358旅支持晉西北新軍打退了舊軍的進攻。1940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第120師和中共晉西北區委,成立以賀龍為書記的晉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黨政軍民的領導。2月初,第120師主力由晉察冀邊區回到晉西北。與此同時,成立晉西北行政主任公署,由國民黨軍著名愛國將領、新軍暫編第1師師長續範亭任主任。2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出代表同閻錫山談判,解決舊軍衝突,達成協定。後又以協定為基礎經雙方議定,劃汾陽經離石至軍渡公路為界,以南為舊軍活動區域,以北為八路軍和新軍活動區域。8月,根據地軍民參加著名的百團大戰,並粉碎了日軍的報復“掃蕩”。此時,根據地面積已有23個完整縣和34個縣的部分地區,人口約150萬。11月,晉西北軍區成立,賀龍、關向應分別兼任司令、政治委員,續範亭任副司令。軍區的成立,推進了地方部隊和人民武裝的發展。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變華北為其"兵站基地",對抗日根據地加緊進攻。1941~1942年間,日軍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千人以上的“掃蕩”19次,累計400餘天。由於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分割、封鎖、“蠶食”和在“掃蕩”中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又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根據地面積縮小1/3,人口減少2/3,根據地處於極端困難時期。1942年9月,建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關向應為書記(由副書記林楓代理);晉西北軍區改為晉綏軍區,賀龍為司令員(後呂正操接任),續範亭為副司令員。在晉綏分局統一領導下,根據地軍民繼續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和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在精兵簡政、減租減息和整風、生產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武裝力量體製得到加強;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取得很大勝利。自1943年起,根據地的困難局面開始好轉。遵照毛澤東把敵人擠出去的指示,至1943年底,根據地軍民攻克或擠走日軍據點58處,收復大片地區,粉碎日軍“掃蕩”13次。1944年,根據地軍民抓住日軍收縮兵力,加強重點守備的有利時機,連續向日偽軍發動攻勢作戰, 拔除據點176處,解放人口40餘萬,切斷離石至嵐縣、忻縣至靜樂、汾陽至離石和靜樂至寧武的公路交通,迫使日偽軍退守公路沿線的縣、鎮據點。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軍民,執行中共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又發起春、夏季攻勢,打通了日偽軍控制的離石—嵐縣、忻縣—靜樂、神池—五寨等3條公路,收復沿線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同蒲鐵路和太原—汾陽公路附近據點。8月10日起,根據地軍民轉入大反攻,逼近歸綏(今呼和浩特)、太原兩城和平綏、同蒲鐵路,並對拒絕投降的日偽軍發動猛烈進攻,解放城鎮53座,奪取了晉綏邊區抗戰的最後勝利。
八年抗戰中,晉綏軍區部隊作戰1萬餘次,斃傷日偽軍10萬餘人,俘1.8萬餘人;民兵、自衛隊作戰1.8萬餘次,斃傷日偽軍7733人,俘1876人。在戰鬥中,部隊由8200餘人發展到6萬餘人,民兵、自衛隊發展到66萬餘人。根據地軍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