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道教分化

道教發生於民間,並組織了起義,威脅到統治者,於是從魏晉起,當政者即對道教採取兩手政策,一手限制甚或鎮壓,一手改造和利用。這樣的政策促使道教發生分化,加上士族知識分子的加入道教,使道教隊伍的成分構成出現新的情況,於是道教的一部分從民間走向官方,演變為官方宗教,一部分則繼續活動於民間,組織起事,還有些士族知識分子道徒則隱居山林修道。兩晉時代是道教逐步走向上層化的時代,也是道教為士族上層所逐漸認識並加以改造接受的時代,由此引起道教本身的分化。這種情況一直向南北朝延伸。

宗教

簡述

兩 晉 道 教 的 大 體 情 況 : 道 教 發 生 於 民 間 , 並 組 織 了 起 義 , 威 脅 到 統 治 者 , 於 是 從 魏 晉 起 , 當 政 者 即 對 道 教 采 取 兩 手 政 策 , 一 手 限 制 甚 或 鎮 壓 , 一 手 改 造 和 利 用 。 這 樣 的 政 策 促 使 道 教 發 生 分 化 , 加 上 士 族 知 識 分 子 的 加 入 道 教 , 使 道 教 隊 伍 的 成 分 構 成 出 現 新 的 情 況 , 於 是 道 教 的 一 部 分 從 民 間 走 向 官 方 , 演 變 為 官 方 宗 教 , 一 部 分 則 繼 續 活 動 於 民 間 , 組 織 起 事 , 還 有 些 士 族 知 識 分 子 道 徒 則 隱 居 山 林 修 道 。 這 是 兩 晉 道 教 的 大 體 情 況 。
西 晉 道 教 : 自黃 巾 起 義 失 敗 後 , 由 於 太 平 道 遭 殘 酷 鎮 壓 , 而 五 斗 米 道 張 魯 歸 降 曹 操 後 獲 得 高 官 , 與 曹 氏 聯 姻 , 具 備 了 比 較 有 利 的 傳 播 條 件 , 所 以 米 道 逐 漸 流 傳 到 原 來 太 平 道 活 動 的 地 方 , 取 而 代 之 , 以 後 改 名 換 姓 為 天 師 道 , 傳 播 南 北 各 地 , 三 國 時 , 曹 魏 有 方 術 之 士 甘 始 、 左 慈 等 各 有 一 套 道 術 , 這 些 道 術 在 北 方 的 民 眾 中 有 一 定 的 誘 惑 力 。 建 安 二 十 年 ( 公 元 2 1 7 ) 北 方 瘟 疫 流 行 , 老 百 姓 都 掛 起 道 教 的 符 咒 以 避 疫 , 可 見 道 教 符 水 治 病 的 傳 統 在 這 些 地 方 很 深 厚 。 東 吳 有 化 名 於 吉 的 道 士 在 進 行 宗 教 活 動 , 主 要 是 以 符 水 治 病 , 其 影 響 上 達 宮 廷 和 軍 隊 將 領 , 下 及 一 般 百 姓 與 士 兵 , 終 為 當 政 者 孫 策 所 殺 。 還 有 個 叫 李 寬 的 道 士 由 蜀 入 吳 , 祝 水 治 病 , 於 是 避 疫 的 的 吏 民 , 依 附 李 為 弟 子 者 近 千 人 , 升 堂 入 室 道 術 較 高 的 弟 子 學 的 是 祝 水 三 部 符 和 導 引 行 氣 , 這 些 人 再 轉 相 傳 授 , 一 時 徒 眾 布 滿 東 吳 , 動 有 千 許 。 西 晉 時 , 五 斗 米 道 在 原 來 太 平 道 活 動 的 地 方 徐 州 琅 邪 郡 已 經 流 行 , 一 些 士 族 大 家 開 始 奉 道 , 如 王 氏 、 孫 氏 等 。 孫 氏 一 族 中 的 孫 秀 成 為 趙 王 倫 的 心 腹 寵 臣 , 用 五 斗 米 道 幫 助 趙 王 倫 作 亂 。 西 晉 末 年 蜀 地 六 郡 流 民 擁 李 特 為 首 起 義 , 特 死 , 子 李 雄 繼 續 率 流 民 戰 斗 , 青 城 山 道 教 首 領 范 長 生 資 給 其 軍 糧 。 李 雄 破 成 都 後 , 將 范 迎 到成 都, 封 為 丞 相 ; 雄 稱 帝 後 , 又 加 封 范 氏 為 天 地 太 師 、 西 山 侯 ; 優 待 其 部 曲 免 除 兵 役 , 租 稅 歸 范 所 有 。 很 顯 然 , 五 斗 米 道 在 巴 蜀 之 地 的 活 動 一 直 沒 有 停 止 過 , 其 首 領 保 持 了 張 陵 、 張 魯 私 養 部 曲 、 收 租 稅 的 習 慣 。
東 晉 道 教 : 東 晉 十 六 國 時 , 門 閥 士 族 信 奉 道 教 的 家 族 更 多 , 出 現 了 所 謂 道 教 世 家 , 如 南 方 的 琅 邪 王 氏 、 蘭 陵 蕭 氏 、 高 平 郗 氏 、 北 方 的 清 河 崔 氏 、 京 兆 韋 氏 , 道 教 進 一 步 深 入 上 層 社 會 的 門 庭 , 成 為 統 治 層 精 神 生 活 的 重 要 組 織 部 分 。 這 時 候 , 南 北 方 都 有 人 托 名 道 士 李 弘 起 事 , 這 種 情 況 一 直 延 續 到 南 北 朝 。 北 方 有 些 漢 族 人 士 在 少 數 族 統 治 下 托 言 老 君 治 世 , 具 有 強 烈 的 民 族 情 緒 , 他 們 希 望 「 六 夷 賓 服 」 , 恢 復 漢 族 的 統 治 。 還 有 的 人 期 待 救 世 主 太 上 老 君 降 臨 , 使 人 們 擺 脫 苦 難 的 命 運 , 「 天 下 大 樂 」 。 道 教 在 亂 世 的 苦 難 民 眾 中 廣 泛 流 傳 , 給 他 們 一 線 隱 隱 約 約 的 希 望 。 東 晉 末 年 , 五 斗 米 道 士 孫 恩 利 用 道 教 暴 動 , 這 場 暴 動 是 在 東 晉 王 朝 僑 遷 士 族 和 土 著 士 族 矛 盾 的 基 礎 上 發 生 的 , 暴 動 雖 然 失 敗 了 , 但 東 晉 王 朝 不 久 也 就 垮 台 了 。 在 東 漢 末 到 東 晉 末 的 短 短 兩 百 年 中 , 以 道 教 名 義 組 織 的 起 事 如 此 之 多 , 其 中 黃 巾 起 義 和 孫 恩 暴 動 竟 危 及 東 漢 和 東 晉 王 朝 的 生 命 , 這 迫 使 統 治 者 思 考 對 策 。
迎 合 統 治 者 治 平 天 下 的 需 要 , 一 些 士 大 夫 出 來 按 照 自 己 的 構 想 改 造 道 教 , 其 代 表 人 物 為 東 晉 葛 洪 。 葛 洪 生 在 道 教 世 家 , 叔 祖 葛 玄 隨 從 有 名 的 術 士 左 慈 學 道 , 被 後 世 道 徒 尊 為 葛 仙 公 。 葛 洪 師 承 仙 公 之 道 , 並 發 展 起 一 套 有 系 統 的 神 仙 理 論 , 完 成 了 神 仙 道 教 的 理 論 建 構 工 作 。 葛 洪 本 有 治 國 平 天 下 的 抱 負 , 政 治 上 不 得 志 後 , 轉 而 獨 善 其 身 , 道 教 成 為 他 修 身 養 性 的 最 佳 補 品 。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是 《 抱 朴 子 》 內 外 篇 , 內 道 用 以 養 生 求 仙 , 外 儒 用 之 兼 濟 天 下 , 充 分 體 現 了 魏 晉 玄 學 家 儒 道 互 補 的 特 色 。 當 時 門 閥 士 族 急 待 解 決 生 命 問 題 , 幻 想 不 死 , 葛 洪 回 答 了 這 些 問 題 。 葛 洪 的 理 論 堅 定 了 帝 王 將 相 和 士 大 夫 們 對 道 教 神 仙 長 生 說 的 信 仰 , 他 們 當 中 歷 代 都 有 人 服 食 金 丹 。 葛 洪 的 理 論 豐 富 了 道 教 較 為 貧 乏 的 宗 教 教 義 , 開 了 南 方 道 教 注 重 教 理 研 究 的 風 氣 。 更 重 要 的 是 , 葛 洪 將 道 教 神 仙 學 體 系 和 儒 家 綱 常 名 教 緊 密 結 合 , 強 調 修 仙 必 須 以 遵 守 儒 家 倫 常 為 先 決 條 件 , 這 樣 就 將 道 教 改 造 為 符 合 統 治 者 要 求 的 宗 教 。
兩 晉 時 代 是 道 教 逐 步 走 向 上 層 化 的 時 代 , 也 是 道 教 為 士 族 上 層 所 逐 漸 認 識 並 加 以 改 造 接 受 的 時 代 , 由 此 引 起 道 教 本 身 的 分 化 。 這 種 情 況 一 直 向 南 北 朝 延 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