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義戰

春秋無義戰

“春秋無義戰”一詞出自《孟子·盡心下》。原指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春秋無義戰”,這既表達了孟子的歷史觀,也是其政治觀的體現。因為,儒家認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才是合乎義的,而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以沒有合乎義的戰爭。

基本信息

原文

《孟子》《孟子》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 (1)不相征也。

注釋

(1)敵國:指地位相等的國家。“敵”在這裡不是“敵對”的意思。

譯文

春秋無義戰春秋無義戰

孟子說:“春秋時代沒有合乎義的戰爭。那一國或許比這一國要好一點,這樣的情況倒是有的。所謂征,是指上討伐下,同等級的國家之間是不能夠相互討伐的。”

示例

古人說:“~。”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只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看法

孫子孫子

孫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對戰爭的認識無疑也比一般人要深刻。春秋無義戰,在當時,各國諸侯為了爭霸,頻頻發起挑釁,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和平既然不可能實現就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戰爭,重視戰爭,以保存自身。因此,孫子在《孫子兵法》一開篇就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對戰爭的看法是非常嚴肅的,在他眼中,戰爭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